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作者:老冯看山西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1 穷小子猗顿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运城黄河东岸,山西省临猗县猗氏镇王寮村,春秋期间出现过一位伟大的人物,猗顿。

猗顿之生卒不详,但春秋年间是一定,大致是2500年前。这个推算逻辑来自于他的师傅范蠡。

猗顿究竟是哪里人,有两说;一说他是晋国人,一说是鲁国人。

春秋时代的晋囯还是大一统,赵、魏、韩三家还没分晋。晋国在后期乱兆已现,几家贵族坐大,国势渐衰。中条山下的盐池是晋国的钱袋子。黄河东岸,盐池北边有沃野数百里,就是今天的临猗县境。境内有一个姓王的穷小子。王姓后生出身农家,却喜欢读书琢磨事儿。在春秋诸子百家争鸣兴旺的年间,除了肉身者可以四书五经,然后求官入仕。茅庐屋出生的他只有一条出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对读书念字虽感兴趣,平时也喜欢嚼诸子的经学,但家徒四壁,不敢梦想做官。他骨子里要强,认准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就是赚钱、发财。

有志者事竟成。姓王的穷小子后来改变了命运,成为举国巨富,史书公认为“布衣商圣”。相传他生了3个儿子,王寮,王景,王见,分别繁衍成临猗县境内的自然村落。王姓商圣后来留下大号猗顿,是因为他感恩上天赐予他的发迹之地,猗地。今天可以理解为他纵横商业江湖的品牌大号,弱化了本名,强调了对猗地的感恩和热爱。

穷小子猗顿非常勤奋,起早贪黑,耕地是个好把式,蚕桑也是能手。但终年苦累,收入微薄。猗顿心中不快。“耕则常饥,桑则常寒”。耕田人饥饿,桑蚕人没衣服穿。想要经商做买卖,又没有经营的本钱。这时候他听见识广的人议论,说齐国定陶的地面出现了一位高人,叫范蠡,辞掉官职后,江湖混了19年,竟成了名传天下的财神爷。乡民舌传十分的神奇,说范大神可以点石成金。说者无意,猗顿却动了心。他想去求见这位神人范蠡。便打点了盘缠,动身千里之外到齐国定陶去取经。

猗顿的另一传说是鲁国人,山东曲阜一带。这种说法是主流观点。要问究竟,也无确凿的历史证据可寻。后来猗顿真正的发迹地在山西临猗县,死后埋在当地,本根繁衍出一个猗氏镇,乃至取地名猗氏县。所以说他是山西老乡铁定。

猗顿是穷小子,下东南拜师的经过历史有记载。

2 范蠡,春秋江湖的大V

有一说,范蠡号称是东方智慧绝圣鬼谷子的学生之一。师从鬼谷子的无一不带了仙气,成为行业的鼻祖。范蠡在华夏大地,今天一直膜拜为商圣,商祖,在许多商家的店堂神龛,范爷是享受香火灯明的财神爷。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范蠡打少年起踌躇满志,一心要有大作为。在经学致用这一点,评价范蠡可算是出类拔萃的奇人。不但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而且全人类舞台扫描一遍,他也算是一位极其罕见且文武兼备的鬼才。按草根的理解就是干啥啥成,而且一做就是顶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道学高手,最末了大跨度的一跃为商圣巨富。

范蠡青年时在长江流域的楚国发展事业,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其志。恰逢他的好友秘约到他。朋友是政坛人物,越国的大臣文种。文说正在策划一项惊天动地的计划,就是将败国的王者勾践,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勾践是越国的国君,落难到吴国。范蠡使妙计,终使勾践从吴国脱身。勾践为消灭吴国,甘受其辱明志,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传说和成语经典。

勾践忍辱负重,吃尽常人没有尝过的苦头。他的拥趸者幸有两位死忠的谋臣。起初是文种知道范蠡精通谋略,便到楚国说服了朋友范蠡共同起事。在众将臣的戮力帮助下,勾践终于复盘,报了国仇,重新坐上了越国的王位。

