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作者:碧桂园北京区域

“放烟花啦!又是北京2022!“ “冬奥会也结束了,真快……“伴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音乐声,王小帅站起身,和一旁已经十分熟悉的几位老人寒暄、感叹着,心里有些怅然若失。

王小帅是碧桂园派驻的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3月上旬,他接到了工作地点调动通知,突然的调动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临走前,王小帅多次前往熟悉的村民家里,唠唠嗑,哪怕是看一眼。“我不担心地点,去广州也挺好的,只是突然离开张家口了,内心还真舍不得。”

在土生土长的地方扶贫

随着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盛大召开,河北张家口崇礼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冬奥专列沿线当地乡村崭新的面貌,受到国内外媒体一致赞赏。但很少有人知道,2019年5月以前,崇礼还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区)之一。

王小帅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从小在张家口市区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一家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工作。

2018年,随着脱贫攻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不少社会企业也逐渐加入到扶贫力量中。5月20日,碧桂园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组建一批队伍进驻结对帮扶,扎根扶贫。

看到工作群里发布的扶贫报名信息以及帮扶地点后,王小帅很是吃惊。“没想到还有张家口崇礼。“在王小帅的印象中,张家口虽然不发达,但不至于还有贫困区县。尽管有认知偏差与冲突,王小帅还是了选择报名,转岗成为扶贫工作人员,作为碧桂园第一批扶贫人员驻扎崇礼,进村帮扶。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没想到在离家50多公里的地方,竟有这么贫困的地区和艰难生活着的人。”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进村后的王小帅还是被贫困村民的生活震惊了。“有的人住在山沟里的窑洞中,还有的家庭人畜共居一室,难以想象。“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景象后,王小帅萦绕心头的家乡情更浓了。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得踏实做点事儿,来帮助他们改变生活”。

老乡的身份也不管用,贫困户的不信任

扶贫的第一步是走访,了解贫困户的现状。但在崇礼,对贫困户的摸排调查却并非一件易事。

崇礼区各区县多山,道路崎岖。“农村每户家庭几乎都建在山与山之间,户与户之间看似离得很近,实际却需要很长时间的车程。”由于道路难走,爆胎便成了“家常便饭”。在王小帅印象中,最惨的一次是在上山下山的途中车子一天爆了三次胎。

在崇礼区,不少村庄因地处山区手机信号弱,走访过程中常常遇到手机没信号的情况,连电话都接不上。“有一次,一个同事的家里有急事,但人在山里手机整整一天都没信号,直到晚上工作完回程的路上,才给家里人回了电话。”王小帅说,山里路况复杂,每次走访前,王小帅和同事都会给家里留下紧急联系人,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走访条件艰难,但在王小帅的眼里,这些物质条件的困难都不是问题,最难的是与村民们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

在王小帅的记忆里,刚进村的时候,为了快速展开工作,他们主动去走访贫困户。本以为村民们会欢欢喜喜迎接他们,但村民们不仅不愿意跟王小帅他们有过多交流,还极度不信任,不相信扶贫工作会给生活带来改善,这导致走访工作进展得特别缓慢。“与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比,村民们的不信任更让我们有些失望。”

尽管很懊恼,但王小帅很快便想出了好法子。联想到走访时同事们个个讲着普通话,村民们则是地道的方言,有时候常常互相听不懂对方讲什么。他分析认为语言不通可能加剧了村民们的不信任。“毕竟突然来一群外地人,说给你扶贫,带你致富,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觉得是骗子的。”

于是,能说一口纯正张家口方言的王小帅决定用方言拉近与村民们的距离。“本地人说着方言,家乡人帮扶家乡人,村民们听了也更放心些。”自那以后,王小帅每次走访时都在队伍最前面,打招呼、唠嗑、聊家常、当翻译,一来二往,村民们逐渐熟悉了这群外地来的小伙子,看到穿着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主动招呼。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村民对我们的工作日渐配合,甚至还会特意跑来跟我们聊聊家长里短。”在王小帅看来,村民态度上的转变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也让扶贫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1645户,一户都不能落下

在对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摸排和建档立卡后,1645户贫苦户成为了2018年至2022年间王小帅所在团队的工作中心。1645,这个数字也深深烙印在王小帅脑海中。

“扶贫不是大水漫灌,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都不同,所以帮扶也不能一概而论。”王小帅所在的驻村工作组在集团扶贫战略的指导下,开始针对不同贫困户家中的人员情况、住房条件、物质条件、种植养殖等情况,因户施策,包含技能培训、苗木种植、扶贫公益岗、教育助学等多方面落地的脱贫方案。

在团队中,王小帅负责的是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不同于教育、党建扶贫,就业与产业扶贫更加聚焦可持续、可发展,强调贫困户持续致富、防止返贫。

就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让贫困户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如何让他们具备就业能力?这是萦绕在王小帅心头的大问题。“我得给贫困家庭成员找到一份稳定合适的工作,这是对他们更直接也更有效的帮扶方式。”

为了更好地将就业扶贫深入到贫困户家庭中,王小帅整日奔走在贫困户、用人企业、技能培训专家、扶贫办等地进行沟通协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村民就业技能。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为了拓宽就业机会,王小帅还协调了碧桂园集团子公司及合作单位举行专场招聘会,累计帮助超过300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解决了300户建档立卡户就业后,王小帅悬着的心并没有完全放下来,在他看来这是一时协调来的工作机会,要想脱贫还得让乡村产业发展起来,产业起来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收入。

发展产业必须基于乡村实际。为了寻找产业机会,王小帅经常独自开着车在村里转悠,看看村民们种什么、村里子有什么。在赤城县村庄的一次转悠中,王小帅发现每家每户都养牛,村民们依靠卖牛能挣到一些收入。但由于缺乏集中畜养设施和科学养殖技术,村里环境遭到破坏,也没有形成有效规模。

经过与当地村委多次沟通,王小帅心中盘算的养牛场计划初见雏形。在完成跟集团方案汇报后,由碧桂园集团出资,对赤城县15个养牛场进行扶持,每年出资40万元承担困难户养牛场租赁费,并连续3年进行帮扶。目前,三年帮扶资金共120万元已经通过赤城县慈善总会全部捐赠到位。

如今,赤城县村民们不再单家单户散养,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还有不少养牛户去养牛场工作。

冬奥会期间,王小帅经常活跃在各家的贫困户家里,一起聊聊赛事、看看电视转播。临走前的他,总想着每家每户再去看一遍,打个招呼再走。“算是朝夕相处了3年,彼此陪伴成长,以后无论去哪里,都是很珍贵的回忆了。”王小帅说。

3年1645户脱贫,80后的扶贫成绩单

#乡村振兴# #碧桂园# #张家口头条#

##扶贫助农好心人##碧桂园##北京##张家口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