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作者:大浪淘文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难敌联合国军的反击。最终向中方发出援助请求,希望我方派兵援朝。同年7月,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经过三年誓死抗敌,最终大获全胜。之后,联合国军的部队依次狼狈地撤离朝鲜半岛。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而顺利完成援朝任务的中国军队,却被告知延缓回国计划,而是留下来防止敌军再生事端,同时帮扶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工作。但是过了五年之后,130万志愿军在异国他乡越发思念自己的祖国。同时,国内民众也在等待着英雄的凯旋。

中央也十分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安置130万名英雄。此时,杨勇上将提出了一个建议。中央听后认为十分稳妥,随即表示同意。就这样,130万志愿军在朝鲜人民的欢送下,分批回到了祖国。

130万志愿军战后在朝鲜到底做了什么?杨勇上将的建议又是怎样的呢?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金城战役大获全胜,停战之后却难返乡

1953年7月27日,中国、美国和朝鲜共同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中朝两方的胜出落下了帷幕。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中国志愿军内心激动不已。因为战争的结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然后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

然而就在他们兴奋激动之余,却收到了党中央下达的命令:延迟归国。这一决定让志愿军们十分费解,毕竟他们背井离乡千日之久,如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是能够满载荣光,归还故里的绝佳时机。如今任务已经完成,却还需要在异国土地上驻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其实当时的党中央也是迫于无奈,毕竟自己上百万的战士,替国出征十分辛苦。如今战争取得了胜利,党中央理应加以褒奖,并让百万部队迅速回国休整。事实上,中央之所以会阻拦志愿军回国,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朝鲜战争还未彻底结束。

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仍对抗美援朝之战的结果心有不甘,心中依旧幻想着美国能再次鼎力相助,替他们扳回一局。于是李承晚总是耍一些小花招,派间谍来打探机密情报,企图搞破坏来摧毁我方势力。

李承晚甚至在中、美、朝三国已经形成停战的统一意见时,将俘获的2.7万朝鲜士兵全部释放。目的就是让他们四散韩国各处,以此来紊乱时局,而李承晚的阴谋也得逞了。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然而,战争持续下去就意味着更大的物资财力的损耗,对交战双方都不利。因此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只能通过速战速决,打得对方服气为止。1953年7月13日,我方志愿军同李承晚最为得意的白虎团(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进行了交火,金城战役随即爆发。在作战过程中,我军穿插分队进攻,利用正面突击、两侧包围等的战术,力摧敌军势力,造成敌方死伤五万余人。

可以说,金城战役有力地推动了战争结束的进程,迫使李承晚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这场持续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即使战争已经结束了,美国竟然还打着帮助南朝鲜恢复经济建设的幌子,企图派兵长期驻扎于南朝鲜。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这无疑是往自家门口招了贼。除了威胁到南朝鲜的自身安危不说,还搞得与其接壤的北朝鲜人民惶惶不可终日。由此可见,虽然当时我方志愿军已经成功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但只要美方不撤军,便依旧存在无穷后患。

此外,抗美援朝任务顺利结束之后。有130多万志愿军需要回国返乡,而当时国内经济水平不高,无法一下子解决百万人的吃住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朝鲜战争中,朝鲜300万民众死亡,300万民众流离失所,士兵阵亡约30万。无情的战争让朝鲜早已满目疮痍,百姓房屋被炸毁,变得流离失所。因此就存在灾后重建工作所需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于是中央在考虑到以上几点因素之后,最终决定让百万余志愿军留在北朝鲜。一来可以为朝鲜民众的战后重建工作献策献力。二来还能够做北朝鲜人民的靠山,防止美军再生幺蛾子,肆意进犯。

杨勇上将急中生智,妥善安置驻留士兵

于是,数百万的志愿军忍受着自己思乡心切之情,毅然决然地听从上级的安排,继续留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然而这一待就是五年光景。当时的志愿军大多都是十八九岁,可以说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朝鲜。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之后,他们勤勤恳恳地帮助朝鲜人民,小到建屋筑房,大到修建水库、铁路和桥梁。同时还警惕着南朝鲜军队的入侵,虽然过程艰难,但志愿军战士们依旧高效顺利地完成了这些任务。

