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作者:碧桂園北京區域

“放煙花啦!又是北京2022!“ “冬奧會也結束了,真快……“伴随着2022北京冬奧會閉幕式的音樂聲,王小帥站起身,和一旁已經十分熟悉的幾位老人寒暄、感歎着,心裡有些怅然若失。

王小帥是碧桂園派駐的一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3月上旬,他接到了工作地點調動通知,突然的調動讓他有些措手不及。臨走前,王小帥多次前往熟悉的村民家裡,唠唠嗑,哪怕是看一眼。“我不擔心地點,去廣州也挺好的,隻是突然離開張家口了,内心還真舍不得。”

在土生土長的地方扶貧

随着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盛大召開,河北張家口崇禮區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地之一,冬奧專列沿線當地鄉村嶄新的面貌,受到國内外媒體一緻贊賞。但很少有人知道,2019年5月以前,崇禮還是國家級的貧困縣(區)之一。

王小帥是土生土長的張家口人,從小在張家口市區長大,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在一家房地産企業碧桂園工作。

2018年,随着脫貧攻堅在全國範圍内廣泛開展,不少社會企業也逐漸加入到扶貧力量中。5月20日,碧桂園全面啟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組建一批隊伍進駐結對幫扶,紮根扶貧。

看到工作群裡釋出的扶貧報名資訊以及幫扶地點後,王小帥很是吃驚。“沒想到還有張家口崇禮。“在王小帥的印象中,張家口雖然不發達,但不至于還有貧困區縣。盡管有認知偏差與沖突,王小帥還是了選擇報名,轉崗成為扶貧從業人員,作為碧桂園第一批扶貧人員駐紮崇禮,進村幫扶。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沒想到在離家50多公裡的地方,竟有這麼貧困的地區和艱難生活着的人。”盡管是土生土長的張家口人,進村後的王小帥還是被貧困村民的生活震驚了。“有的人住在山溝裡的窯洞中,還有的家庭人畜共居一室,難以想象。“看到村民們的生活景象後,王小帥萦繞心頭的家鄉情更濃了。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得踏實做點事兒,來幫助他們改變生活”。

老鄉的身份也不管用,貧困戶的不信任

扶貧的第一步是走訪,了解貧困戶的現狀。但在崇禮,對貧困戶的摸排調查卻并非一件易事。

崇禮區各區縣多山,道路崎岖。“農村每戶家庭幾乎都建在山與山之間,戶與戶之間看似離得很近,實際卻需要很長時間的車程。”由于道路難走,爆胎便成了“家常便飯”。在王小帥印象中,最慘的一次是在上山下山的途中車子一天爆了三次胎。

在崇禮區,不少村莊因地處山區手機信号弱,走訪過程中常常遇到手機沒信号的情況,連電話都接不上。“有一次,一個同僚的家裡有急事,但人在山裡手機整整一天都沒信号,直到晚上工作完回程的路上,才給家裡人回了電話。”王小帥說,山裡路況複雜,每次走訪前,王小帥和同僚都會給家裡留下緊急聯系人,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走訪條件艱難,但在王小帥的眼裡,這些物質條件的困難都不是問題,最難的是與村民們溝通,獲得他們的信任。

在王小帥的記憶裡,剛進村的時候,為了快速展開工作,他們主動去走訪貧困戶。本以為村民們會歡歡喜喜迎接他們,但村民們不僅不願意跟王小帥他們有過多交流,還極度不信任,不相信扶貧工作會給生活帶來改善,這導緻走訪工作進展得特别緩慢。“與外界惡劣的自然環境相比,村民們的不信任更讓我們有些失望。”

盡管很懊惱,但王小帥很快便想出了好法子。聯想到走訪時同僚們個個講着國語,村民們則是道地的方言,有時候常常互相聽不懂對方講什麼。他分析認為語言不通可能加劇了村民們的不信任。“畢竟突然來一群外地人,說給你扶貧,帶你緻富,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覺得是騙子的。”

