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作者:风哥爱经典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

上影厂著名老演员白穆这个名字,对现今从上世纪五六年代直至七八十年代一路走来的中老年广大观众和忠实影迷朋友们来说,还是颇有记忆和较深印象的。他是《南征北战》中的国军参谋长、《不拘小节的人》的作家李少白、《春满人间》中的外科主治主任范纪康、《逆风千里》中的国军“千里驹”师长、《难忘的战斗》中的潜伏特务陈福堂、《春苗》中的县卫生院院长杜文杰、《苦恼人的笑》的医学老教授、《星星星》中的丁副厂长、《药》中的封建遗老夏四爷……这些是白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漫长的演艺生涯中,以“复方甘草片”自嘲而亦反亦正的人物出场,在出演和参演几十部电影塑造出众多银幕形象当中,最为出彩也最能够给人们留下不同程度印记的角色。2012年4月26日,白穆以享年92岁高龄在上海病逝,从而悄然拉上了他一生淡泊名利从容面对的人生谢幕。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与黄宛苏在影片《不拘小节的人》中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之间从每一个人的身旁悄无声息地溜走,转眼之间,屈指数来,白穆的百年就这样如同他本人低调为人处世一样,也是毫无知觉地就转到了时光年轮的刻度盘上。十几年来,笔者在访谈百余位上影厂当年健在、如今硕果仅存的老演员当中,白穆是仅仅见过一面、交往并不多但交谈内容却不少的一位。记得2011年那年的盛夏时节,当天下午的午休之后,就在事先约定的时间里,我到访老先生的家里,清晰地记得就在他家不大的阳台上,摆上半个切开的西瓜,在老先生刀起瓜开同时伴随一句“嗬!你有福,还是沙瓤的……”的嚷嚷声,我边啃着流着甜水的西瓜,边听着他打开了信马由缰且滔滔不绝的话匣子。于是,我从对比与反衬早已经熟悉的银幕形象中,开始侧耳聆听老先生讲述起他的身世由来、他歪打正着的演艺起步,还有他在拍摄几十部电影当中,想哪是哪而随意挑选出来的精彩幕后故事,有的尽管用老先生的话说只是“皮毛”或者“毛毛雨”,但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往事回首中,却渐渐勾画和形成起一个著名老演员极不平凡的演艺生涯当中,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的行程轨迹——

“作为上影厂的一名老演员,我叫的‘白穆’只是一个艺名,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似乎是怪怪的名字,那还得从很早的时候讲起——”老先生说起话来就眯缝着双眼,更异常夸张地凸显出小眼睛下面那一肚囊最为明显的大眼袋,似乎就像许多老人给小孩讲故事的时候,千篇一律的开头一样:“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的原名叫乐忠元,原籍是浙江宁波,跟大亨邵逸夫、还有我们厂的王丹凤等等许多名流名人都是同乡。我是1920年6月19日生人,是在天津出生的,从小跟着家人在东北的长春长大。我13岁起就在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也就接触到了社会上一些三教九流的人,这样为我以后演戏,自然沉淀了一些各路角色的基础。后来,我又被招到邮局去当杂工,工作之余,被工友们拉去参加业余演出,跑跑没有一句台词的龙套,就是感觉好玩。在我刚满17周岁的那年,就跟平时来往多的一位中学教师合作,我们两个人根据道听途说的故事,你一句我一段地随意编写了一部小话剧,名叫《洞房花烛夜》。那个时候,话剧风很流行,我们就把这个剧本交给了邮局的业余剧社来演出,我还毛遂自荐地在戏里扮演了一个守门的老兵,结果演出效果的真不错。也不知怎么的了,我们家世世代代从来没有人干演戏的这一行,可老坟地里却偏偏冒出我这样一根‘歪草’。从此,我不但迷上了演戏,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这出戏演了没有多久,‘七七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中国开始全面对日抗战,在不得安宁的战乱当中,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喜好上的演戏,我就再也没有丢下干‘戏子’这一行。”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到最严酷的艰难岁月,当年的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下的政治形势和战况日趋严峻,白穆不愿顺从在“满洲国”当亡国奴,就离开了长春,一路颠簸来到了北京。随着加盟的各路剧团辗转风尘,先是来到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参加了话剧《绿窗红泪》的演出,一演就是两年。1943年,又转到黄佐临率领的“苦干剧团”,相继演出过《梁上君子》《钗头凤》《双喜临门》《袁世凯》《芳草天涯》《雷雨》等数十部话剧,曾得到过著名导演黄佐临、石挥和演员唐若青等人的指导和帮助。直到1945年月15日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之后,白穆在1947年从小舞台登陆到大银幕,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专职的电影演员,继而参加了影片《风月恩仇》《子孙万代》和《风流宝鉴》等几部电影的拍摄。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以后,白穆于1950年年初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并在1954年合并改组的国营体制的上影厂一直拍片不断,直至担任上影演员剧团的副团长一职。自上影厂开拍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农家乐》重新开始,相继参演了《翠岗红旗》《南征北战》《两个巡逻兵》《不拘小节的人》《春满人间》《逆风千里》、春苗》《难忘的战斗》《苦恼人的笑》、《药》等在民间产生过不同程度影响力的电影拍摄,晚年还被借到湖南的潇湘电影制片厂,主演了一部《星星星》。此外,还拍摄过电视剧《花都梦》《征婚奇遇》《夺子战争》,也导演过《花生阿狗》等电视剧。在长达一甲子漫长的演艺生涯当中,白穆在几十部影视剧中饰演了正反两面的各种类型角色。这些性格各异的不同角色,多半是反面人物或者常带有喜剧色彩的转变人物。也正是通过这些所谓“中间人物”的精心塑造,白穆以深度挖掘、潜心刻画的各类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最终成为中国影坛上最擅长扮演反面角色和喜剧人物的资深著名演员之一。早在1957年就曾获得过国家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创作个人奖的金质奖章;1993年再次荣获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等人在影片《不拘小节的人》中的表演

