天天看点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什么叫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璀璨岁月,如果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那么肯定不能少了我们中国引以为傲的瓷器文化。

中国的瓷器不但影响着华夏民族,而且对西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在他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陆1979年出版的《辞海》,基本上采用了这个说法。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可近些年来,“文化”这个词,已经飞遍当今社会各个角落,差不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什么“旅游文化”、“宗教文化”、“香炉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因此,今天来谈论什么是文化,远比数年前要容易得多。

那么,什么叫瓷器文化?由于英语词汇中,“中国”一词的本意就是“瓷器”之意。何况,“中国”和“瓷器”在英文里同为“china”一词。自然,与中国文化较为贴切、并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理所当然应该是“瓷器文化”。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红色钧官窑”作品——虎头瓶

瓷器烧造是一门“泥与火”的艺术,这门艺术又跟国家当时的经济实力、社会思潮、文化心态等有关。国力强盛,瓷器烧造的质量就高: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烧造就精美。

亦就是说,一件典型的官窑瓷器或民窑精品,在它的身上,承载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它的胎子和釉质大体能反映出一个王朝或国家在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红色钧官窑”作品——荷口瓶

而瓷器上的绘画与装饰,不但折射出统治阶级与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倾向、艺术品味和审美兴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与生活习俗等现象。

北京大学原国文系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民国)中曾感慨道:“瓷虽小道,而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道理便在于此。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菊口双龙瓶

从古瓷上,研究者可通过纹饰解读国家在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倾向。国运昌盛,瓷质和釉子就精美。比如明清瓷器:清三代之康熙、雍正、乾隆生产的瓷器明显优于清中期之嘉庆、道光、与清晚期咸丰、同治、光绪的瓷器。

为什么?康雍盛世、乾隆盛世;而明早期(永、宣)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的瓷器远胜于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的器物。成化为什么值1100万,因为质量好。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当时经济昌盛和文化繁荣的缘故,还有皇帝喜好瓷器烧造(永乐、宣德;康熙、雍正)。

中国瓷器什么朝代的最好?世界公认为宋代。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牛

唐代时期的代表性瓷器是“青瓷”与“白瓷”,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南青北白”的制瓷系统,当然唐代还有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唐三彩”,“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其典型作品有“唐三彩马”。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其以钧、汝瓷为主的五大窑的制瓷技术,其次还有美不胜收的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等,中国最好的瓷器来自于宋代。直到现在都可以说领先世界。

宋代什么瓷器最好?世界公认为官窑瓷器最好。

官窑出自宋代,特指集中最优秀匠人,专为皇家烧制瓷器的炉窑。代表着当时最高文化艺术标准和匠艺。

钧瓷迄今历时一千三百年,可以说“因官而兴”,“因官而盛”。

钧瓷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无二致,十窑九不成的高难烧制,而被皇家选中,钦定为官窑。历时二十五年,实现纵有家财万贯,难比钧瓷一片的瑰丽陶瓷艺术珍品的颠峰地位。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松鼠

第二段钧官窑时期,共和国(红色)钧官窑——特指1958-1988年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由国家投资、政府经营、集体创作、计划生产的一批用于外交国礼和出口创汇的钧瓷作品。

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在血火中重生。一九五五年,刚从抗美援朝停火协议中起身的新中国,刚要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时,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代表团飞机却被凌空炸飞,血溅长空。代表团的团长周恩来总理生死在世界的关注中,成为亿万人们的焦点。人民的共和国是幸运的,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共和国总理奇迹般的出现在中国西南重镇昆明,伴随着他的是宋代钧官窑的二件传世珍品“钧窑宝瓶”。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传代平安瓶(小穿带瓶)

钧官窑以瓶为尊。瓶喻意“平”,中华文化中的致高境界。平,平安。平安即福。平,衡也,钧也。平,和也,顺也,中也,久也。即是自然运动的整体最高状态。在中华民族植根在血脉里,是每一个中华人的初心! 每当重大历史关头,总有优秀的领袖群体出现,伴有奇迹的发生。一九五五年,这个吉祥《羊》之年,共和国总理为新中国的健康生存,亲自携带二只《钧瓷宝瓶》,前往缅甸仰光并转往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向两个会议主办国及促成员表达新中国的谢意,传达中国人民的追求世界和平的心声!众所周知,会议极其成功,至今为中国的强盛仍发挥着强大的基作用。

万隆会议取得空前成功。挫败了仇视新中国敌对势力的重重围攻,周思来总理代表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会议的共同认知。新中国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和平外交路线被世界各国理解和支持,为走向命运共同体的人类社会新纪元,开辟着日渐广阔的远大空间。会议结束后,周思来总理立即指示,迅速动员国家资源,恢复钧瓷的生产,钧瓷作为“国礼”开始了恢复与发展的红色历程。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骆驼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外汇,但钧瓷本身具有高难度的烧造工艺,从古至今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成品率极低,很难满足国家需要。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决定:举全国之力烧制钧瓷,保证钧瓷作为国礼对外交往及创汇的需要。国家先后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等院校挑选了一批专家、学者、教授,并从全国各地陶瓷系统抽调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工匠、艺人共300余位和原厂的技术骨干同吃、同住、同创作,一同参与到钧瓷的烧制、研究工作中。这批来自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顶尖艺术家根据钧瓷材料的性能,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围绕选材、造型、上釉、烧制四个阶段,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经过多年努力和上千次的实验,终于以“东山瓷土、西山釉、南山煤”烧制出了百余种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钧瓷新工艺作品。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小薰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烧制共和国(红色)钧官窑的主要原材料枯竭,神垕的四大官窑瓷厂相继关停,共和国(红色)钧官窑烧制时间定格为1958年—1988年。短短三十年的共和国(红色)钧官窑作品也成为了历史的绝唱。应该说这一时期集全国之力烧制的钧瓷新工艺作品,是对历史上钧窑的伟大创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每件都弥足珍贵,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一时期的钧瓷新工艺作品,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钧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才能更珍惜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杰作乃至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命脉。

习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工作时指出:“要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抢救性保护共和国(红色)钧官窑时期(1958年—1988年)所遗留下来的遗址,遗产及遗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茶具

“钧瓷带红,价值连城”。中华民族崇尚红色,新中国更是一往情深。五星红旗,中国红成为世界共知的中国代称。

共和国钧官窑的红,红的艳丽,红的绝美,红的摄人心魄。艳得如喷溅的青春热血,血色下隐隐的道道血丝,使人心中不时传来阵阵的刺痛。仿佛将你引入中华民族无数青年先烈为民族大众的共同生存血洒大地,飞溅长空的壮烈场景。

共和国钧官窑的红,红的厚重,红的深沉。厚重之色如无数血红的反复叠加,由浅入深,由轻渐重。红的多彩,亮的多姿。仿佛无数人无数代的喷洒涂抹,红的发紫,红的发黑。她像绝美的旋律。时而激情万丈,豪情满怀。时尔沉重窒息,义思悠远。观之入魂魄,抚之摄心灵。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共和国钧官窑”作品——马到成功

说到这儿,共和国钧官窑瓷器身上的背负的是什么?背后的文化体现的又是什么?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大陆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着我们历史的光辉过去,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收藏家不可不知的瓷器文化——探索共和国(红色)钧官窑背后的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