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分|四千年前的那一缕阳光

春分|四千年前的那一缕阳光
春分|四千年前的那一缕阳光

如果我们在同一个地点,守候每一个日出,那么每年当中有两天、而且仅有这两天,最早的一缕阳光会在同一个位置出现。这两天,就是春分和秋分。

《尚书》是大陆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尧典》篇说,尧帝命令他的天文官羲氏与和氏观测日月星辰,把时令传授给民众。观测到日夜的长度均等了,傍晚南方朱雀七宿都出现了,就可以确定“仲春”了。《尚书》所记载的“仲春”,就是春分。“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尚书·尧典》)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何驽正在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进行发掘工作。陶寺遗址正是专家学者猜想的尧帝都城。科技史专家武家璧博士提出进一步的猜想:如果这里真是尧帝的都城,那么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古观象台。因为记录尧帝事迹的《尧典》,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天文的。

何驽在陶寺遗址发现了有规律排列的十三个长方形的夯土基础,在武家璧博士天文学家团队的帮助下,考古队还原了四千三百多年前的观象台,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模拟观测……

在陶寺古观象台,一年之中,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第二道观测缝时,正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的冬至;第七道观测缝,则对应着太阳直射赤道、中分春秋的春分和秋分;第十二道观测缝,则对应着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的夏至……

陶寺遗址古观象台的发现,证实了《尚书》中关于尧帝时期确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记载。

踏莎行

欧阳修(宋代)

雨霁风光,

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

冬至和夏至的关键特征是“最”,春分和秋分的关键特征就是是“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很多国家将昼夜平分这一天作为春季的开端,伊朗、阿富汗等国家甚至将其定为新年的起始。

春分的三个物候是“一侯玄鸟至”,农人的捉虫好帮手燕子休完长假按时返岗了,“二候雷乃发”、“三候始电”,大自然的打击乐手和灯光师也回来上班了。对于昆明人来说,春分前后也是红嘴鸥作别的日子。

春分的传统民俗庆典活动丰富而多彩。春分祭祀太阳是发源于周朝的国家重要庆典。北京的日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举行祭日大典的地方。还有依然传承在民间的“立蛋”“吃春菜”、放风筝……在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忙碌于耕作、享受着生活……

参考文献和音频来源:

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

冯时《古代天文考古学》

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

央视《尧舜之都》

央视《典籍中的中国——尚书》

央广《阅读与欣赏》

来源:云广记者江涛

编辑:曹译文 罗端阳

责任编辑:管昕 阮爱丽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