话题又倒回白穆艺名的由来,听老先生振振有词地讲起来,还真是很有趣——

“1941年,我在‘中旅’剧团当剧务,管道具。有一天,唐槐秋团长知道我演过戏,就让我救场,演一茶房,两句台词,十几个字。我就乐颠颠登台亮相,得意洋洋地感到自己可算出了头。谁知我刚上舞台,一眼就瞅见台上面对观众演戏的正是唐槐秋的女儿唐若青,她在当时可是了不得,大名鼎鼎正当红的明星,后来还在香港主演过更有名的电影《清宫秘史》,她扮演的慈禧太后真是咄咄逼人。我平时就不敢正眼看她,那时一登台看见她,心里一慌乱,不知脚下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下,就跌倒在地。根据戏里的台词和要求,我冲上了舞台后,本该喊一声戏中的“陈小姐”,结果在摔倒的一瞬间却喊成了“唐小姐”,顿时台下哄堂大笑起来,但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场戏完了之后,唐若青下场后对我是一顿臭骂,吓得我一身冷汗,以为从此再也跟演戏无缘该说拜拜了。谁知到了第二天,唐若青的脾气是暴风雨一般,来得急去得也快,不曾想她会暗地里恳求父亲,说了我一大堆好话,还会让我再试试演戏。结果我又有了一次机会,演得还真说得过去,就是这么难得的试试,我就正式操练起来,不但干起了专职演员的行当,而且终身为伍,再也没有改过行。唐若青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她笑呵呵地对我说:既然你正式端起了演戏的饭碗,就应该要起个好听好记的艺名。她根据头一天我上台的狼狈相,煞费苦心地给我起了这么一个艺名,就叫‘白穆’,意思说我还是白丁一个,就像木头一样,但希望我能够逐渐开窍,当然能够混出个人模狗样的最好。唐若青还说:等你演戏积累的差不多了,要拜个有名的师傅,好好调教一下,对你将来能够端稳这碗‘戏饭’是很有好处的。我就在1943年又进入到上海的苦干剧团,得到了黄佐临先生和石挥先生的亲自指导,出演了几十部话剧。在苦干剧团,我可以是用‘受益匪浅’准确地来形容。实际上搞艺术是非常累人的,我在苦干剧团待过的那一段日子里,黄佐临先生一直对我们说,搞艺术要有一种苦干精神,不然是搞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的,所以,我们剧团就直截了当地取名叫‘苦干’。我最佩服石挥的表演,我走上演戏的这条道路,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成名成家,参加演出的话剧,一招一式,都是受石挥的直接影响。可惜上海解放前,唐若青就去了香港,但年老体衰,人老珠黄,又多年养成抽大烟的不良嗜好,结果下场很不好。而石挥虽然加入到了上影,但日子也不好过,满腹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早早就在建国不久的政治运动中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他的脾气刚直不阿,那能受得了这样的残酷批斗,就跳吴淞口自杀了,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广大观众普遍熟悉白穆,还是源自于他在建国后新中国银幕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反面人物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从1950年到2009年,他参演的影片有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在《农家乐》《一场风波》《谁是凶手》《淮上人家》《闽江桔子红》《春天来了》等农村题材电影中出演的贫农、富农和坏分子;二是在《翠岗红旗》《春满人间》《海上红旗》《风流人物数今朝》等工农兵题材出演的地主、医生、工厂主任和教授;三是在《不拘小节的人》《星星星》等喜剧片中出演的作家、厂长;四是在《苦恼人的笑》《我们的小花猫》《药》《张家少奶奶》《狐狸迷案》《紧急迫降》等生活片等出演的正面人物;五则是在《南征北战》《逆风千里》《难忘的战斗》《祖国啊,母亲》《春苗》等题材的影片中,出演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当然,这一类的角色最为人们熟知且津津乐道。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在影片《南征北战》中饰演国军参谋长