随着重建工作的一批批竣工,中央也决定逐渐减少在朝志愿军数量,下令让他们分批回国。这样不但可以让留下的部分志愿军继续帮扶朝鲜,也可以减缓中央安置回国军人衣食住行的压力。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这样一来,在1957年年末之际,将近80%的志愿军已经被顺利安排回国,仅有二十多万还依旧驻留在朝鲜境内。不久后,时任朝鲜主席的金日成在前往莫斯科进行会谈之际,专门向毛主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感谢,同时提出剩余军人可以全面撤离朝鲜的建议。

在听到金日成提出的建议后,毛主席立刻与金日成形成统一意见。不久后,便下令让剩余的志愿军归国,同时命令国内做好这部分军人回国后的安置工作。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此外,为了防止美军再次联合南朝鲜,做出对北朝鲜不利的举动。毛主席又专门就此问题,同金日成进行了探讨。最终决定由朝鲜政府向外宣称,要求中方志愿军撤离。之后再由两方代表会面共同商议,并以联合声明的形式,保证志愿军有序顺利归国。

然而二十多万军人也不是小数目,这批人回国之后又该如何安置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军委组1958年一月中旬,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这批志愿军的去向问题。之后,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在综合考虑之下,向上级提出了安置建议。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其提议内容为:志愿军应该分成小批撤出。可以考虑先在3月中旬之前,下令让志愿军第16军和23军撤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小此次撤离工作的影响。防止美军在听闻撤离的风声后,再次采取不利于朝鲜的军事活动。

与此同时,杨勇还结合了国内军事力量部署不均的情况,建议将志愿军第19兵团归属至济南军区,扩充其军区兵力。已经回国的志愿军同样执行该政策,一定要把130万志愿军全部落到实位。

基于杨勇的建议,参会人员也纷纷提出了看法,最终大会一致同意了杨勇的安置办法。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两国协议撤军计划,离别之际军民难舍

在确定好详细的撤军计划之后,除了驻留在黑龙江、吉林边境的军队之外,其余回国志愿军则先撤退至中原一带,然后再分配给北京军区、武汉军区负责安置管理。在计划提上日程之后,周恩来总理便亲自带领人员,赴朝进行访问。周总理与金日成探讨撤军回国的事宜,最终两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3月撤离朝鲜。

为了防止美军趁虚而入,所以此次撤军行动十分机密。20多万志愿军被分成了三批,先后回国。值得一提的是,我方司令员杨勇还特意将最后一批回国的日期时间定在了10月25日。因为八年前的这一天,正是我军赴朝参战的日子,因此有着特殊的意义。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随着临别的日子不断靠近,朝鲜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送别志愿军。本就不富裕的他们,都尽力将家中最珍贵的东西,慷慨赠予志愿军,以此来表达深深的谢意。有的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还专门做了鞋子,衣裳和食物,靠步行赶路到平壤市,只为了亲手将这份心意送给志愿军。

但身为军人,绝不可以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因此志愿军们只能领受心意,同时婉言谢绝这些礼物。在回国的火车即将驶离平壤前,朝鲜人民簇拥在车厢的窗外,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因为他们深知,眼前这些最可爱的人,正是救他们国家于危亡之际的英雄。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长达八年之久的异国帮扶任务,也就此落下了帷幕。列车缓缓开动,朝鲜人民依旧满眼噙泪,一边追赶着列车,一边振臂挥手告别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异国亲人。

而志愿军们也深受感动,万般不舍这片自己曾经誓死保卫过的土地和人民,激动得流下了泪水。历经数天。最后一批志愿军也顺利回国,抵达北京车站。

为了庆祝英雄的胜利凯旋,周总理和数万民众专程列队欢迎。现场的欢呼、掌声经久不息,被鲜花围满的志愿军们,终于满载荣光,踏在了阔别已久的故土上。

130万志愿军留守朝鲜5年,回国后该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

结语

自此,这段体现了中朝友谊的抗美援朝之战,永远地被后人铭记于心。国家为此专门修建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告慰在这场战争中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们。之后,中国著名作家郭沫若,还特此题词:“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

诗词不仅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救人于水火之中的大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志愿军誓死卫国,不畏牺牲的精神展示于后人。而身为和平年代里的新一代青年,也势必会将这种精神融于血脉,时刻提醒自己以此为榜样,不断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