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静“莞”抗疫,在线观展|可园春花的故事,都藏在居巢的这幅画里

三月春风温柔轻抚,可园可堂的“春花”悄悄绽放,从浓荫厚绿中长出簇簇白花。风传花信,雨濯春尘,最是观《春花图》赏春花的大好时节。

近期,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临时闭馆。在当前形势下,静“莞”战疫,成为当下东莞人最真实的写照。

静“莞”抗疫,在线观展|可园春花的故事,都藏在居巢的这幅画里

春花,学名石斑木,花期2-4月。

在“宅居”的日子里,可园博物馆立足自身资源和特色,推出有趣的线上文物“物”语,带大家解读文博温度,倾听文物话语,传递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本期,东莞可园博物馆把居巢的《春花图》搬到线上,观花如画,赏画及人,读人及事,用《春花图》带来无限春意,号召大家同心抗疫,静看花开。

静“莞”抗疫,在线观展|可园春花的故事,都藏在居巢的这幅画里

(清)居巢《春花图》扇面(东莞市可园博物馆藏,郑祖荫捐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古代文艺作品中,“春花”与“秋月”总是形影相随,其意象引人遐想万千。“春花”或专指花之品种,或泛指绽放于春天的花卉。

在可园,就有这么一株“春花”。一百六十余年前,居巢以此为题绘成了名作《春花图》。

1856年,居巢随张敬修返回广东,应张敬修及张嘉谟邀请,和居廉一起常居于张氏园林。可园主人张敬修、道生园主人张嘉谟都是能诗文、善书画的文人雅士,常邀请居巢、居廉等文化名人吟风颂月,赏花惜花,挥毫作画。

惜花之人必爱花。1857年冬,张嘉谟邀请居巢一同外出寻花。寒风萧瑟中,两人一路寻到石井一带,在路边忽然看到有野花幽幽盛放。花树叶小绿深,姿态虬曲,白色花朵娇小蕊嫩,满满簇簇,艳比海棠桃蕊,经霜盛放更有韵味。两人看着赞赏不已,得知此花本地人称呼为“春花”,便掘取树根,用轿子送回园里移栽。

后来,居巢念念不忘此次“春花”之行,便以笔绘成春花形状,又作诗题记寻花雅事,留下了《春花图》扇面。

静“莞”抗疫,在线观展|可园春花的故事,都藏在居巢的这幅画里

(清)居巢《春花图》扇面(局部)

《春花图》布局疏朗讲究,画面左侧发出数枝花叶,屈曲伸向顶部,枝干穿插自如,繁而不乱。右侧遥遥斜出一支,卉蕊饱满,既突出枝干蜿蜒逶迤姿态,又给人以一枝独秀的惊喜。花心由嫩黄写出蕊丝如繐,花瓣以笔尖点彩色撞入未干渍中,晕染出饱满且层次不同的颜色。

图中,累累花朵次第盛放,花瓣繁复重叠,极为研丽,透出寒冬之中的花香醉人。花下绿叶重重,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更反衬出花的白和娇美。整体设色素雅,成功捕捉了春花的特色,又彰显出鲜活和娇嫩的蓬勃之气,形神兼备,天趣盎然。

静“莞”抗疫,在线观展|可园春花的故事,都藏在居巢的这幅画里

居巢花鸟画博采众家之长,以自然为师,重视写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居派”画风。居巢一生作画态度严谨,画成即是精品,据记载其画“虽一小帧,亦数日始成,盖渲粉染色,不妄点一笔”。

【记者】马新杰 李玲玉

【通讯员】郭译阳

【作者】 马新杰 李玲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