说到1952年上影厂拍摄的电影《南征北战》,是自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战斗大型故事片,这部影片以解放战争山东孟良崮战斗为原型,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和血肉丰满的国共双方指战员形象,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重要一笔,多年以来,在民间被广泛誉为“老三战”之首(即《南征北战》《地雷战》和《地道战》)而名闻遐迩。纵观《南征北战》强大的阵容,先不说编剧导演的资深人才,单就在片中饰演国共双方的各路演员冯喆、陈戈、项堃、张瑞芳、刘沛然、白穆、阳华、穆宏等人,就令人咋舌。提起电影当中“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连同“看在党国的份上,快拉兄弟一把!”那几段著名的台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前一句的台词就正是出自于白穆饰演的国军参谋长之口。这句经典台词,成为失败者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标志性言语,连同他塑造入木三分的国军参谋长一起,几十年以来,成为忠实影迷们嘴头上的俏皮话。如今,参加拍摄这部经典老电影的主创人员,都因为年事已高和各种原因陆续辞别人世,唯独尚有摄影师之一的顾温厚以百岁老人的高龄至今还健在,他当年就是配合导演汤晓丹负责担任拍摄反方也就是国民党军队的摄影,对于白穆饰演的国军参谋长的戏份,自然是接触的最为直接,因为年代久远,老人虽然记不得更多的合作轶事,但提到白穆,老人还依稀可以含糊其辞地说起并称赞他的台词功底是如何的了得,几乎拍戏都是“一次过”之类的零星片语。由此可见,白穆经过长期舞台实践的功底,在对待人物塑造、尤其是台词表演方面更是游刃有余,这才有了他那句著名台词的深入人心。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家文化部从上影、北影、长影和八一厂四大电影厂选定出的18部献礼片当中,其中上影厂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春满人间》,以上海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全力抢救炼钢工人邱财康为蓝本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这部以描写和反映当代现实题材的主流影片,由著名影星白杨领衔主演,故事将抢救和医治邱财康的“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改成为艺术创作而特意虚构的“东华医院”,而白穆则在该片中出演外科主任医生范纪康。笔者把话题引到此处,老先生显然像是触碰了他的某一处神经一般,开始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起来——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与白杨在建国十周年献礼片《春满人间》中

