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用惯了“牛津高阶”的人,恐怕已经不熟悉塞缪尔·约翰生这个名字了,其实,他主编的《约翰生词典》才被认为是英语词典的鼻祖。1755年春天,这部词典出版后,在随后的岁月里无数人对之不吝赞美之辞,有人说:“作者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尤其是为他的祖国增光添彩,也对整个欧洲的文学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认为这部词典“永远无法被超越”。

对比一下其他词典的编纂便知道这不是夸张的说法。当年法语词典是法兰西学院40位院士花了55年时间完成的;《牛津英语词典》是1300多少参编、70年才完成,而约翰生以一人之力,“以极大的耐心克服重负,持之以恒,铺筑字母之路”完成如此规模词典的编纂,真是不可想象的天才之举。

从个人条件而言,他似乎不具备做这样工作的条件。他使用的是一张摇摇欲坠的桌子,一把要靠在墙上才稳住的三条腿椅子,浩繁的语例利用的基本上是个人的藏书,妻子从生病到去世,“作者既没有在舒适的环境下信笔闲书,也没有在学术界的庇荫下完成编纂工作,而是一边克服重重困难与干扰,一边在贫病交加和悲伤中写成的”。

这是多么感人的励志故事啊。这本传记的作者也是为约翰生的这种在巨大逆境中取得来之不易成就的精神所感动,立志写出一部鲜活的具有复杂性的传记。我认为她做到了:本书虽然篇幅不小,读来绝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各种细节叙述清楚、剪裁得当。它也写出了约翰生人生的各个层面,不是让传主不朽,而是为了更真实,真实反而具有更强大的力量,相信阅读者也会由此感同身受。

文 /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约翰生的幽默感对于我们理解他的为人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停下来从整体上探讨幽默的意义,而不是零散触及它。在约翰生的传记中,讨论这个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在他的晚年。原因之一在于,他晚年时期的资料十分丰富,因此我们决不能忽略这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此前的章节详加叙述,就需要不断跳跃到之后的章节,如此方可合理评价其价值。还有一个原因,证明我们需要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推迟到本章。

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大部分读者对约翰生最熟悉的一面就是年过花甲的约翰生形象。他们对此感受到令人痴迷的吸引力,而他的风趣幽默(以及与之相关的世事洞明)一直处于这种吸引力的核心。这种品质产生的魅力强烈而又持久,传者有责任全力以赴作一番解释,有条件时还要找出它与更大的背景(即约翰生的思想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幽默问题的重要性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他的幽默包罗万象、各式各样,既包括戏谑式的,也包括攻击性的,既有幼稚的一面,也有睿智的一面,既有出乎意料的插科打诨和模仿天赋,也有形形色色的巧智。换言之,这并非是他人格中某种特殊或不太重要的方面,而是几乎整体上与其人格息息相关。其次,他的幽默与他某些最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了联系,他企图营造“距离感”,还企图遏制或“转移”这种攻击性,而且他在最具考验性的环境下,通过一生的抗争以获得心理健康和才能,以保持对现实的把控。

据弗洛伊德所说,幽默是针对心理考验与生活中的焦虑所作的“最高防御过程”。真正实现幽默,也是最有利于健康的。“神经过敏”式的防御形式很常见,它会让心理产生障碍,幽默则截然不同,并不会死板地压抑和否定——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这样就退出了“心理正常的范围”,相反,它会公开承认威胁与焦虑,允许它们露出势头,同时创造性地将其引向别处,“转移”到新的背景下。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最后,约翰生的幽默与他成为天才的奥秘紧密联系,当然也与他的某些才华密不可分,也就是他的表现风格与表现力量,这在他晚年的谈话中尤为明显。实际上,在最具魅力的一大领域,约翰生可谓范式。心理学当前刚开始探索这一领域,它就是幽默与富有创造力的天赋之间整体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本质上就是亚瑟·库斯勒在其巨著《创造的行为》中突出的主题:即思想的所有创造活动(科学探索、原创艺术或喜剧灵感),共同拥有基本的心理模式,幽默是该模式的原型,即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照系或经验矩阵而言,它们此前相互并无联系,甚至被认为互不相容,但此时两者之间产生了创造性、“双向联想”式的跳跃。人们通常认为某些经验框架或参照系相互独立,但若突然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喜剧。

