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强人普京与羸弱的俄罗斯经济 | 钛媒体财经专栏

作者:钛媒体APP

20世纪的最后几年,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人生中最辉煌的几年。俄罗斯“内外交困”,为彼时他的一系列选择和被选择提供了契机。

1996年,普京冒着仕途清零的风险,动用公权力和私人关系,派出飞机将老师救走。这件事出乎意料地让叶利钦总统反而更加器重他,因为“在所有人都为难索布恰克的时候,只有普京依旧站在恩师背后,这份忠诚才是最值得看重的品质”。

强人普京与羸弱的俄罗斯经济 | 钛媒体财经专栏

普京在一次演讲中

随后在1999年8月7日,车臣战争的前哨战(巴萨耶夫攻入达吉斯坦)打响,两天后,普京被叶利钦从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再过一周,国家杜马批准了对普京的总理任命。

随着普京在担任总理期间以“强硬”的“手腕”消灭了车臣武装,当年的12月31日,叶利钦退位,普京成为代总统,次年3月27日,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此时,距离他就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刚刚6年。

到2022年这22年期间,除了2008年至2011年任总理外,普京一直任总统。实际上,这22年里,普京一直都是俄罗斯的最高权力者。

这22年来,俄罗斯经济和军事外交一样跌宕起伏,没有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深深印刻了普京的个人色彩。

俄罗斯体系的重建与考验

叶利钦时期开始搞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的市场化制度转轨,经济方面就是当时的俄罗斯版的“休克疗法”,然而,“休克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经济严重衰退,国力明显下降,贫富严重分化,寡头实力膨胀。经济转型以来,俄罗斯GDP累计下降40%,使得其在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第二流国家甚至是三流国家的危险。

当时,俄罗斯经济衰弱,国家政治上软弱无力,而且出现联邦解体的危险,普京在国家处于非常条件下上台执政了。

普京认为,要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实行中央集权。他说到做到,很快在国家治理模式上完成了新权威主义原则指导下对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政治上实行“可控民主”,创建国家权威。

经济发展方面,普京进行了”一揽子“的改革,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需要国家调控的地方,就要有国家调控;需要自由的地方,就要有自由。”同时, 摒弃了上世纪90年代机械照搬西方的错误做法,以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推进经济转型。对于俄罗斯多年沉积的寡头垄断弊病,更是以”决绝“的手段处理。

在2008年到2020年期间,“梅普组合”形成。这14年间,俄罗斯经济发展之路相当坎坷。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新政府带来了强烈冲击,GDP陡降,外贸易额巨跌。此后,2014年,乌克兰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俄罗斯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该年GDP增长只有0.7%,2015年增长是更是为负。得益于随后国际油价稳定回升,俄罗斯经济总产出在2015年见底后开始稳定回升,连续保持了5年的微弱增长。

直到2018年5月17日,在宣誓就职第七届总统后几小时后签署的《关于俄罗斯到2024年前的国家战略发展任务和目标》总统令中,普京要求在2024年前,俄罗斯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目前看实现可能微乎其微。

“俄罗斯之困”待解

多年来,俄罗斯经济陷入了以下几个困境。

首先,严重的能源路径依赖和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的制造业依然以传统的资源开采、冶炼、粗化工行业为主,而高附加值、深加工的制成品产出依然占比很低。俄罗斯出口品的60%以上是能源和原材料。数据显示,从2014-2019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能源部门在GDP中的占比平均为 25%,最高时达到32%。资源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显示出明显的脆弱性。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高收益如同一块巨大的遮羞布,掩盖了俄罗斯经济社会许多内在的问题,导致权力阶层缺少改革转型的动力,也导致了严重的寻租活动和腐败问题。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原来布局在中东欧和乌克兰的产业链、价值链被破坏,俄罗斯工业体系崩溃,再加上俄罗斯工业制造技术进步缓慢,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总体能力偏弱。

其次,资源依赖最大的问题在于挤出效应。这个挤出既包括对制造业的挤出,也包括对企业家才能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当前,俄罗斯除军工、航天航空、核电等领域保持高端制造外,其他制造业已经泯然众人。唯一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是卡巴斯基实验室。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特别是在制成品的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其角色仅是一个“边缘参与者”。