“纪念建国十周年可真是全国的大事情,全国各条战线都纷纷献礼,我们上影3个厂自然也不例外,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特别重视报送献礼片的题材,瑞金医院救治炼钢工人邱财康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上海电影局决定就由天马厂将这个突出的事迹改编拍成彩色故事片。在这之前,这个题材就已经排练成了话剧被搬上了舞台,听说相关的科教纪录片也筹备好了,还有著名画家华三川画的连环画都很有影响。我们天马厂的厂长应云卫就将编写故事片剧本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著名剧作家柯灵,还有我们电影厂的著名导演桑弧。柯灵的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在社会上就很有影响力,他根据高尔基名剧《在底层》改编的电影《夜店》很受欢迎。他是一位很有创作经验的剧作家,建国后像根据他编写的电影剧本《为了和平》和《不夜城》拍成的电影也广受好评。我们都知道,同一个故事,同一类题材,故事片的拍法跟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你知道故事片要有丰富的内容做支撑,更得有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来展开,一波三折,高潮、低谷再高潮,所以说,不但要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还要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可我们这个戏要重点表现以邱财康为原型的丁大刚在严重烧伤后,一直是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地躺在病床上,既不能言语,又不能动弹,要是这样拍的话,那简直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不像其他片种那样,以新闻报道和纪实风格来从头到尾地加以叙述和说明就行。这样以来,首先面临的难题就给设计情节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进组较早,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组之后,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前期筹备,后来我也跟着下医院去必不可少的体验生活。这时候,剧本还很不成熟,正在初步创作阶段。柯灵真是不辞辛劳,他多次深入医院和钢铁厂去实打实地一次次采访,我有时候跟着他就直接接触到了许多的人和事,有的是跟这个毫无关联的,但在柯灵的眼里,他可都看成是有用的宝贵资料。就这样,经过一遍遍的写作和修改,柯灵和桑弧还有一起合作的谢俊峰,通过深入生活后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几个人的思路逐渐豁朗了,他们把戏里的主要冲突点,集中到医院党委书记方群和外科主任范纪康双方,一个是代表党的领导,一个是保守思想的转变。”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老先生启动了这部《春满人间》幕后故事的开头,我也从其他方面记载的资料上,得知该片拍摄进展的下文续篇。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步入影界且以擅长执导生活类文艺片的导演桑弧,特别珍惜和重视这部献礼片的整体运作,他将这部歌颂性故事片的拍摄,当作一次突破以往的新探索。当他得知科教纪录片的摄制组已经抢先一步在瑞金医院开拍,就再次迅速赶到医院,配合导演杜生华,主动参与协助这部纪录片的拍摄,通过已经掌握的丰富资料,为纪录片提供了许多用得着的细节,自然补充和深化了整部片子的“含金量”。桑弧导演这种热情的举动,使得纪录片如期高质量地顺利拍摄完成。作为《春满人间》一片担任主要角色的白穆,在影片中仅次于女主角白杨的戏份,可以说是置身在男主角的突出位置。他的这一角色是处在不断变化的“中间人物”,表演分层上很有演头。虽然剧本定了稿,导演的创作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但是,桑弧导演却没有急于开拍,作为头号献礼片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于天,桑弧在此时一反常态,但也按部就班地让摄制组人员都下去体验生活,特别是被确定参加这部戏的所有演员。于是,被作为重中之重分派在医院里出演各自角色的演员,都迅速深入到几家不同的医院,其他的演员根据自己的角色也赶到炼钢车间、广播电台和公交公司,去熟悉不同职业的生活,限定时间去寻找剧中人的特定感觉,然后上交塑造人物分析的心得笔记,无论大小角色都得如此。白穆和朱莎两人同是天马厂的演员,一个演外科主任范纪康,一个演护士长尹德萱,他们一起来到瑞金医院,整天穿着白衣白帽,在病房和手术室里跟着医生护士们的后面,学着他们职业工作上的一招一式。说到这里,白穆笑呵呵地说:“演员体验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演什么最起码的要像什么才对,这也是作为一名演员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我在戏里的角色很吃重,所以,观察和体验的时候也就特别留意,不敢马虎。可住院的病人并不知道我们俩是来体验生活的演员,他们因为不是影迷,也不认识我们,所以就常常闹出笑话,把我俩当作真医生和真护士来看待,像照料之类的还好办,有时候涉及专业治疗方面的当面咨询,往往就会弄得我俩很尴尬,甚至很狼狈。护士的那些按部就班的活儿,经过几天的生活,朱莎很快就能掌握得了,应付病人提出的要求,似乎不成问题,可作为外科的主治医生,那真是太难为了我。你想想外科的专业该是多难,再说隔行如隔山,短时间的观察,我哪能这么快就掌握得到,单就医学专业术语就很拗口的学会,更别说是更深一步有关手术治疗之类的专业了。有一次,当我独自一人在病房的时候,真是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一个病人缠住我不放,问这问那询问个不停。既然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也实在不便告诉病人真相,说我是演员来体验生活的,但又不能当真的去履行医生的职责,只好先问明病人有什么要求,安慰病人不要着急,用真诚的态度,说出一些含糊其辞的话,尽可能把所学的专业术语,现学现用地穿插在言谈举止当中,然后赶紧借故离开病房,及时去向真医生说明原委,报告情况。为了不点破自己假医生的真实身份,我往往又和真医生一起唱‘双簧’,随后很自然而然地跟随着真医生,再次出现在病人的面前,这样就一直没有露出破绽。这位病人直到出院告别的时候,还称呼我‘白医生’、‘白医生’的,搞得我是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与影片《春满人间》主创人员导演桑弧、编剧之一柯灵、主演白杨在一起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在影片《逆风千里》中饰演国民党“千里驹”师长

