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作者:扶琴只为伊人

熟读近代历史的人或许都会知道张自忠将军,他不仅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了解张自忠将军的人,对“曹廷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曹廷明自22岁从军,后来成为张自忠将军麾下的警卫员,负责近距离保护将军的人身安全。在抗日战争中,他和日军拼死作战,跟随国民革命军队歼敌无数,为抗战胜利立下血汗功劳。

曹廷明一生保家卫国,最大的愿望便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见到自己的家人。在其百岁之际,老人终于得偿所愿,踏上回乡的火车,找到了回家的路。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喜闻家讯

对于抗战老兵曹廷明来说,这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天。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梳洗。即使已年近百岁,但刻在骨子里属于军人的自律早就让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十年如一日。

一大早,他便接到一通不知名的来电。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一长串陌生的数字号码,曹廷明没有立即拿起电话接听。毕竟这年头骗子可不少,身为军人,这点儿警惕还是要有的。尽管他自认并不富有,也没什么可值得被骗的。

虽然这么说,但他有一种直觉:这通电话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种感觉来得突然,却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悸。带着几分微妙的紧张感,曹廷明终于接通了电话。

“曹老!您的家人终于找到了!”电话那头传来对方激动而兴奋的声音。然而回应他的,是良久的安静和沉默。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听到消息的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也不出声。但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老人拿着电话的手攥得紧紧的,力度大到似乎要把电话捏碎;依旧硬朗挺拔的脊背正微微颤抖,显示身体的主人此刻心情并不平静。

老人的眼眶红了,那张饱经沧桑、布满皱纹的脸上,似乎有泪水滑落流淌。

离家将近整整八十年,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人!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到伤心处。背井离乡、东征西战这几十年来的辛酸滋味,又有谁人知晓?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离家从军

1914年,曹廷明出生在山西省灵丘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贫苦。除了他,家里还有其他的兄妹需要父母供养,因此年少的他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兄弟轮换着穿的破旧衣服上打满补丁,每天的饭菜本就少得可怜,更别提多半点油水荤腥。然而尽管一家人紧衣缩食,日子仍过得捉襟见肘。十多年间,父母更是欠下累累债务。

为了替家里还债,1936年,已经22岁的曹廷明毅然把自己卖入军营,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中的一员。

和二十多年来朝夕相处的至亲骤然分离,说没有半点不舍是假的。离开家的那一天,这个从小要强,哪怕在地主家做工时被欺负也不吭一声、不留一滴眼泪的男子汉,在依依惜别的父母面前红了眼眶。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从军的艰苦常人往往难以想象。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要随时做好战斗乃至赴死的准备。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天上的月光,曹廷明总会格外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总盼望着战争结束的那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一家团聚。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持久的抗战一打就将近十年。期间造成的死伤不计其数,有英勇奋战的将士,也有无辜受累的百姓。十年间,多少人家庭破碎、流离失所。而曹廷明也在动荡的战乱中和家人失去联系。

战争结束后,曹廷明不是没有想过寻找自己的家人。可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他手上又没有半点线索,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后来定居重庆、娶妻生子,曹廷明逐渐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在成亲这样的大喜之日,没有父母高堂在上,亦无兄弟手足在侧,多少成为曹廷明心底无法抹去的遗憾。

就这么过了一年又一年,从三十而立到白发苍苍,曹廷明未曾有一天停止过想要见到父母亲人的念头。

所幸上天垂怜,有生之年终于让他等到亲人的消息。郑重地向电话那头热心帮忙的志愿者道谢后,曹廷明挂断了电话,心情久久未能平复。

重回故乡

衣锦还乡,是每位抗战老兵的梦想。曹廷明亦不例外。人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年在台儿庄战役中和日军作战时,曹廷明的双腿不幸被弹片炸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如今更是不得不坐上轮椅。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但只要一想到很快就能回到家乡、见到亲人,曹廷明觉得自己的精气神儿一下子好上许多,似乎连身子骨都变得硬朗起来。

为了能健康地回家,他在医院进行过长达两年的康复训练。

2013年,盼了整整八十年、历经千辛万难,这位25岁就背井离乡、长期漂泊在外的老人终于坐上回家的火车,历时7天,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的他,已年逾百岁。

或许是近乡情怯,那个昔日在战场上面对凶狠的敌人时面不改色、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仍无所畏惧的曹廷明,此刻心情少有的紧张和忐忑。

然而当曹廷明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来到印象中熟悉的家门时,迎接他的却是两片冰冷的黄土。他的父母,原来早已离开人世。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这些年来,因为一直都没有亲人的消息,所以曹廷明还可以安慰自己,父母依旧健在安好,他还有机会可以赡养尽孝。

然而,当父母的孤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眼前时,曹廷明才清醒地意识到,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而是化作一堆冰冷的枯骨,埋葬在黑暗的泥土之下。

曹廷明何尝不明白,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就连他也行木,父母早就入土为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明白,只是不愿意相信这个冰冷的事实。

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这个打击对曹廷明来说似乎仍太过直白和沉重。

只见这位原本看上去精神硬朗的老人像是被抽走全身所有的力气,如青松般坚韧挺拔的身形一下子垮了下来,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十几岁。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曹廷明坐在轮椅上,低头无声掩面,并没有哭泣。作为一名军人,骨子里的骄傲与坚韧不允许他轻易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软弱。

