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作者:闲蛋黄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1955年,美国有一部电影《无因的反抗》,讲述几个熊孩子的故事。电影中熊孩子们偷了两辆老爷车,决定到悬崖边上玩一个游戏:两个人分别开着一辆车朝着悬崖狂飙,在车冲出悬崖之前从车上跳下来。谁先跳下来谁就是胆小鬼,后跳下来那个人就是游戏的胜利者。在电影里,一个熊孩子的衣服挂在了车门把手上,结果跟着车一起冲下了悬崖。

1959年,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提出了胆小鬼博弈问题。在英语里,胆小鬼叫做Chicken,所以这个游戏叫做Chicken Game。任何一方决定死磕到底时,另一方的理性选择都是示弱转向。

历史上,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曾经进行过几十年的冷战。1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的这13天,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美苏两国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幕僚高度紧张,双方都在核武器发射按钮的旁边挣扎和徘徊,一个不小心核弹头将满天飞,整个东欧和北美都会变成一片火海和不毛之地。假如这一切发生,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为什么是古巴?

古巴从不缺少独裁者,巴蒂斯塔是古巴历史上最后一任总统,也是一个极度亲美的独裁者。

独裁、亲美都不是问题,毕竟那年头古巴的领导者都差不多这个德性。关键是巴蒂斯塔抓着权力不放,手段还很卑劣、狡诈。那一年,巴蒂斯塔发动了军事政变并取消了议员竞选。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学离开哈瓦那大学,从律师正准备转职竞选议员从政。听到这个噩耗,菲德尔·卡斯特扔掉律师的公文包和文件袋,走上革命之路,跟断送他前程的巴蒂斯坦拼命。多年后巴蒂斯塔客死他乡,32岁的卡斯特罗成为古巴共和国的最高统治者。

古巴1959年刚建国那会,菲德尔·卡斯特罗还算不上是个共产主义者,三个月就出访美国,去寻求贷款援助。然而,卡斯特罗的热脸贴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冷屁股。由于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二号人物切·格瓦拉都加入了共产党,美国领导层认为,古巴革命会把共产主义带到西半球。艾森豪威尔拒绝见卡斯特罗,自己跑去打高尔夫球,派副总统尼克松去接见他。在长达3小时的会面中,卡斯特罗喋喋不休地讲着古巴的困难,尼克松却闭口不谈援助。

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态度,促成了卡斯特罗的思想转变。一方面,古巴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将美国大公司和古巴庄园主的产业收归国有;另一方面,古巴转向社会主义阵营寻求援助和支持,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古巴的“左倾”让美国撕破脸。1961年1月上台的肯尼迪确信古巴已投了老大哥,视卡斯特罗政权为眼中钉。从经济上,美国开始对古巴进行制裁,企图通过卡断经济命脉来逼迫古巴就范。当年4月16日,由美国支持的古巴流亡分子武装力量,对古巴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猪湾事件”,三天后古巴人全歼入侵者。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

1959年,地处南欧意大利和西亚的土耳其,率先部署了美国的“雷神”和“朱庇特”中程弹道导弹。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区,乃至莫斯科都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古巴和苏联于1960年就恢复了外交关系。在美国同古巴绝交后,苏联就抓住机会,增加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苏联觉得有必要在美国的后门也安几枚核导弹,古巴无疑是理想的战略支点(从苏联本土发射导弹,打到美国所需的时间约为半小时,然而从古巴发射导弹则仅需3~5分钟)。

古巴导弹危机历程

1962年5月,苏联制定阿纳德尔计划,决定在古巴部署核弹头导弹,打破苏联不在国外部署导弹的惯例。1962年7月,劳尔·卡斯特罗访问苏联,与苏联签署了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的秘密协议。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开始将导弹及其有关设施用船只运往古巴。按照计划,苏联将在古巴部署60枚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大约介于1000-2000英里之间,可覆盖纽约、华盛顿甚至是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大量苏联船只驶向古巴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很快便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关注。从1962年8月起,美国一直对古巴进行空中侦察,并在8月初发现防空导弹、带导弹的海防鱼雷艇和大批军事人员。

10月14日清晨,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飞行了6分钟,拍摄了928张照片。15日,专家得出了初步结果:三个中程导弹发射基地正在建设中,还有21架可以携带原子弹的伊尔-28轰炸机。这些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可能覆盖美国除西雅图以外的所有大城市,预警时间只有2—3分钟。16日早上8点45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乔治·邦迪把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告诉了肯尼迪。三个小时后,肯尼迪召集国务院、国防部、中情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白宫内阁会议室举行会议,让全世界心惊肉跳的十三天也就是从此时算起。参加会议的人后来被肯尼迪正式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成员,构成了美国应对这次危机的决策核心。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20日下午两点,肯尼迪召集执委会在白宫开会,最终11人赞成封锁,6人赞成空袭。22日晚7点,肯尼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告诉民众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他还宣布对岛国古巴进行海上隔离,以防止更多的“攻击性军事装备”到达古巴,并称在苏联方面移除这些导弹之前,美方不会结束此次隔离行动。