1963年,白穆被借到远在广州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去参加影片《逆风千里》的拍摄,这也是他多年好友方徨从上影调往珠影后执导的一部战斗题材故事片。两人早在建国以后就合作过《谁是凶手》《闽江桔子红》和《两个巡逻兵》等影片,这回白穆参加拍摄的《逆风千里》,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以辽沈战役为背景,描写我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九连一排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三天内,将一批国民党高级战俘押送到后方的奉城军区,围绕着押送途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方徨选用白穆来扮演号称“千里驹”的师长一角,认为他非常适合这一角色,可以说是当年《南征北战》国军参谋长的延续。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战斗片,但选取押送战俘一路曲折经历的这一新颖角度却很有新意,既刻画出了机智勇敢的我军指战员英雄形象,又客观地描绘了国军战俘空虚的内心世界中显出刚愎自用的色厉内荏,这种不甘失败、垂死挣扎的嚣张气焰,正是通过敌我双方在特殊环境中针锋相对的斗争,再现出双方敌对势力之间鲜明的人性对抗。白穆饰演的师长外表冷漠平淡、内心诡计多端,这种基于历史现实主义原则的创作思路,客观塑造国军高层人物等反面人物的方式方法,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艺术探索。然而,影片随之在“文革”运动当中面临的不幸命运,却是令人感叹不已,白穆作为其中不可逃脱的一份子,自然也是在劫难逃,首当其冲。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与冯笑在影片《两个巡逻兵》中

