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曾有过中断。在如此长时间的历史传承之中,我们保留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每一代的中国人,无一没有曾经受过这些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藏的滋润。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文物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在成百上千年以前,我们祖先的铸造技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虽然与现代的技艺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之上,但是与同时代的产品相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技术的最高代表。

在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当中,有一些由于其所承载着的厚重历史,因而被人所熟知,甚至成为了其所在地城市的形象标志。河北的沧州市就被称之为狮城,这主要是因为在这里有一尊上千年依然保存完好的铁狮子。

而且,这只铁狮子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镇海吼”。别小看这一件文物,这可是一件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能够保存的如此完整,不得不让人感叹是一种奇迹。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让人觉得十分惋惜,这件不曾被时空伤到分毫的宝物,竟然在现代受到了损伤,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实际上,这件文物受到损伤的原因,竟然是所谓的专家建议。

一、文殊菩萨宝座铁狮子

经过当年历史学家们的严格考证,他们认为河北沧州的这一尊铁狮子,被铸造成型的时间应该是在后周时期,具体而言就是公元593年。通过翻阅古籍得知,这尊铁狮子,本来应该是位于上千年前沧州市东南郊的开元寺之前。

从大小上来看这尊铁狮子,长6.264米,高达到了惊人的5.74米,体宽2.981米。总体重量大约有32吨,这是大陆现存,保留年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铸铁狮子。

要知道,铁这种物质极其容易受到侵蚀,在大陆的文物当中,极少能够发现保存完好的铁质物品,这主要是因为其容易被腐蚀,而青铜器相较之于铁,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因而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留。

这尊沧州的铁狮子,在它的背上还有一个巨盆。这尊狮子的狮身朝向南方,而头部望向西南昂首挺立,四只脚呈现出一种前进的状态,两只眼睛愤怒地盯着前方。站在它身边,就能够感受到这尊铁狮子,浑身散发出威武的气势,以及它身上所携带的厚重历史。

其实,仔细观察这一尊铁狮,就能发现在它的头部和它的脖子下,分别铸造有“狮子王”字样。而且在他的背上,还刻有莲花宝座。根据这些细微的特征信息,历史学家们在大量的史料当中进行查找,最终,确定这只铁狮就是方面开元寺内所供奉的文殊菩萨的坐骑。在他背上背负的巨盆,其实是文殊菩萨的莲花宝座。从它的神态上分析,它应该是在等待着文殊菩萨的降临。

实际上,这一尊铁狮子的铸造工艺异常的精巧,狮身上的毛发呈现出一种精致的波浪状以及卷曲形态在它的胸前和臀部,都有着相对应的束带,在铁狮的内外,还有着许多磨损的文字,除了前面提到的“狮子王”这三个字样,还有就是当年这种铁狮的铸造者,以及为铸造这尊铁狮捐款捐物者的姓名。

当然,除了这些精致的细节以外,最让人们感到惊讶的,就是在这尊铁狮的腹部,还有让人意料不到的存在。铁狮的肚子里被人刻上了金刚经文!

而且,这些经文还是用典雅端庄的隶书字体书写而成,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由于铁狮的年代过于久远,在铁狮的表面已经产生了侵蚀,在上面的许多文字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因此只能判断是金刚经,但是却难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前面提到,河北沧州这一尊铁狮子的重量,大概在32吨重。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何等的庞然大物,在古代那样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之下,要想铸造出这样一尊硕大无比的铁狮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然了,整体铸造是不可能的,通过历史学家们的研究,以及对铁狮子的细致观察,他们认为古人采用的是一种分块铸造,最后组装的办法。也就是说,这一整座铁狮子,都是先由长宽三四十厘米左右的小铁块叠加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层层铸造,这才做出这样的一尊巨兽。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大陆的科技是多么的发达,连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能够轻而易举地造出。

关于这尊铁狮为什么被称为“镇海吼”,有着许许多多的说法。有人认为,这是个铁狮子既然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那他一定是寺庙负责建造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尊铁狮子,其实是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期间进行建造的。还有的人根据传说认为,这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为了镇住海啸而铸造的一尊巨兽。最后这种说法,便是这尊铁狮被称为“镇海吼”的由来。

二、铁狮的命运以及现代的保护

直到19世纪以前,河北沧州的这一尊铁狮子,都一直安然无恙地矗立在沧州城外。近千年的风吹雨打,只是让它的表面产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并没有危及到铁狮的安危。不过,从19世纪开始,这尊铁狮子便遇到了它的危机,这危机有的是天灾,而有的要归因于人祸。

在清朝建立以前,当地的人们都对这头铁狮子充满了敬意,不敢随意去触碰,毕竟对他们来说,从他们出生刚开始这提示就已经存在了,在1803年时,沧州这里发生了一场狂风暴雨,这尊矗立千年的铁狮,竟然被这场大风给刮倒了。

并且,由于这尊铁狮实在是太重,要想把它扶起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当地官员不想为比此而耗费人力物力,于是便就对这尊铁狮放任不管,直到1893年再次被扶起来时,铁狮已经在地上躺了九十多年。

由于长期与土壤和水的接触,导致铁狮的腹部,尾部以及下颚,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锈蚀。不过在当时,铁狮还是能够像以前一样威武地矗立在沧州城外。虽然有锈蚀,不过风吹雨打以后,铁狮还是恢复了往昔的风采。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物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地方为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考虑,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对当地的文物进行保护。

于是,沧州城的这座铁狮子就十分受到沧州市政府的重视,他们为了能够进一步对这尊铁狮子进行保护,于是,特意向苏联专家请教。

苏联专家认为,既然铁狮子是由铁铸成,而且在倒下之后与地面接触的一部分产生了严重的锈蚀,所以,应该保护铁狮免受雨水的侵蚀。当时沧州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认为苏联专家的话,具有科学道理。于是,便自作聪明的建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凉亭。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凉亭加剧了最准铁狮子的损坏,因为在凉亭的半封闭环境之中,铁狮子身上的水分难以蒸发,这使得铁狮子周边空气湿度较高,从而对铁狮表面产生了锈蚀。

在了解到这一问题以后,地方政府这才拆除了这个凉亭,将铁狮置于露天环境之中。1984年他们为铁狮子建立了一个台座,并且,为了将铁狮固定在这个台座之上,他们还往铁狮的腿部灌注了一部分水泥。

人们总是不能吸取教训,但灌注的这一部分水泥,对铁狮造成了更大的伤害。水泥需要水才能凝固,在水泥灌注的几年之后,铁狮的腿部就开始出现裂痕,于是,当地文物局又对铁狮的4只脚进行了人工修。

不仅如此,他们还好心为铁狮安装了钢管支架,用以支撑铁狮的重量。不过,安装钢管的操作又让铁狮的表面出现了十几处破损。这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结局。

小结

总的来说,沧州的这一尊铁狮子,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矗立不倒,但是在经过人类的数次保护之下,却变得伤痕累累,人类的自高自大最终只会对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伤害。人类有智慧不假,但是自然也有不为人类所理解的平衡。可惜的是人类依旧不能吸取教训,2009年,沧州市又建造了一尊比古代铁狮还要大上1.5倍的新铁狮,用于作为沧州市的地标建筑。

参考资料:《宋史》《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