在科学或哲学探索中,经过这样的碰撞和产生令人惊讶的要素,将发生新的融合,并使新矩阵成为可能。在艺术领域,原理也相同,只不过发挥余地更大。因为,根据人们的审美趣味,我们高度重视艺术的原创性,它可能像幽默一样,涉及不同(母题和媒介的)矩阵之间的碰撞,或者更加庄严、纯粹审美的“对抗”,或者就像在古典艺术中那样,对抗或碰撞之后产生融合(即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原则)。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无论是在幽默、科学还是艺术领域,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将在多个层面上体会到现实。因此,创造活动是“一种解放活动,即通过原创性来打破习惯”。

据斯雷尔夫人说,约翰生经常会说:“若是用一个人的快乐来衡量他的理解能力,总归是很公道的。”她又称,对于约翰生本人来说,“没有人比他更喜欢开怀大笑,他的幽默感根深蒂固,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约翰生的大部分朋友都同意这种说法。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例如,亚瑟·墨菲是他三十年的挚友,他曾经想对约翰生的才华作一番总结,认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无论是他的思想、智慧还是幽默,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墨菲身为喜剧作家兼演员,这一评判一语中的。他又补充了一句,称约翰生“在插科打诨方面无人能及”,这可让不熟悉约翰生的人大吃一惊。即便是性格阴郁的约翰·霍金斯爵士,也认为“在幽默方面,几乎无人能与他比肩,也许只有古典喜剧演员堪与之媲美”。但鲍斯威尔却是个例外,这一点很有意思。他非常熟悉约翰生的幽默感,但他经常坦率地表示自己对此感到困惑。

此外,他虽然在记录的谈话中罗列出约翰生风趣的幽默之举,但他并没有论述过这个话题。约翰生的幽默并不符合他心中的形象,在鲍斯威尔看来,这位“《漫步者》的作者”在他心中树立的是父亲的形象。此外,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寻找素材,以便发展自己初遇约翰生的情景,他决定将日记中的一句话删掉:“他是伟大的幽默大师。”此外,鲍斯威尔虽然天生就是乐天派,而且天性放恣堕落,但幽默却并非强项。斯雷尔夫人曾经对三十八个人的不同品质进行了评分,满分标准为20分。在“性格开朗”(即“脾气好”)这一项给鲍斯威尔打了19分,而在幽默感这一项只打算给他打3分。

约翰生的朋友提到他的幽默天赋时,认为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他们主要指的是他不仅慧心妙舌,而且将幽默信手拈来。托马斯·泰尔斯在其著作中称约翰生甚至能用“最新颖的方式”,道出“最司空见惯的内容”。另一位朋友曾告诉霍金斯,“一般来说,你有可能知道你的谈话对象下一步要说什么,但你永远不可能料到约翰生要说什么”。一提到约翰生的幽默,后人立刻会想到他的睿智,而且想到的几乎全是他的睿智,因为在他仙逝之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就只剩下他说过的隽语。近两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下,只要一提起“约翰生曾说过……”,还没等人说出引用的原话,听众通常就已露出笑容。例如,学问在苏格兰“就仿佛面包在遭敌军围攻的城镇里一样,每个人都能品尝到一丁点,但没有人能填饱肚子”。“女人布道就像是狗用两条后腿走路一样。虽然笨拙得很,但光是这样做就能让人大吃一惊。”卫理会教徒被逐出牛津之后,鲍斯威尔提到,有人告诉他这些人都是“好人”。约翰生答道:“田野上的奶牛也是很好的动物,但我们会把它们从花园里赶出去。”有人曾让他对德里克与斯玛特两人表态,谁的诗才更高明,他答道:“虱子和跳蚤之间是分不出高低的。”有一名妇女曾一直坐在他身旁,“一言不发”。约翰生评价道:“如果她立刻离开座位,就没有人再敢去坐她的椅子了。”

