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乌克兰紧张局势下,中美这场会晤非同寻常 | 京酿馆

作者:Beiqing.com
乌克兰紧张局势下,中美这场会晤非同寻常 | 京酿馆

当地时间3月14日,中美双方会晤现场。图/外交部网站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会晤期间,杨洁篪就乌克兰局势阐明中方立场。

在乌克兰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美这次高层会晤备受关注。

杨洁篪指出,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方致力于劝和促谈,国际社会应共同支持俄乌和谈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局势尽快降温。各方应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保护平民,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已向乌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将为此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转嫁矛盾、挑动对抗

沙利文是当下美国民主党最有外交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制定者和印太战略的操盘手之一。在中美关系上,沙利文曾提出“无灾难竞争”的概念,在拜登政府内,算是当下较为合适的对华接触人选。

此次中美会晤举行前,沙利文使出了美国外交的老套路——先通过媒体撂狠话,意图为会谈增添筹码。

13日,沙利文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美方认为中方事先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的考量,但可能不清楚全盘计划。他还表示,美方正在密切关注中方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或者物资支持的程度,并已向中方表示“规避制裁肯定会面临后果”。

此前,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威胁称,如果中国企业继续向俄罗斯出售芯片,美国将让这些中国企业“基本关门”。

对此,中国外交部已表态,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这些操作,目的是转嫁矛盾、挑动对抗、借机渔利,既不负责也不道德。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乌克兰紧张局势下,中美这场会晤非同寻常 | 京酿馆

3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图/外交部网站

乌克兰不是唯一议题

实际上,乌克兰问题不是这次中美高层会晤的唯一议题。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重点,是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从去年底就已开始联系此事。所以,检视过去4个月以来美方是否履行了相关承诺,也是这次会晤的重要议题。

去年11月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共识,中国外交部曾概括为“1234”。其中排在第一位的“1”,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即台湾问题。拜登总统在两国元首视频会晤时曾表示,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

但近期美方在涉台事务上动作频频,公然挑战台湾问题的“红线”。

3月1日,拜登派出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为首的5名美国前国安高官访台,以表示对台的“坚决支持”。

日前,台湾与美方正式签署总值69.9亿新台币的军售合约,美方向台出售“野战资讯通信系统”;美国国会近日通过的2022财年财政拨款法案中,专设条款禁止美行政部门制作、采购、展示“不正确标示”台湾地区与台当局管辖岛屿的地图等。

美国打的这一系列“台湾牌”,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台湾民进党当局甚至喊出了“不排除开第一枪”。

美方的这些小动作,不仅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也违背了拜登自己的承诺,不仅可能把台湾地区推到危险边缘,也给中美关系投下巨大阴影。敦促美方恪守承诺,维护去年11月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的共识,是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重点话题。

杨洁篪在此次会晤中强调,中方对近期美在涉台问题上一系列错误言行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中方要求美方认清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和美方所作承诺,不要在十分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乌克兰紧张局势下,中美这场会晤非同寻常 | 京酿馆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6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出席白宫记者会。资料图。图/IC photo

反复划清红线

随着乌克兰局势紧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趋于动荡。

全球供应链遭到破坏,国际贸易信用成本急剧上升,金融体系也躁动不安,借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平台打压中国资本、中国企业的迹象已然显现。在中国周边,日本借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修宪。

中美关系的方程式复杂难解,这是客观事实。拜登政府就中美关系提出“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后,进一步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越是面对这种难题,越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点透美方意图,亮明中方立场,重申中方关切。有人要抹去红线,就要反复划清红线。这是做好中美危机管控,减少战略误差必须做的事,也是这次中美高层会晤最大的作用所在。

此次会晤中,杨洁篪表示,希望美方将拜登总统作出的承诺落到实处。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和世界人民利益。

事实上,中美两国维护好底层的关系框架,才有可能在纷乱的国际局势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