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作者:爱学习的禾禾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然而《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显示:近7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对此,很多父母表示十分无奈,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深知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引导孩子阅读,最终作用不大。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小学生家长的共同烦恼。

孩子不爱阅读?这不一定是他们的错,父母要先从以下几方面找原因:

  1. 是否培养过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如此,培养孩子的兴趣,就像滚雪球,都是一点点地培养起来的。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便开始主动要求父母给自己讲故事,喜欢读有韵律的儿歌、童谣。到了4岁左右,他们便会反复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并把看过的书讲给其他人听。到了5、6岁便可专注阅读,且喜欢与他人讨论书中的内容。

3-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年龄,如果父母错过了这段黄金时期,那么请把握好现在,了解孩子的喜好,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努力拓展孩子的阅读兴趣。

  1. 是否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书香世家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指的就是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读书为何可以传世世代代?决定性的条件便是阅读氛围,想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里起码要有书香氛围,既有书房,有书架,有供孩子读不完的书……

孩子对阅读感兴趣之初,你是否把一些适合孩子的书,想给孩子看书,放在孩子随手可接触到的地方,比如餐桌旁、床边、沙发上……

确保孩子走到哪里,书就跟到哪里,在这种处处是书的“硬装”环境下,想让孩子爱上读书都很难。相反,如果孩子打小生活的环境连书都没有,他怎么可能会爱上读书呢?

  1. 是否为孩子做好了阅读的榜样?

对孩子来说,家中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只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基础,父母的阅读行为才是最好的氛围。假如父母在家,除了追剧、看手机就是打牌,那么孩子则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是带孩子进入阅读世界最简单的方法。家有不爱读书的父母,不妨反思下,自己平时陪孩子时,是不是都在刷手机、刷视频?

如果您想拥有一个爱阅读的孩子,那就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立刻行动起来,陪孩子一起阅读吧。

  1. 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阅读时间?

据《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调查显示: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读物都不是阻碍孩子阅读的关键,时间才是问题。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就该好好玩”,而一旦孩子步入小学,父母的观点则直接从好好玩,转变为好好学。好好听课,写作业,做试卷,上兴趣班……就是没有好好读课外书。

学龄前的孩子,拥有大把时间阅读的时候,父母多半不重视,待孩子踏入小学,尤其是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长,学业的加重,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则越来越少。

读书不等于吃鸡,读书不等于不快乐。如果您的孩子年纪还小,那么请您务必把握住现在大把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吧,也许从阅读中孩子体会到的快乐,远超过玩玩具,看动画的快乐。如果您的孩子已经上了中小学,那么请您少给孩子报点兴趣班、少给孩子出道题吧,多给孩子一些可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吧。

中小学生不爱阅读,多半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没做好这4件事

读书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气质,增加孩子的知识……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阅读带给孩子的,远超于刷题,上辅导班。

写在最后:

没有天生爱阅读的孩子,也没有天生不爱阅读的孩子。

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不爱看书,请一定不要抱怨指责他们了,不如好好反思下是否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到了以上4条,如果没有,那就赶紧行动起来,毕竟现在开始做,总比不做好。

我是爱学习的禾禾妈,一名小学生妈妈,专注分享儿童心理学及家庭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