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畅国斌烈士——王正村走出的抗美援朝英雄

作者:知行童乐

今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国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归故土!从万荣县王显乡王正村走出的抗美援朝英雄畅国斌烈士,仍然长眠在异国他乡。9月30日是大陆第8个烈士纪念日,在王正村乡贤馆关于畅国斌烈士的事迹只有24个字的介绍:“韩国鱼隐山战役中光荣牺牲,荣立一等功,时年24岁。”

问村里人也没有打听出多少有关畅国斌烈士的具体事迹,根据仅有的24个字介绍,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有了线索,1954 年由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英勇的爆破手郭正喜》,四次提到了副班长畅国斌,顺着郭正喜的英雄事迹逐步找到了畅国斌的英雄事迹。

畅国斌与郭正喜赴朝作战,同在第三兵团司令部直属的独立第三十三师九十九团三营十连,畅国斌任副班长,郭正喜为爆破手。

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桌上玩弄两面手段,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最后,交战双方的焦点都集中到“三八线”上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地方——鱼隐山。鱼隐山阵地原是朝鲜人民军驻守,后被美军占领,谈判桌上,双方都说是自己的,争执不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夺回鱼隐山阵地,并于 1953 年 6 月 14 日晚发起鱼隐山反击战。畅国斌与郭正喜所在连队担任尖刀任务,负责爆破敌人火力点,为后续主攻部队开辟通道。

当晚9点,进攻的信号弹升空,我军炮火向敌军阵地猛轰,副班长畅国斌带人炸毁敌人第一道防线上的铁丝网后,担任爆破手的郭正喜勇猛地冲了上去,他接连冲过几道铁丝网……,经过激烈的搏斗,最终郭正喜一跃跳上地堡,掏出两颗手榴弹塞了进去。随着两声轰响,敌人的机枪成了哑巴,突击班的战友们立即冲了上来。

副班长畅国斌冲在最前面,带领郭正喜等战友继续向纵深发展,接连炸毁敌人三处火力点后,又炸毁敌人的一个弹药库。反击通道打通了,15 分钟后,我军全部占领了敌人阵地。敌人不甘失败、疯狂反扑,双方展开了拉锯式搏斗,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战友们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后,坚持到天亮才奉命转移。

第二天夜晚,我军进行第二次反击,畅国斌所在连队的任务是向敌后猛插。畅国斌带领战士跃过铁丝网,炸碉堡、追逃敌,不顾一切向敌人后方冲去,已深入敌人阵地后方很远,跟在他们身后的战友大多牺牲了,没有多少人跟上来。副班长畅国斌和跟上来的郭正喜等战士也打散了,只好各自为战,躲在敌人阵地暗处寻找歼敌战机。据郭正喜口述,借着敌人照明弹的光亮,发现了敌人一个很大的掩蔽部,隐隐有光线从掩蔽部的窗口透出来……。郭正喜一颗接着一颗手榴弹扔过去,炸得敌人哇哇大叫。敌人不敢冲了,郭正喜趁机将一颗威力巨大的手雷扔进了敌掩蔽部,一声巨响,掩蔽部里的敌人全部报销了。战后才知道,这是敌军的一个营级指挥所。

这一夜,副班长畅国斌和其他战士边打边向前冲锋,战斗的很顽强,利用一切机会歼灭敌人。郭正喜消灭了敌指挥所后,只身一人继续在敌后方寻机歼敌。天亮时终于冲上来的副班长畅国斌等战士和郭正喜会合,一鼓作气消灭了最后一个高地上的敌人。

两次反击战中,我军歼灭敌军 1000 多人,最后志愿军终于拿下了1089.6高地,并守住了它,而三十三师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血战十分惨烈,敌我反复多次争夺,死伤累累、血染热土。尤以九十九团三营十连牺牲最惨重,全连近200人仅剩下郭正喜等几个人,副班长畅国斌6月15日血洒疆场牺牲在守卫1089.6高地的阵地上,年仅24岁。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畅国斌烈士追记一等功,主要战绩:“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善于指挥,两天中全班伤亡少。战绩卓越,爆破地堡二个,碉堡三个,歼敌十余名,缴获步话机一部,自动步枪、卡宾枪各一支,轻机枪一挺,对胜利反击六一三、六一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光荣牺牲”。

