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乐健康|轻型病例不再收进定点医院,为什么?一文读懂本轮疫情最新情况

乐健康|轻型病例不再收进定点医院,为什么?一文读懂本轮疫情最新情况

3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3月1日到18日,大陆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超过2.9万例,波及28个省份。

其中吉林省1个省份累计报告超过1万例,另有4个省份累计报告超过1千例,还有10个省份累计报告在100至1000例之间。

总体来看,大陆本土疫情还处在发展阶段,多省面临着同时段多地市发生奥密克戎疫情的防控局面。

(3月份以来,本土新增确诊、本土新增无症状数据情况)

针对本轮疫情呈现的特点以及防治情况,结合3月18日国新办就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以及3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本文对一些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Q1:为什么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本轮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原因包括:

一、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目前仍处于高位流行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大陆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

二、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经波及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难度加大。

三、今年2月下旬恰逢大陆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疫情“传播器”和“放大器”。

四、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Q2:轻型病例不再收入到定点医院,说明放任不管?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其中关于病例的分类收治指出,轻型病例不再收入到定点医院,而是采取集中隔离管理的措施,有网友担心国家开始对轻型病例放任不管。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明确表示,对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集中隔离管理设施中,不等于放任不管。

这些集中隔离管理设施要与密接以及入境人员的隔离点,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也要配备一定的医务人员,一方面对轻型病例给予对症治疗,另一方面进行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有病情变化、有转重趋势,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Q3:本轮疫情何时结束?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专家分析研判,全球本轮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会结束。大陆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Q4:什么是“动态清零”?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指出,“动态清零”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前提下,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就是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早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动态清零”的目标是追求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动态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快速反应的“快速”体现在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阻断。“精准”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流调排查、隔离管控、社区防控、临床救治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

Q5:相对于年轻人,确诊病例中老人病亡率高怎么办?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弱一些,而且大多有各种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

从去年8月的扬州德尔塔疫情,以及近期的香港疫情重症和病亡情况可以看出,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重症、预防死亡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最需要保护,也最需要接种疫苗。

Q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主要修订了什么?

一、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二、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即: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四、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五、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民网)

Q7:大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进展如何?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透露,从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2020年3月份,就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大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具体表现是,已经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目前,大陆已经有29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占全球的19%;有16款已经在境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占全球的27%;有7款获得了附条件上市或者紧急使用的批准,占全球的21%;有2款已经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占全球的20%。

具体来说,目前已经有6款灭活疫苗进入临床阶段,有12款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阶段,有5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临床阶段,有5款mRNA和DNA疫苗,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核酸疫苗进入临床阶段。这些疫苗很多都正在开展境外三期临床试验。

腺病毒载体吸入性疫苗,以及减毒流感病毒载体鼻喷疫苗目前正在国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重视唐氏筛查,孕育健康宝宝”

2022年3月21日是第11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主题为“重视唐氏筛查,孕育健康宝宝”。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病之一,由于比正常孩子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唐氏综合征患儿一出生就存在严重、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唐氏综合征属于偶发疾病,常发生在正常父母后代,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婚育年龄的逐渐推迟,以及“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大陆多地高龄孕妇的比例增加,这增加了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目前虽无治疗方法,但专家表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及时干预,是目前防治唐氏综合征最有效的措施。孕妇应当在孕12-22周到医疗机构知情选择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35岁以上的孕妇应当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诊断。2020年,全国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率已经提高至81.1%。

“唐宝宝”是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爱称,由于在智力、身体发育等方面相对迟缓,帮助“唐宝宝”尽快适应和融入日常生活的学龄前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健康中国、新华社)

乐健康|轻型病例不再收进定点医院,为什么?一文读懂本轮疫情最新情况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196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