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作者:爱笑乔伊0I0

#我眼中闪光的她#

在新疆,有一种维吾尔族独特的文艺表演形式,那就是有名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包括“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木卡姆表演,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表现出它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特点,载歌载舞,纵情喜悦,形成音乐歌舞的盛宴。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十二木卡姆》,却和一位神秘的女性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个穆斯林才女,就是叶尔羌汗国的王妃阿曼尼莎汗。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在新疆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所著的《乐师史》(成书于回历1271年,即公元1854年)的绪言中这样评论木卡姆道:“从国王到穷人,从圣人到异教徒,所有的人都从这个音乐形式里,得到兴奋和娱乐。”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我看到了闪光的阿曼尼莎汗王妃。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阿曼尼莎汗,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汗的王妃。她是一位维吾尔族传奇女诗人,更是才华出众、能歌善舞的奇女子,她就是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

叶尔羌汗国建立于公元1514年,其都城就在如今的新疆莎车老城。长达160多年的叶尔羌汗国时期,莎车一度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伊斯兰文明和西域大地的结合,开始滋育出一朵朵文明之花。

谈吐儒雅、多才多艺的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有一次沿着叶尔羌河去塔克拉玛干打猎。在叶尔羌河东岸的普通村庄里,被年仅13岁的阿曼尼莎汗的才气所打动,把小他23岁的阿曼尼莎带入了汗宫。

在汗王的支持下,阿曼尼莎汗和宫廷首席乐师柯迪尔把大量是时间,用在搜集、整理、规范、创作木卡姆上,使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面貌焕然一新。首次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共16部,后来又演变成十二木卡姆,这就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阿曼尼莎汗是名副其实的十二木卡姆之母。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1986年,木卡姆还首次走出国门,走进了英国BBC广播节目,引发了世界对它的关注。

2005年11月,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大陆成功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在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的30首曲目中,就有十二木卡姆的部分选曲。

34岁时,阿曼尼莎汗死于难产。一个天才穆斯林女性将自己的才华闪耀在那时的艺术天幕上,在伊斯兰文明中国化的艺术殿堂上留下了自己的席位。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她不仅是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位穆斯林女诗人,著有《精美的诗篇》,《美丽的情操》,《心灵的协商》等多部诗歌、音乐、书法、美学方面的作品。

阿曼尼莎汗去世后,挚爱的人为她写下怀念的诗句: “晨风啊,带去我心中的秘密吧,请向我的爱人送达我的问候。清晨或黄昏,你挨近她的身边,请转述我对她朝夕不断的思念。”

阿曼尼莎汗发出的光芒,让我不断思考,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

难道仅仅是衣食住行这些简单的要求吗?

如果说阿曼尼莎汗是有天赋的,那么她她进入汗宫后,没有被物质享受所迷惑,而是不忘自己的追求。正是这种清醒,让阿曼尼莎汗在她短暂的生命中,有了如此多的成就,被世世代代的维吾尔人们铭记。

阿曼尼莎汗的这种清醒和勤奋,就像一束明亮的光,指引着我一步步向前走,走向美好的未来,走向更好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