范蠡为勾践立了天功,被越王封赏为相国,上将军等高位。鬼谷子的弟子范蠡是何等的智慧,在与越王勾践的几年共事中,早读破勾践的为人品行。其人诡异奸诈,心胸狭窄。可与人共患难,不可同享尊荣。他私下与文种说,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们的存在对勾践已无意义。如果继续伴其左右,贪恋功名利禄,恐怕有杀身之祸。文种说,不可能吧,勾践哪有如此蛇蝎之心。

范蠡叹息一声。人各有志。他自己当面向越王勾践辞掉官职。立即隐姓埋名到江湖。期间,他还写信再劝文种,早日离开勾践。

范蠡的话还没完全蒸发,勾践果然对文种起了疑心,不久就将忠臣文种无情斩杀。

范蠡先是隐匿在江湖。后一出山就风生水起。他远离了腥风血雨的政治舞台,把满腹的诗書,超凡的智慧转移聚焦在商场游戏,一门心思做起了生意。别人做买卖是小打闹。作为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本钱自然是不缺的,做买卖不须苦熬苦爬的原始积累。又是名满江湖的政治大牌,倒腾货物赚大钱,更是范蠡独有的天赋。没多久,定居在齐国的范蠡便有人送了浑号“陶朱公”。陶是地名抽象。他所在的定陶县。朱,寓意为高大仰望的尊重,又是钱的代名词。古时称钱为“锱铢”。公,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崇高地位。

史书记载,陶朱公范蠡做生意三致千金。什么意思?范蠡商场运作,只为释放胸臆中的伟大能量。早年跟着鬼谷先生穿越过云梦山。他看透了人生,更把那些权力财富视为过眼烟云。岂会在乎那些闪着光彩的银两。每次总是聚集了巨额财富之后,便天女散花一般,济危救困,帮助朋友,接济穷人。散完了再去赚,三次腾挪。只当游戏玩耍,做财富领域的混世魔王。

3 猗顿拜师范蠡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风雨兼程,跋涉千里,终于到了齐国的定陶。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区。

范蠡的门徒不少。突然有人叩门求见,并自报身份,要拜师学艺。陶朱公并没有高高在上,歧视一个乡野来的穷小子。他扫描过猗顿,破衣烂衫,穷困潦倒的样子。奔波过来一脸风尘未去,但穷汉的双目炯炯有神,纯情的可爱。范蠡久在江湖,阅人无数。不能说有藏象透视的神奇,慧眼别具是一定。在猗顿的身上,他看到猗顿的真诚,看到这个穷汉蕴含一种常人缺乏的坚毅和执着。也是缘分吧,只在一霎时,范蠡喜欢上了猗顿。沉吟半晌,那就教他一招罢了。

猗顿坦诚的表明要拜范蠡为师,学习经商的本领,要迅速掌握获得财富的秘诀。范蠡笑道,身无分文,就想聚敛财富,想空手套白狼不成?天下本无玩机巧就可以发财致富的事情。一敛千金,不次于上天之难。

商圣范蠡想几句话吓退这位穷小子。可猗顿不为所惧。他向范蠡发誓,只要可以快速致富,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

自古商贾成于道。道在悟,术在练。范蠡捋了一把胡须,严肃的对猗顿说道,看来你铁定了心肠要置业发大财,可你又没有经商的本钱,不是绝对无路可走。有一招行的通,那就是从伺养家畜起步。牸是雌性的家畜。以“五牸”为主,母马、母牛、母羊、母猪、母鸡。范蠡没做什么教化,就这么赠予猗顿八字:“子欲速富,当养五牸”。

猗顿心有灵犀一点通。范蠡只一点拨,仿佛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他当即叩拜过恩师。迫不及待掉头离去。心中已然划过一道闪亮的风景线,远大的抱负沉淀在胸。