再举一个例子,鲍斯威尔后来在发表时决定将这件事删掉。两人在赫布里底群岛的一座古堡的塔楼中游览时,鲍斯威尔发现了一间“卫生间”,这里有一根长长的杆子,可以将排泄物“送出城堡,扔在地面”。他发现这就是苏格兰早期的卫生设施,欣喜不已,将此事告诉了约翰生。约翰生听后哈哈大笑,说道:“你对人的这一头关注得可真仔细啊,但你却忽视了人的另一头。”如果将此类幽默趣事一一列举,很容易就能写出一章的篇幅,其中大部分都已人所熟知,早已收录到英语中成为经典之谈。但还是有必要在注释中再列举几件幽默趣事,方便读者领略其魅力。

我们在这些评论中,看到了一个关于“双向联想”的简单例子。这个例子是约翰生在给智慧下定义时所说的:“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几个想法融合在一起,即在相去甚远的几个形象中找出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例如,一方面是学问之于书籍匮乏的地方,另一方面则是面包之于敌军围攻的城镇;一方面是女人在布道,另一方面是狗用两条后腿行走;一方面是沉闷的性格,另一方面是空荡荡的椅子。)这条普遍原则同样适用他的另一种睿智,即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问题,他总能毫不费力、一针见血地找出两件事物的区别。在此情况下,他并非将不同要素生拉硬凑,而是让人们突然发现它们已经存有联系,然后将它们分开,让人们从反面观察。以伯内特主教为例,他曾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罗切斯特伯爵弥留的场景,并因此闻名遐迩。

鲍斯威尔曾问约翰生,伯内特是不是并未“对罗切斯特的生平写过优秀的传记”。约翰生答道:“我们已经看到了精彩的临终场面:就不要什么生平了。”鲍斯威尔又问:“巨人堤道难道不值得一游吗?”约翰生答道:“是值得一看,但不值得大老远地过去看。”亚当斯博士曾说,托马斯·牛顿的《论预言》“是他的一部伟大著作”。约翰生说:“哎呀,先生。这是汤姆的一部伟大著作,但说到它有多么伟大,或者说有多少内容是汤姆所写,那就是另一码事了。”雷诺兹提到伊丽莎白·蒙塔古的《莎士比亚随笔》时,称“我认为这篇随笔文给她带来了荣誉”。约翰生答道:“是的,先生。这给她带来了荣誉,但却没给其他人带来荣誉。其实,我还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但我抓起网子的这一头时,就发现了它的包装线,我也就不想去深入了解它的绣工如何了。”之后又说:“蒙塔古夫人超过了我。先生,现在人们很想赶超一些人,却不希望被他们反超。”

他的幽默的第二个方面始终让朋友啧啧称奇,乐不可支。据斯雷尔夫人说,“他的模仿行为”“形式更灵活”,“令人叹为观止”。实际上,模仿活动对人们产生的惊讶感与吸引力之间是极为高明的双向联想。对这一问题,柯尔律治认为,在模仿之前,模仿中使用的原始材料与模仿的对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据威廉·库克(人称“爱说话的”库克,以下叙述取自他的一首诗《论谈话》)说,约翰生的面部“由巨大、粗犷的五官组成,如果故意扭曲起来,就会产生呆滞的效果,很可怕,也很像陷入沉思”。但他这张脸也“能做出夸张的表情”,而且五官与夸张的表情会突然形成鲜明对比,使他的模仿更加有趣,这一点他本人肯定也很清楚。

约翰生曾在因弗尼斯模仿了当时新发现的袋鼠。此举使他前后判若两人,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在赫布里底群岛之旅中,发生的另一件事也与之相仿。一天上午,约翰生对新的模仿手法进行了一番思考之后,将鲍斯威尔唤至床前,“然后开始模仿麦克唐纳夫人,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身体向前倾,双手放在两颊上,张着嘴。这简直就像是个毫无生气的纪念碑,对理智与精神发出阵阵嘲笑。看到约翰生这样扮演一位美妇,这实在是太搞笑了。我告诉他,这是一场杰出的表演,他一定认真做过一番研究。他说:‘没错’”。