再次,普京时期对产权改革存在看似矛盾之处。一方面,反对重新国有化,巩固市场微观基础,实施政府主导下的私有化;另一方面,国家又在加强经济领域的控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随着国有化的不断强化,垄断及其导致的腐败问题更加严重,经济效率也受到严重损害。据测算,国有部门经济比重平均每增加1%,GDP增速会下降0. 5%。因此,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恶化在某种程度上与国有部门的扩大有很大关联。

此外,高频次、常态化的制裁严重掣肘经济复苏。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受到的来自美西方国家的制裁成为其发展的严重掣肘。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后,2014—2020年间,俄罗斯受到美国、欧盟等制裁超过70轮。2021年拜登上任后,继续执行对俄制裁政策。这些制裁涉及政治、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制裁对象包括个人、企业、行业及相关产品。除制裁的直接影响外,乌克兰冲突还使俄罗斯付出其他间接和直接的代价,如更高的军费开支、人员损失、难民潮以及向叛军控制的领土提供各种援助等。自乌克兰冲突以来,俄军费开支一直在增加,2016年达到占 GDP5. 5%的创纪录水平。高军费支出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支出,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对潜在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大国雄心亟待重振

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的大国雄心并没有因为各种困难而熄灭,而是在千方百计寻求突破之道,希望早日成功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建设,重返大国俱乐部。

2020年7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关于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发展目标》的法令,提出未来十年发展提出以下5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保持人口数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福祉,应在增加人口数量、提高公民身体素质与延长寿命等方面作出努力。二是保障公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目的是在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通过建立高效的教育体制,使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十大领先国家。三是为人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四是提高经济效率,明确提出今后十年,俄要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保证实现具体的目标有:GDP增速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和养老金增速不低于通胀率;到2030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不低于70%,非能源和非原料产品出口实际增长不低于70%;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增至2500万人。五是发展数字经济,使经济和社会领域主要行业实现数字化。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俄罗斯经济的前行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在重重困难之下,俄罗斯的战略也经常出现不清晰、不彻底甚至相互矛盾之处,而国内政治思潮中也出现不同声音。

如今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考验仿佛如同当年普京”临危受命“时一样的严峻和急迫,但是面对的具体问题和”对手“都已经不同当年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变。普京和俄罗斯需要深刻的思考和规划国家未来的方向和前路该如何选择和迈进。

强人普京与羸弱的俄罗斯经济 | 钛媒体财经专栏

对于普京来说,改革转型是必经之路。

俄罗斯的大国雄心建立在能源、军事优势甚至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霸主地位的幻想之上,但其低下羸弱的全球价值链整合能力、区域贸易能力并不能与这种雄心相匹配,外强中干也许是对整个俄罗斯身份地位的形象描述。

事实上,普京在国家政治秩序和强军战略上的较高满意度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的不满意形成鲜明对比,正好反映了俄罗斯多年来的经济困境,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反而可能严重影响了经济绩效。

俄罗斯经济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保持目标坚定性,坚定对外开放,坚定搞好双循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基建,推动制造业强国,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公司,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不断提升话语权。

后记:2021年,当地时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总统任期的法案,法案允许现任国家元首再担任两届总统。普京于2012年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于2018年连任,本届任期将于2024年结束。按照刚通过的法案,普京可在2024年继续参加总统选举,如果连续竞选获胜,则有可能连任至2036年。

那么,普京还有必要把既有任期“清零”,以绕过宪法中“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之规,再开启另外一两届总统任期吗?

普京没有明确回答。他只是说,重新设置任期计数是必要的,以使他的属下专注于他们的工作,而不是“睁大眼睛寻找可能的继任者”。

专注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创造更好的内外部环境,摆脱路径依赖,突破资源诅咒,实现经济转型则更加重要。

(作者:谭丰华 青年经济学家 | 编辑:钛媒体App 李天真)

参考文献:

1.O.T. 博戈莫洛夫.俄罗斯的过渡年代,张驶译.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2.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余南平,夏菁.俄罗斯经济: 结构现状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1(1).

4.陆南泉.俄罗斯经济转型30年评析.探索与争鸣,2021(3).

5.李建民.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俄罗斯经济: 转型与增长论析.欧亚经济,2021(4).

6.曲文轶.经济增长恢复、刺激模式退出、气候行动开启——2021俄罗斯经济述评.俄罗斯研究,2022(1).

7.谢奕秋.普京还要干.南风窗,202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