山西省临猗县,是本省一百余县唯一的无山之地。目前是全国种植水果干果最大的产区之一。临猗春秋时初为郇国,后被兼并为晋国。此地近傍黄河东岸,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是农耕林牧的绝佳宝地。猗顿得天时地利,加上他超人的勤奋、智慧,一往无前的迈出创业之路。小本钱起步,一只母鸡两头母猪开始,渐渐的扩张为鸡场、马圈、牛圈、羊圈…,他成了真正的家畜大王。他一边耐心的伺服这些家畜,还总结了很多饲养的经验和技法。写成的文字,可惜没有流传至今。几年过去,猗顿的家畜迅速得到繁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他的财富逐渐积聚,成了十里百里知名的有钱人。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的创业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宽阔,一是他经营有道,擘划长远,愿景明晰。琢磨用人之道,发动群力量的道术尚无记载。他特别善于学习,畜牧养殖术独辟路径。他开创性的跨地跨种,进行牲畜家畜交配。为了大量繁殖出优良的五牸,他从外地选择了马牛羊猪等,公母交配,选育换代。猗顿对中国畜牧业及家禽饲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猗顿创业发迹,当然不可能靠他一人的身手。饲养规模的扩大可持续,劳动的分工和组织已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内容。没有和谐的环境,短命的事业在所难免。官民滋扰也会中途夭折。猗顿越走越顺,也在于他的智慧,他的人品。两千多年过去了,猗氏之地的王寮还在流传着许多猗大财主乐善好施的故事。他接济穷人,救危扶困,邻里和睦,深得人心。他勤奋异常,想象力丰富,还有大胆的探索冒险精神。特别后来成为天下巨富之后,仍然低调行事,有清醒的头脑面对复杂无常的世道。

4 盐王、珠宝、物流鼻祖

鸡下蛋,蛋生鸡,再下蛋,又生鸡。母牛下牛崽,羊羔遍地跑…

猗顿的家畜饲养得道得法,满足了当地的需求,销路也渐远。足迹跨过黄河、陕西、宁夏、青海等。在驱赶运送家畜的时候,有时还顺路带些河东盐池的盐,获得不少外快。猗顿注重异地物流,他忽然受到启发,看到盐业生意的无限前景。

猗顿的财富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野心也像冲出壳的雄鹰,想飞得更高更远。

距离猗氏之地东南50里处,中条山根下有盐池。史上早称为“夏盐”。说想烹调出最美的饭菜,必用夏盐。盐池在炎黄和蚩尤拓荒时期起,就是历代统治者的财库。加上中条山冶铜的兵库,中华五千年的故事,离不开盐池和中条山。黄河东有中条山,西有华山,中华都心所在。河东地区一直是天下的繁华富庶之地。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有了钱,想象力自然长上了翅膀。盐,他早期就在脑中酝酿过,只不过人穷时志短,不能异想天开。猗顿是务实的人,凡事有板有眼。特别是有了钱就壮了胆,就敢在天上捅窟窿。

运城郊区有一条“虞坂盐道”,相传就和猗顿有关系。猗顿的养畜业成了气候,他还涉足了经济林业。又一步的跨越,是将其积累的资本投资在盐业。猗顿深谙商的本质,就是货流畅通,互补短长,供和需的不对称,有差异悬殊,就造成了商业机会。

在海盐开发之前,由史前地质变化衍生的运城盐湖,是国内食盐最大的产地。官家有专门的运供力量,但很有限。海内各地,特别是交通不便的西北地区,盐比金贵。

盐池生产的盐后来驰名天下,与猗顿的加工贩运不无关系。猗顿投资了钱,简单的加工包装。他独步天下,有史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车马队长途运输。后期,猗顿的商队一直做到新疆的天山南北,涉足到今天的阿富汗一带。

上世纪80年代有句时髦口号,“要想富,先修路”知道货流通畅的前提是交通,道路。

2500年前的猗顿,就深知货流通道的重要。据传他评估了陆路和水路的运输成本后,投巨资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从盐池开挖,一直连接到蒲坂(今永济)的五姓湖,又向西凿通到黄河。这样,运输盐品和家畜的船队就可以走水路,极大的降低了物流成本。

