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娜
编/王小

图/pixabay
业内流出的一份便函使A股医疗板块雪上加霜。2022年3月15日收盘,民营医疗机构两个龙头企业爱尔眼科跌11.41%,通策医疗跌停。
上述便函是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发给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件,以收集有关“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等相关内容。
《财经·大健康》从相关知情人士了解到,该文件为真实文件。不过,“发得很急,并不清楚大的背景是什么”。
这一函件之所以引起业内格外关注,是因为“大家都怕医疗是否会变成教培行业那样。”一位健康产业分析员表示,他们紧跟政策风向。
3月15日下午4点,通策医疗回复,目前,仍在核实文件真实性,公司经营如常。截至记者发稿,爱尔眼科未回复;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对于此次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的便函,上述知情人士称,主管部门经常发便函,收集一些资料和信息,这与形成实际政策还有一定距离,“他们经常会做一些储备性课题的研究”。
主管部门为何收集信息?
这份文件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提及,为了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健康发展,需要请相关部门,协会及专家提供三个方面的研究资料,并与3月15日前反馈至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
三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符合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会在医疗行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会导致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无序扩张风险。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考虑上市融资是否会有不良效应,主要看目的是短期逐利还是保持长期主义,可以去衡量资本为当地专科建设,或者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积极改变。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资本本身确实有趋利性,但做任何事想要做强做大都需要资金,民营企业得靠融资。
民营医疗的角色是什么?
2019年,国家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中,将社会办医的定位从“重要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满足不同医疗需求的“重要力量”。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得到的消息是,未来的文件有可能将社会办医的定位再度改为“重要补充”。
对比2015年—2021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民营医院数量虽从14000多家增长至25000家,六年增长72.19%,然而,诊疗人次占比仍然有限。202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7.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4.0%,民营医院5.3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6.0%。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归根到底是民营医疗的整体发展还处在初期,需要强化自身的医疗水平和质量。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介绍,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的主要职责,承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工作,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虽然只是搜集相应资料,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还是提醒,“要紧密关注未来政策走向”。
#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股价暴跌背后# #爱尔眼科# #医疗板块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