1954年7月17日颁发的集体立功证书上有这样的记载:“第三十三师九十九团十连一班郭正喜同志,一九五三年六月在朝鲜东线反击战中,与九九团一班全体同志集体创立功绩,全体荣记二等功一次,特授此证,以资纪念。”幸存的郭正喜英雄为牺牲的副班长畅国斌和其他战友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集体二等功。

在鱼隐山反击战中,四次提到副班长畅国斌的爆破手郭正喜,战绩更加辉煌而且还没有受伤,主要战绩:“冲在反击部队最前面,爆破敌堡十四个,全歼敌一个营指挥所,给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保证了主攻部队胜利占领阵地,一人歼敌六十二名,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一挺,自动步枪八支,卡宾枪四支,步话机一部,耳机两个,文件一束,对此次反击1089.6战斗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亲自为郭正喜颁发了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总部也为他记特等功一次,发给志愿军特等功臣勋章一枚。

鱼隐山反击战的胜利,战事开始向我方有利发展,最终取得了金城战役的完全胜利,对促成朝鲜停战谈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迫使敌方向我方要求停战,1953年7月27日,朝鲜实现了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的停战协议。

畅国斌烈士的遗物中,简短的遗书最为感人:“我为人类光荣牺牲后,请把我的纪念章稍回我家。”落款日期是1953年6月14日。这分明是承担尖刀任务的战前决心书,为后续主攻部队开辟通道,负责爆破敌人火力点,已做好了不畏牺牲誓死完成任务的打算。

我走访了畅国斌烈士的养子,82岁的畅维铎老人,他从箱子底翻出了几张发黄的立功喜报、功臣事迹、军功章、烈士证等。老人从来不讲,谁也想不到畅国斌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封存在这个破旧的箱子里,甚至老人的儿女也不知道家里还藏着烈士证件等。再打问老人,也说不清烈士的具体战绩和更多事迹,藏在背后的原因更让人心酸。

原来畅维铎老人是烈士的亲外甥。畅有光夫妇生了三个女儿,为了传宗接代、延续烟火,1929年农历4月16终于生了个男孩取名畅国斌,这个老生子、欠生娃自然成了父母的宝贝疙瘩、畅家的希望。1947年荣河解放,17岁的国斌背着父母到外闯荡,去了哪里、干啥营生家里人不得而知,唯有思念、牵挂不辞而别的儿子。

畅国斌烈士牺牲后,从部队反馈的资料才知道,他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部队立功四次。第一次,1950年11月25日,在川东剿匪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第二次,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政大练兵中成为头等模范。第三次,1952年12月在冬建中光荣立功,评定为师功。第四次,1953年6月15日,在韩国鱼隐山战役中荣立一等功,光荣牺牲。

烈士的父母得知儿子光荣牺牲的噩耗,悲痛欲绝。母亲思念儿子,三年后由于过渡悲伤也相继去世。据畅维铎老人讲:外祖父孤单一人就由杨庄村我的父母抚养,我母亲是外祖父的三女儿。烈士的父亲得到女儿一家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闷闷不乐,愁眉不展。为了让烈士的父亲摆脱子亡妻死的悲痛,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温暖,经过王正村干部和当时的荣河县民政局协商,让我这个长子过继到舅家给舅父做养子。从此我由本姓范改为舅姓畅,为舅家顶门立户,舅父改称为养父,担起赡养烈士老人的任务,直到1966年外祖父去世,完成了替牺牲的养父为老人养老送终的义务。

年事已高的外祖父想起为国捐躯的儿子就泪流满面,村里放映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老人看到黄继光堵枪眼牺牲的画面难受地昏倒在戏台底下。从此以后,我们不再让老人看打仗的电影,把养父的烈士证、功勋证都隐藏起来,把从部队捎回来的血衣悄悄埋在院子的地下,在外祖父面前也不讲涉及抗美援朝的话题。

畅维铎老人自从由烈士的外甥身份变成养子身份后,就努力为烈士的老人营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家,让他的外祖父——烈士的父亲感觉自己后继有人,他的儿女都是外祖父起的名字,外祖父听到重孙叫“老爷”脸上慢慢有了笑容。感谢畅维铎老人的大义大爱,为了让烈士的父亲少流泪尽心责尽力了!

祖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平安日子、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长眠于异国他乡的畅国斌烈士默默祈祷,您是王正村的骄傲!(潘大丰,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