霍金斯曾说,“在幽默方面”,几乎无人能与约翰生比肩,也许只有“古典喜剧演员”堪与之媲美。这就是他的主要看法,即约翰生能立刻通过移情,抓住人物关键特征,然后用最“惟妙惟肖的准确性”来模仿他们(他与众不同的五官也起到了促进或妨碍作用)。他接着又提到,约翰生是怎样通过这种天赋,让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威廉·沃伯顿仓皇失措的。而且在众人面前,沃伯顿特别希望大家认为自己是“诙谐幽默的人”。

第三个方面使约翰生在学富五车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他的种种嗜好,它们能提振他的精神并产生感染力,也使他能孜孜不倦地投身到爱好中。即便到了晚年也丝毫没有减弱,而且他还乐意与他人分享,一起参与其中。在赫布里底群岛之旅中,有一天上午发生的一幕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他听说詹姆斯·贝蒂获得了恩俸,于是笔直地坐在床上,将一块手帕打了个结缠在头上,做成一顶王冠的样子。他就像在演滑稽戏中国王接见的场景一样,开心地拍着手,大喊道:“乐死我啦!”据鲍斯威尔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慨,用来表示他的愉悦之情”。这一幕深深吸引了范妮·伯尼,她对约翰生的看法(1779年)是:“在我见过的人里面,还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搞笑,也没有人像他这样热衷自己的无聊之举。”他的做法之所以能产生吸引力,也是因为这种幽默与人们的预期有了对比,他的模仿才能亦是如此。只有与他熟识的人才知道他的这一面。

直到他去世之后,有一本杂志登载了一篇文章,才向公众介绍了他不为人知的这一面。这篇文章提到了他会突然“从思考最深奥的问题,转换到最幼稚的戏耍”。文中还提到他酷爱赛跑、攀爬、跳跃,还讲述了关于他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在故事中,他曾在乡下向好友约翰·潘恩提出举行一场比赛。潘恩是个小个子,他曾出版过约翰生的道德随笔文,后来成为英格兰银行的总会计师。还没跑到一半,约翰生就将矮小的潘恩举起来,放到路边的一棵树上。然后,他“继续向前跑,就仿佛在和强大的对手展开殊死较量一般”,等他跑回来时,再“载欣载奔”地将潘恩从树上扶下来。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幽默如果突然融合,尤其引人入胜。例如在赫布里底群岛的旅行中,一天下午,有几名年轻女子谈论起约翰生有多么丑陋,其中一人愿意打赌。她走到约翰生面前,坐在他的腿上和他接吻。众人都盯着他,等着看好戏。但没有人猜到他接下来说了什么,也只有他才能说出这等妙语,而且话语中体现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清醒认识。他说:“接着来呀,让我们看看谁会第一个败下阵来。”

(本文节选自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所著《约翰生传》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人文社科 | 翻译 | 人物传记

《约翰生传》

【美】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著

李凯平 周佩珩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文人塞缪尔·约翰生的权威传记,全面讲述其生平、性格和作品。作为众多约翰生传记中格外耀眼的一部,贝特教授以绝对的权威和令人信服的洞见,构筑了充满戏剧性的感人故事: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却有着难以捉摸、不讨人喜欢的性格,五十年来徘徊在贫困潦倒的边缘,经受了考验与悲剧,疾病与恐惧,却坚毅隐忍、才识卓越,使人生成为一部凯歌。他在思想和文学领域贡献巨大、流芳百世,在文学遗产上,堪与莎士比亚齐名。

贝特的目的不止于传记。他试图打破长期以来人们对约翰生的固有印象,刻画出一位现代人约翰生,他给现代的男男女女带来启迪,引导并提升人性的精神。这部约翰生权威传记罕见地同时斩获美国三项文学大奖(传记类)。

值班编辑 |小仙女

值班主编 |张 英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塞缪尔·约翰生:人生贫困潦倒,却靠写作成为英国文学盟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