经过十年的辛勤付出,猗顿积聚了巨大财富。思路也愈加宽阔。

在往西域贩运盐巴的易货过程中,他又发现了珠宝的商业前景。于是他大胆买进,在很短的时间里,在黄河东西广大地区开张了50家珠宝商铺。

猗顿在家畜、长途物流、盐业、珠宝等几个生意领域,既是创业者,又是引领消费风尚的先行人。包括当时的朝廷贵族们都认为,天下识别珠宝的人不外乎二人,一是齐国的定陶公,二是晋国河东的猗顿。

5 猗顿,创业之神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本姓王,由于他出脱成功的地方称为猗氏之地。他热爱这块土地,深深植入的感情融在骨血中。他非常认可通俗的猗氏巨富的称谓,忽略了王氏本姓。顿,大概是猗顿本人的心念选择,安顿、扎根。表示了他本人一生对这块热土的不离不弃。

春秋时还是周朝姬姓的天下。当时诸侯几十上百的列国,海内有三人称为富可敌国的巨富,排名分别是猗顿、范蠡、卜祝。前两位诸位已知。卜祝为何方商业大神,尚未查询得到。只知三人中猗顿的财富超过了他的恩师范蠡。

猗顿在史书上称为“布衣商圣”,直接与师傅范蠡区别开来。这是讲创业的起点。一个是穷困潦倒时,无中生有。一个是辞职显赫的官位,有中生有。

范蠡做生意时,也不能用今人的话理解为官商,权力寻租。大家都知道官员发财不是赚钱挣钱,是和圈钱用温柔手段抢钱差不多的意思。范蠡经商时,已无权位势力,但还有官场人脉资源,又不缺兴业本钱。所以和穷小子猗顿的抠分抠毛创业有天壤之别。

猗顿即使在世界商业史上亮相,也是出色的创业之神。他商业开创性的几大手笔,如规模家畜饲养,畜的种性交配,长途物流,开凿水路,珠宝消费引导等。任何一项都是经济史的鸿篇巨制。

我们今天挖古研究猗顿,并不是晒出作古千年的富商,为他没能上胡润财富榜叹息。猗顿的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勤奋、踏实、坚毅、穷则思变、不骄不馁。这些精神内容有不朽的闪光。

猗顿是晋国的,是山西的。明清时的晋商纵横天下,是海内外的引领性商帮。如个体分析,他们的创业史与最后的成就,与创业鼻祖猗顿衡量,没有一位敢称神的。

中国的文化几千年阶层分等,士农工商。历史没把经商人放到过体面殿堂。改革开放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精神,各个县份淘挖历史文化人物,也大都热衷围绕帝王痕迹与卿士墨迹。

猗顿是劳动者的化身,是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垒起财富大厦的创业之神。这样的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其伟大的教化作用不是许多胡润财富榜上的暴发大V可类比。在华夏发祥地的河东运城,包括他的猗氏故乡临猗县,也尚未受到足够的标榜宣扬。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山西临猗县王寮村是猗顿故地。他的墓园建在村口。当地人祖祖辈辈膜拜神一般的纪念他。运城人知道猗顿的不多,山西人知其名的更少。不是因为猗顿是一个有钱人。千年以来,大财东富甲天下的何止千百人,但猗顿的发财故事是独步天下的,充满着大地的热度,蒸腾着劳动者的烟火气。

山西人这么多年花老大的力气研究晋商文化,寻祖求魂,以激发新一代的创业斗志,追赶沿海发达省市的经济。

岂不知创业大神猗顿就在我们的身边。若充分吸收猗顿的精魂,三晋怎能不奋进。

最近和临猗籍好友武军茶聊,得知武先生对本埠先人的猗顿尊重有加,他拟筹资在家乡建立“猗顿文化研究院”,以使猗顿的创业文化光大华夏,产生名人效应,也给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山西顶起一尊正能量的大神。

猗顿踩下的脚印告诉我们,人间做事没什么奥妙,就是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勤快的手脚。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来源:胡说胡又说)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猗顿,中国平民创业的鼻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