在愉快而热烈的交谈中,白穆老先生似乎忘了他的年龄,也不顾老伴在一旁的几次提醒,拉起以往的种种旧事,总是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意。正因为白穆的坦率个性和满不在乎的良好心态,再加上他又是个爱开玩笑的“老顽童”,即便是在“文革”的特殊年代当中,也是处事不惊、坐怀不乱,甚至是到了关键时刻,还大有为友人“两肋插刀”的“仗义执言”,这在当时人人自危自保的关口,真是实属不可多得的难能可贵。笔者到华东医院看望一直疗养的黄宗英老师,曾经在有一次的拜访中,她给笔者讲述过这样一段与白穆相关的故事——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文革”刚开始那会儿,白穆和赵丹关在一个牛棚里,赵丹因为名声在外名气又最大,属于重点批判“三十年代文艺黑线”当中历史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个,白穆则是跟随其后的“黑爪牙”。赵丹由于生性豪爽,平时说话不太注意场合,也不讲究分寸,口无遮拦随意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黑话”,就被当权派和造反派听见了以后,就有意无限放大,组织被劳教的“黑帮”在大会上重点批斗,还让他们踊跃起来揭发赵丹,列举“混世魔王”的种种罪状。作为同关一屋的“难友”,白穆站在一旁,看到台上的赵丹那种被逼无奈想赖又赖不掉,想承认又不敢承认的窘迫状,心里感到又好笑又难受。他顿了顿,当即大胆举手,对造反派们高声说道:“你们可能搞错了,这话是我说的呀!”其实也就是一些无关重要的闲话议论而已,在场的赵丹不但傻了眼,而且本该从中获得意外收获的造反派们也目瞪口呆,没有想到这时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既然“元凶”不打自招,批斗会再继续下去也毫无意思了,只好也就随之顺坡卸驴般地草草收兵,由此赵丹也就得了救。通过这件事,真是大有“患难见真情”之感,平时跟白穆往来并不太多的赵丹,感涕泪流地拉住白穆的手,久久不能言语。从此以后,赵丹和白穆这对“难兄难弟”发誓患难与共,富贵同天。身处危难中的赵丹逢人就说白穆是个大好人,从关押“牛棚”到打入黑狱,再到九死一生,劫后重生,赵丹直到最后一息尚存的生命弥留之际,还对白穆念念不忘,感激有加。对此,黄宗英和其他人一样,也大惑不解地忍不住地问白穆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遇到这样的事情,别人当时躲还来不及,可白穆却语气平淡地回答道:“我说的和他说的大不同呀!他是‘重犯’,我是‘轻犯’。” 答案如此简单,也正说明了白穆的坦坦荡荡与见义勇为的精神所在。有一阵子,白穆跟王丹凤、黄宗英、朱莎一起,关在一个牛棚里被勒令替街道加工厂糊纸盒,赵丹已经被关进了监狱,生死不明。黄宗英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白穆边干活边对黄宗英小声地嘟囔着说:“宗英,你在我们这里面最有才华,能演也能写,在业务上还是挺顺溜的,以后碰到什么事儿,你就往最坏的地方去想,往好事方面去努力,这样你才有盼头,有盼头才有活头,再说你还有3个孩子,照这样方法去想、去做,无论再遇到什么大事,你也就能够挺过来了。”黄宗英由衷地感慨道:“那时候,阿丹失踪了,生死都不知道,我的情绪糟透了,整天无精打采、恍恍惚惚地提不起来精神,有一段时间,思想包袱、精神压力特别大。白穆这是在安慰我、鼓励我,怕我遇到难事一时想不开。想不到这个‘白穆哲学’,对我的后半辈子还真有很大的影响,十多年痛苦难熬的日子,我就这么硬是挺过来了,靠的就是白穆说的这番话。”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天性乐观,嘻嘻哈哈,装痴卖傻,造反派拿他没有办法,在上海郊外的奉贤农场干校劳动几年后,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从1973年开始恢复了中断多年的故事片生产,白穆被作为“没有太大历史问题的阶级异己分子”,给破例“解放”了出去,让他“戴罪立功”地一连参加了3部电影的拍摄。所以,“情感饥渴”的广大观众才能够得此机会,从银幕上看到久违的白穆在《难忘的战斗》中饰演的暗藏特务陈福堂、《祖国啊!母亲》中饰演的国民党特派专业白冰,还有《春苗》中饰演的县卫生院院长杜文杰这3个颇有影响的反面角色。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参演影片《张家少奶奶》一镜头

“文革”运动结束后,张瑞芳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老好人”白穆被群众推选担任副团长,配合团长主抓业务的工作。经过十年浩劫和动乱之后,文艺界一片荒芜,百废待兴,他们商量要下决心培养一批年轻演员来接班,于是,就亲自下到工厂、农场和学校去挑被他们认为的“好苗子”,然后,把这些有前途的新人再集中到演员剧团开办的业务培训班里,组织年轻的学员们通过学练小品入手,然后逐步担纲独幕剧和大型话剧的演出,接着又让他们在参加录制的电视剧中,进行渐渐深入的表演实践,为日后能够尽早尽快适应电影的拍摄做好充足扎实的准备。为此,白穆身先士卒,通过主抓根据夏衍名剧改编录制的四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依据剧中设置各类人物的需要,集中了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演员一起上阵,通过“老带少、少学老、老少结合”这一实际受用的套路,尽快把年轻演员推到表演业务的第一线上去。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见,白穆对年轻人的关爱是非常真诚的,深刻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正含义。许多同行都记得他不止一次说过:“年轻人就是未来和希望。”这句话本不新鲜,但作为一个专业团体的实际负责人,能够领悟这句话并且十分难得地实际去做去落实,则是十分难得,令人可亲可敬。在新时期文艺春天复苏之际,有的年轻演员因为自身外在某些条件限制,怕没有戏拍,白白耽误青春,因而顾虑重重。白穆得知和察觉情况后,就主动找到他们谈心,经过一次次深入浅出的真心交谈,特别是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作为一个电影演员,首先把自己的表演功底打扎实,机会往往满天飞,你也得要抓得住,但它一定是寻找那些做好准备的人。”一席发自肺腑的心声,使得原本心灰意冷的年轻演员逐步领悟个中道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演员剧团的诸多老前辈的亲切关心下,很多年轻演员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锤炼,陆续成长为电影厂的新生骨干力量和主力军,有的则结合自身优势,从演员升级为更高领域的制片、副导演、乃至导演岗位。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晚年主演的影片《星星星》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白穆与寇振海等人在影片《星星星》中