于是,能說一口純正張家口方言的王小帥決定用方言拉近與村民們的距離。“本地人說着方言,家鄉人幫扶家鄉人,村民們聽了也更放心些。”自那以後,王小帥每次走訪時都在隊伍最前面,打招呼、唠嗑、聊家常、當翻譯,一來二往,村民們逐漸熟悉了這群外地來的小夥子,看到穿着藍色馬甲的從業人員,還經常主動招呼。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村民對我們的工作日漸配合,甚至還會特意跑來跟我們聊聊家長裡短。”在王小帥看來,村民态度上的轉變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也讓扶貧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1645戶,一戶都不能落下

在對貧困戶進行了全面摸排和建檔立卡後,1645戶貧苦戶成為了2018年至2022年間王小帥所在團隊的工作中心。1645,這個數字也深深烙印在王小帥腦海中。

“扶貧不是大水漫灌,每戶貧困戶的緻貧原因都不同,是以幫扶也不能一概而論。”王小帥所在的駐村工作組在集團扶貧戰略的指導下,開始針對不同貧困戶家中的人員情況、住房條件、物質條件、種植養殖等情況,因戶施策,包含技能教育訓練、苗木種植、扶貧公益崗、教育助學等多方面落地的脫貧方案。

在團隊中,王小帥負責的是就業扶貧與産業扶貧,不同于教育、黨建扶貧,就業與産業扶貧更加聚焦可持續、可發展,強調貧困戶持續緻富、防止返貧。

就業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讓貧困戶找到合适的就業機會?如何讓他們具備就業能力?這是萦繞在王小帥心頭的大問題。“我得給貧困家庭成員找到一份穩定合适的工作,這是對他們更直接也更有效的幫扶方式。”

為了更好地将就業扶貧深入到貧困戶家庭中,王小帥整日奔走在貧困戶、用人企業、技能教育訓練專家、扶貧辦等地進行溝通協調,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的職業技能教育訓練班,提升村民就業技能。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為了拓寬就業機會,王小帥還協調了碧桂園集團子公司及合作機關舉行專場招聘會,累計幫助超過300戶建檔立卡戶實作就業。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解決了300戶建檔立卡戶就業後,王小帥懸着的心并沒有完全放下來,在他看來這是一時協調來的工作機會,要想脫貧還得讓鄉村産業發展起來,産業起來了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和緻富收入。

發展産業必須基于鄉村實際。為了尋找産業機會,王小帥經常獨自開着車在村裡轉悠,看看村民們種什麼、村裡子有什麼。在赤城縣村莊的一次轉悠中,王小帥發現每家每戶都養牛,村民們依靠賣牛能掙到一些收入。但由于缺乏集中畜養設施和科學養殖技術,村裡環境遭到破壞,也沒有形成有效規模。

經過與當地村委多次溝通,王小帥心中盤算的養牛場計劃初見雛形。在完成跟集團方案彙報後,由碧桂園集團出資,對赤城縣15個養牛場進行扶持,每年出資40萬元承擔困難戶養牛場租賃費,并連續3年進行幫扶。目前,三年幫扶資金共120萬元已經通過赤城縣慈善總會全部捐贈到位。

如今,赤城縣村民們不再單家單戶散養,村裡的環境得到了改善,還有不少養牛戶去養牛場工作。

冬奧會期間,王小帥經常活躍在各家的貧困戶家裡,一起聊聊賽事、看看電視轉播。臨走前的他,總想着每家每戶再去看一遍,打個招呼再走。“算是朝夕相處了3年,彼此陪伴成長,以後無論去哪裡,都是很珍貴的回憶了。”王小帥說。

3年1645戶脫貧,80後的扶貧成績單

#鄉村振興# #碧桂園# #張家口頭條#

##扶貧助農好心人##碧桂園##北京##張家口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