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15报告|去年新能源车召回83万辆,特斯拉占了逾六成

近年来,马路上出现越来越多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去年大陆新能源汽车销售就已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销量猛增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运行安全隐患风险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受到威胁。

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引发的起火、失控等事故频发。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新能源汽车累计发生交通事故18582起,万车事故率是传统车辆的3倍;2019年纳入调查的火灾事故170起。

奥一新闻留意到,新能源汽车在事故频发的同时,被召回的次数、数量也在上升。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大陆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59次,涉及车辆83.0万辆,召回次数和召回数量比上年增长31.1%和75.9%。据中消协,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也存在着诸多不满,集中投诉的问题为汽车自燃、自动驾驶失灵、电池质量、续航缩水等。

时值2022年“3·15”之际,奥一新闻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梳理过去一年相关行业的重要案例,揭露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维权难等问题。

特斯拉一年召回54万辆

华晨宝马、保时捷召回4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1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数据显示,2021年大陆共实施汽车召回232次,涉及车辆达873.6万辆。其中2021年新能源汽车召回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9.5%。具体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共计59次,同比增长31.1%;涉及车辆83万辆,同比增长75.9%。

从缺陷线索看,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3033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52.5%。截至目前,累计召回新能源汽车229次,涉及车辆198万辆。

奥一新闻记者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发现,2021年,召回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为特斯拉,在国内累计召回次数达6次,共计召回543811辆电动车,其召回车型数量占新能源汽车召回总量约65%。特斯拉被召回的车型覆盖进口Model 3、Model S、Model X以及国产Model 3、Model Y等型号,远超2020年同期召回水平。然而,2021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交付新车约94万辆,也就是说,一年被召回的数量,都已经达到了全年总销量57%。

记者梳理发现,特斯拉被召回的原因包括,主动巡航控制系统问题、未将前排安全带顶部D形环固定在B柱上的螺钉紧固至标准扭矩、可能存在前备箱锁闩与锁扣的对齐位置稍微偏后的情况等。存在的风险包括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影响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倒车时的碰撞风险;增加乘员在碰撞事故中受伤的风险等。

图:特斯拉2021年召回信息汇总 数据、内容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制图:奥一新闻

去年被召回次数仅次于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是宝马汽车的合资品牌华晨宝马。2021年华晨宝马在大陆国内累计召回次数达4次,总召回量约2.6万辆,主要召回的车型为iX3。作为华晨宝马的首款国产纯电SUV,iX3于2020年11月20日上市,官方售价39.99万元起,然而自上市以来,被不少车主投诉电池系统存在质量问题。

而在这几次的召回原因中,也提到了华晨宝马的电池系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据2021年5月28日的公告,召回范围内的6636辆iX3,电池控制单元的软件存在设计问题,当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事故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警告指示灯、车辆照明或紧急救援电话功能等)无法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据2021年12月24日的公告,召回范围内的1974辆iX3,动力电池内部触点系统插接口针脚处焊接质量不良,可能导致温度/电压实际值和测量值出现偏差。当偏差值超过设定的安全值后,车辆会启动电池系统失效保护模式,出现故障码或报警提示信息,并切断动力电池输出,造成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存在安全隐患。

图:华晨宝马2021年召回信息汇总 数据、内容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制图:奥一新闻

豪华汽车品牌并不意味着车辆的质量就一定是“豪华”级别。记者发现,过去一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新能源汽车的召回名单中,也不乏保时捷、奔驰、奥迪等豪车的身影。如保时捷去年在大陆国内也被召回4次,主要涉及的车型为Taycan系列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控软件等问题,在高速路等复杂的交通路况行驶时,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投诉呈现增多趋势

安全问题、续航缩水、电池质量成重灾区

根据中消协公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41624件,在商品类投诉中占比8.48%,在商品类整体投诉量中排名第三,同比上涨了19.28%。

图: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主要投诉问题,奥一新闻制图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新能源汽车出现安全问题,如行驶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二是电池质量问题突出,比如充电故障等。三是续航里程缩水,特别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四是不兑现承诺,比如宣传使用高性能芯片,实际情况却非如此。五是价格变动惹争议,消费者刚签完合同还未提车,所购买车型就降价,或者推出同价但性能配置更高的产品,导致消费者不满。六是对已售车型,随意修改网上宣传资料和说明。七是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维修网点、维修技工等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满意度。八是汽车数据存储、提供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提高,相关数据由厂家垄断、拒绝提供,发生争议。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不少消费者投诉的案例,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如在2022年2月,有用户投诉在该平台上对特斯拉进行投诉。据其描述,“尾部被撞到后排座椅移动,前面被撞到防撞断掉,溃缩盒已经变形。气囊没有弹出。车辆自带行车记录仪功能发生事故自动记录功能失效,事故视频未能保存。”他反映该车辆气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自带行车记录仪存在严重问题。该型号正是前述特斯拉大量召回的Model 3车型。

此外,前文提到的华晨宝马于2021年召回的iX3车型,也被消费者在该平台上投诉存在质量问题。一名用户表示,他在2021年5月购买的新能源汽iX3存在电池质量问题。

因动力电池原因被投诉的还有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汽车、威马汽车等车企。此外,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消费纠纷、延迟交付也是投诉的重灾区。

除了质量问题,还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41.7%的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的因素是续航能力差,39.8%的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的因素是维修保养费高,36.7%的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的因素是配套设施不完善。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的局限性,续航里程一般在100到700公里不等,因此其适合在市区代步使用,不适合长途出行的特点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限制因素。

新能源车主举证难、维权难

中消协:经营者负有主要责任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涨幅明显,并呈现举证难,维权难的特点。

奥一新闻记者留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新能源车主表示自己的车存在电池充不满、掉电快、实际续航里程与官方宣传不符的情况,但由于电池充电涉及充电桩、个人操作等多种原因,较难举证是电池质量问题。一位广汽新能源埃安V车主表示,车子在行驶中掉电异常,但4S店检测却说没有问题。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权问题,中消协认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维权难,经营者负有主要责任。

首先,经营者应当高度关注产品安全,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要真实全面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公平合理约定双方权责,不夸大或虚假宣传;第三,要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并且履行所作承诺;第四,要保障消费者数据知情权;最后,要做好售后服务,尊重消费者,积极、妥善处理相关投诉。

此外,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难题,进一步规范安全监测平台的数据监测,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委决定对《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动态监测预警技术要求》等64项拟立项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于3月14日截止,其中,规定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动态监测预警的一般要求、监测要求、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处置要求。

可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举证难、维权难等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做出应对,期待以上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解决。

监制:刘丽君

策划:谢江涛

统筹:管玉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冯潇慧 卢若情 林思思

制图: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冯潇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