有一段时间,白穆在银幕上还很吃香,一连参加了十多部电影的拍摄,还被借到湖南的潇湘电影制片厂,在步入晚年的时候,有幸主演了一部轻喜剧风格的《星星星》,真是太难得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故事是群星皮鞋厂副厂长老丁,硬拉儿子丁凯去与售货员田翠相亲。两人都对对方穿的鞋子产生兴趣,丁凯觉得田翠的鞋很好看,可田翠认为丁凯的鞋真的很土。丁凯做起社会调查,巧遇田翠的同事沙丽,大家一起向父亲老丁提出意见,要他推出新产品。老丁一味相信厂里生产的一直是名牌,不肯听意见。丁凯的妹妹小芬与修鞋工二宝相爱,让二宝到老丁处“偷”艺。只顾清闲的田翠爱上丁凯,可丁凯却给沙丽写情书,却阴差阳错要与田翠约会。一番折腾后,老丁也穿上了青年人们支持的新“三星牌”皮鞋,了解到儿女们的爱情和事业,开心地笑了生活的甜蜜味道。其中细节是皮鞋厂因为质量劣质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还借鉴了匈牙利喜剧片《废品的报复》的桥段。白穆就出演皮鞋厂的丁副厂长,通过经历的一系列带有喜剧性事情,最后狠抓生产质量,使得产品再次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相关的广告公司看好这一商机,就再三邀请他拍皮鞋广告,报酬比拍一部电影的酬金还要丰厚的多,广告情节也很简单,就是根据电影片名《星星星》,也就是“三星”皮鞋品牌的谐音,连说三声“行行行”就“OK”,但白穆细想以后,却最终口气潇洒地给予婉言谢绝掉了。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晚年白穆为笔者访谈时带来与之相关的图书上签名留念

刘澍:甘草加复方 正反双面光——纪念上影著名电影演员白穆

笔者与白穆老师在一起合影留念

白穆担任演员剧团领导的任职期间,剧团的同行都很尊敬和爱戴这位名声远播的“老好人”,而一向淡泊名利的白穆,给自己的简短总结却是说“属于甘草”,探问此话究竟含义何在?老先生满脸堆笑,以一幅极其富有漫画般勾勒出来的典型特征,对笔者乐呵呵的说:“甘草的功能嘛就是止咳,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一吃见效,如果是复方的话,那就灵验了。我一辈子演戏就是这样,给你们带来印象,带来欢笑,虽然往往也记不清记不全,但毕竟混个脸熟,有些角色若能给人带来一些有益的东西,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哦!原来老先生自嘲自诩的“甘草”加“复方”是如此的功效,那我可以直接爽快地应答出无论是他出演的正角也好反派也罢,通过鲜活生动且立体的人物塑造,不但在不同程度上给人记忆犹新,而且一定会给大家带来生活当中的不同悟道。除此之外,老先生更认为无忧无虑就能健康长寿,而追名逐利就会烦恼缠身,直接损害健康,这又是白穆银幕之外的养生之道,他笑称是典型耐用的“活命哲学”。看得出来,老先生对生死看得很豁达,他曾风趣幽默地做过一首打油诗:“来世一堆肉,去后一堆灰,人间天地窄,海阔任灰飞。”嬉笑怒骂,插浑打科,尽在其中。

从两小时的访谈延长到了一倍的时间,超出的部分内容真是意外赚得,实可谓收获满满。总结出白穆老先生的演艺生涯,他从初登影坛的《风月恩仇》起步,到告别银幕的《建国大业》收脚,龙套起步,龙套结束,“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句适用于整个文化艺术界最为通俗却很难人人做得到的座右铭,却是白穆老先生通过自身榜样,树立起堪称“德艺双馨”典范最为真实的光明磊落之写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