即使如此,可是比哭还要让人难受,就连远远站在他身后的志愿者和村民们都感受到老人身上散发的浓浓的沉痛与哀伤。

看着老人孤独落寞的背影,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世人眼中无坚不摧的英雄,也只不过是会哭会笑、会伤会痛的普通人而已。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遗憾与悲哀,莫过于此。曹廷明沉浸在巨大的悲恸里,沉默着,久久没有说话,漆黑的眼底一片荒凉:他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家”。

这种失去至亲至爱之人的痛苦和遗憾,他早已经历过不止一次……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作为奋战在战场最前线的士兵,曹廷明几乎每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但人心是肉做的,饶是见惯生离死别,在看到曾经并肩作战、亲如兄弟的战友们一个个惨烈地死去时,他还是无法做到坦然接受。

对曹廷明来说,他们是可以交付后背、托付生死的战友;是没有血缘关系,一心相连的兄弟。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而这些战友们中,当然还有他最敬重景仰的“总司令”——张自忠将军。

在曹廷明眼中,张自忠将军不仅是杀伐果断的将领,是铁骨铮铮的硬汉,更是一个有如“家长”般令人安心而可靠的存在。

当年在台儿庄战役中所受的腿伤基本痊愈后,曹廷明被调入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担任张自忠将军的警卫员,负责近距离保护对方的安全。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此前,因为两人的职务关系不算亲近,彼此相处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曹廷明对张自忠将军的了解并不深。兴许是小时候在地主家干活的时候见惯高高在上、仗势欺人的主,在他的潜意识里,“总司令”这种领导级别的大人物应该多多少少会有些架子。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自忠将军为人非常的宽厚、随和。他从不给士兵们摆架子、甩脸色,反而十分地体恤和爱惜。手下有士兵家里急需要钱给老人治病,他便二话不说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几个大洋让对方寄回家。

对待百姓同样非常亲切、有礼。他未曾依仗军威剥削百姓、欺负老弱妇孺,更不允许手下的士兵做出伤害百姓的事,哪怕打破百姓一只碗也必须要赔。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然而,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张自忠将军又比谁都要坚决强硬,绝不心慈手软。他率领着手下的士兵上火线、打日本鬼子,永远冲在战场最前方。面对日军的包围夹攻,他毫不退缩,而是指挥部队冲锋陷阵、誓死作战,将兵力多出他们几千人的敌军冲杀了十余次。

他说:“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一直以来,张自忠将军就像是指引大家前进的光,是士兵们的精神支柱。他总是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仿佛天塌下来都能顶得住。即使再危险的困境,有他在,大家都会觉得很安心。

对曹廷明来说,成为张自忠将军的士兵、做将军的警卫员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因而当听闻张自忠将军的死讯时,他几乎是崩溃的。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他永远都忘不了那天自己执行完监工任务回来后,听到别人告诉他“总司令不在了”这个噩耗时的心情。

震惊、悲痛、哀伤、迷茫……当然还有未能保护将军在侧的后悔,以及不能和将军并肩作战、一同赴死的遗憾。种种复杂沉重的情绪交织堆积在一起,如同一块巨石,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从那时起,张自忠将军的死成为烙印在曹廷明心底无法磨灭的伤疤。直至今日,每次到将军墓前祭拜的时候,他还是会悲不可遏、泪如雨下。

心结终解

战争让曹廷明失去太多太多。将军阵亡,战友一个个地离他而去,如今就连父母也都不在了。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过了很久很久,当曹廷明终于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稍微缓过来的时候,一回头,看到的便是老老少少一大群人饱含安慰与关切的眼神。

他们或是老人的亲属后辈,或是随行陪同的志愿者,还有慕名而来的村民。刚才他们都一直安静地站在原地,默默地陪伴在老人身后,没有一个人上前打扰。

他们之中,有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有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大学生,还有白发苍苍、依旧精神饱满的老人。

这些人和曹廷明在战争中见到过的无数的小孩、青年以及老人年龄相似,可又如此不同。他们的眼中,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没有麻木、没有绝望。未被残酷战争侵蚀过的宁静平和的脸上,浮现着干净而纯粹的希望与善意。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看着他们,曹廷明的心情竟奇异地平复下来。一股名为感动和欣慰的微妙情绪在胸腔里充盈,暖融融的,一点点抚平他心口的伤痛。战争虽然夺走太多太多,但也换来了如今的安定和平。

正是这份可贵的和平,让孩子们不必再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可以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青年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更好地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理想抱负;老人们吃了大半辈子苦,如今终于苦尽甘来,可以安享晚年。

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如今充满希望的生活。曹廷明想,如果死去的父母亲人、将军战友们在天有灵,看到如今这般和平安乐的景象,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这么想着,曹廷明逐渐释然,压在胸口的巨石似乎变得轻松不少。

曹廷明:25岁离乡,历经磨难踏上回乡火车,回家时已是百岁老人

他收敛起悲伤的情绪,微笑着向在场陪同的志愿者和村民们点头致意,随后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在后辈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父母的坟前。

感受着脚下踩着的属于故乡的土地,曹廷明的心前所未有的安稳和宁静。他虔诚地为二老上了炷香,然后温柔而坚定地喊了一句:“你们的儿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