肯尼迪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了封信:“我并不认为您抑或其他任何理智的人,会在这个核时代故意让世界陷入战争,这场战争没有任何国家会成为赢家,最终只会对全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挑衅者在内。”

10月24日上午十点,美国的海上隔离和封锁正式启动。美军海军在大西洋和古巴海域部署了8个航空母舰战斗群,12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13艘核潜艇,封锁了古巴海域。美国导弹部队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在发射台上听候指令。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10月24日:赫鲁晓夫谴责隔离行动。“总统先生,你不是在宣布施行隔离,而是在下最后通牒,威胁如果我们不屈服于你们的要求就要动用武力来对付我们。想想你在说些什么啊!就这样你还想说服我同意!同意这些要求意味着什么?这将意味着和其他国家打交道不是靠讲道理,是要靠服从于霸道的行为。你不问原因,却只想恐吓我们。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XXIII)呼吁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以和平为念。

10月26日:美军进入二级戒备状态。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第一封信,在信中,赫鲁晓夫表示出了渴望和平。他提出:如果美国作出不会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的保证,并且,如果它撤回自己的舰队,不再搞隔离,这就会使一切马上改观。

10月27日清晨,卡斯特罗给克里姆林宫发了一封电报,建议赫鲁晓夫无所畏惧,率先使用核武器打击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

就在肯尼迪答复赫鲁晓夫来信之前,美国又收到了苏联领导人发出的第二封颇为冗长、带官腔的并带有更大火药味的信件。信中包含着实质上不同的立场,其实质是谋求实现一种相互交换。正当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激烈紧张地辩论应采取什么对策和一筹莫展的时候,罗伯特·肯尼迪决定不理睬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信。

同日还发生了两件事。美军一架U-2战略侦察机在苏军中程导弹阵地上空侦察,引诱苏军防空导弹雷达开机,探测和捕捉雷达信号。当时苏军最高指挥官普利耶夫大将不在指挥所,主管防空系统的的副司令官斯捷潘•格列奇科中将擅自下令开火,U-2侦察机被萨姆-2防空导弹击中后坠毁,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Rudolph Anderson)少校死亡。U-2在古巴被击落的“噩耗”传到美国空军司令部后,鹰派将领暴跳如雷,认为苏军公开挑战,打响了古巴危机“第一枪”,美军绝对不能示弱。作战方案上报白宫后,肯尼迪考虑再三,否决了军方的空袭计划。万一U-2的坠毁和赫鲁晓夫无关,只是一个意外呢?他决定继续外交努力,把大规模空袭之日延期到10月30日星期二。

美军“兰道夫号”航空母舰和11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战斗群,死命追踪舷号为B-59的苏联潜艇。“科尼号”驱逐舰向隐藏在海底的B-59号潜艇投掷了五颗训练用深水炸弹,杀伤力很小,但爆炸声响如雷鸣,逼迫其浮出海面,辨明身份。

按照苏联海军的规章,在危急时刻,如果无法得到莫斯科的直接授权,必须经过舰艇两位最高指挥官艇长、政委一致同意,才能发射核鱼雷。当时政委伊万•马斯连尼科夫同样恐惧和紧张,表示赞同发射。万幸的是,潜艇编队参谋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中校在该艇兼任大副,他执意不同意发射核鱼雷,建议上浮后与总部取得联系,终于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核冲突。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B-59号潜艇浮出时,海面在空中照明弹的照耀下如同白昼。美国海军用旗语发出信号:“你舰是否需要帮助?”萨维茨基下令升起苏联国旗,答复:“这艘潜艇属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你们的挑衅行为!

综上信息,27日肯尼迪写信:“在我看来,我们将不得不把土耳其的导弹撤出。”但这一举动如果公开化,会让外界认为美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出卖了盟友。为了增加信件的可信度,肯尼迪还派弟弟、联邦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私下给苏联驻美大使捎个口信,美国会考虑解决土耳其导弹的问题。当然,土耳其问题是秘密的,如果被公开,美国将不承认。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10月28日,危机爆发的第13天,秘密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赫鲁晓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导弹。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导弹。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随后,肯尼迪马上发表声明,称赫鲁晓夫作出了“有政治家风度的决定,对和平作出了重要而积极的贡献。”

古巴导弹危机使苏联进一步认识到了本国军事力量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其具体军事战略思想是,既准备打核战争,也准备打常规战争,既准备打有限核战争,也准备打局部常规战争。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在很多方面已经把美国甩到了后面。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导弹危机的影响

危机结束,到底谁是赢家?肯尼迪认为是美国,他警告下属们和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地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但他也强调:“我们从肯尼迪那儿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准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伟大的胜利。”换句话说,苏联的战略目的达到了。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是理性决策的胜利,也是美苏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苏联撤走古巴的导弹,美国撤走土耳其的导弹,古巴获得了安全……一场足以毁灭人类的危机就这样度过了。

重温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