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暢國斌烈士——王正村走出的抗美援朝英雄

作者:知行童樂

今年9月2日第八批在南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109位志願軍烈士英靈歸故土!從萬榮縣王顯鄉王正村走出的抗美援朝英雄暢國斌烈士,仍然長眠在異國他鄉。9月30日是大陸第8個烈士紀念日,在王正村鄉賢館關于暢國斌烈士的事迹隻有24個字的介紹:“南韓魚隐山戰役中光榮犧牲,榮立一等功,時年24歲。”

問村裡人也沒有打聽出多少有關暢國斌烈士的具體事迹,根據僅有的24個字介紹,經過多方查找終于有了線索,1954 年由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英勇的爆破手郭正喜》,四次提到了副班長暢國斌,順着郭正喜的英雄事迹逐漸找到了暢國斌的英雄事迹。

暢國斌與郭正喜赴朝作戰,同在第三兵團司令部直屬的獨立第三十三師九十九團三營十連,暢國斌任副班長,郭正喜為爆破手。

1953年,北韓戰争進入最後階段,美軍在闆門店談判桌上玩弄兩面手段,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最後,交戰雙方的焦點都集中到“三八線”上一個有戰略意義的地方——魚隐山。魚隐山陣地原是北韓人民軍駐守,後被美軍占領,談判桌上,雙方都說是自己的,争執不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決定奪回魚隐山陣地,并于 1953 年 6 月 14 日晚發起魚隐山反擊戰。暢國斌與郭正喜所在連隊擔任尖刀任務,負責爆破敵人火力點,為後續主攻部隊開辟通道。

當晚9點,進攻的信号彈升空,我軍炮火向敵軍陣地猛轟,副班長暢國斌帶人炸毀敵人第一道防線上的鐵絲網後,擔任爆破手的郭正喜勇猛地沖了上去,他接連沖過幾道鐵絲網……,經過激烈的搏鬥,最終郭正喜一躍跳上地堡,掏出兩顆手榴彈塞了進去。随着兩聲轟響,敵人的機槍成了啞巴,突擊班的戰友們立即沖了上來。

副班長暢國斌沖在最前面,帶領郭正喜等戰友繼續向縱深發展,接連炸毀敵人三處火力點後,又炸毀敵人的一個彈藥庫。反擊通道打通了,15 分鐘後,我軍全部占領了敵人陣地。敵人不甘失敗、瘋狂反撲,雙方展開了拉鋸式搏鬥,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戰友們打退敵人多次沖鋒後,堅持到天亮才奉命轉移。

第二天夜晚,我軍進行第二次反擊,暢國斌所在連隊的任務是向敵後猛插。暢國斌帶領戰士躍過鐵絲網,炸碉堡、追逃敵,不顧一切向敵人後方沖去,已深入敵人陣地後方很遠,跟在他們身後的戰友大多犧牲了,沒有多少人跟上來。副班長暢國斌和跟上來的郭正喜等戰士也打散了,隻好各自為戰,躲在敵人陣地暗處尋找殲敵戰機。據郭正喜口述,借着敵人照明彈的光亮,發現了敵人一個很大的掩蔽部,隐隐有光線從掩蔽部的視窗透出來……。郭正喜一顆接着一顆手榴彈扔過去,炸得敵人哇哇大叫。敵人不敢沖了,郭正喜趁機将一顆威力巨大的手雷扔進了敵掩蔽部,一聲巨響,掩蔽部裡的敵人全部報帳了。戰後才知道,這是敵軍的一個營級指揮所。

這一夜,副班長暢國斌和其他戰士邊打邊向前沖鋒,戰鬥的很頑強,利用一切機會殲滅敵人。郭正喜消滅了敵指揮所後,隻身一人繼續在敵後方尋機殲敵。天亮時終于沖上來的副班長暢國斌等戰士和郭正喜會合,一鼓作氣消滅了最後一個高地上的敵人。

兩次反擊戰中,我軍殲滅敵軍 1000 多人,最後志願軍終于拿下了1089.6高地,并守住了它,而三十三師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血戰十分慘烈,敵我反複多次争奪,死傷累累、血染熱土。尤以九十九團三營十連犧牲最慘重,全連近200人僅剩下郭正喜等幾個人,副班長暢國斌6月15日血灑疆場犧牲在守衛1089.6高地的陣地上,年僅24歲。

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為暢國斌烈士追記一等功,主要戰績:“在戰鬥中英勇頑強,善于指揮,兩天中全班傷亡少。戰績卓越,爆破地堡二個,碉堡三個,殲敵十餘名,繳獲步話機一部,自動步槍、卡賓槍各一支,輕機槍一挺,對勝利反擊六一三、六一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最後光榮犧牲”。

1954年7月17日頒發的集體立功證書上有這樣的記載:“第三十三師九十九團十連一班郭正喜同志,一九五三年六月在北韓東線反擊戰中,與九九團一班全體同志集體創立功績,全體榮記二等功一次,特授此證,以資紀念。”幸存的郭正喜英雄為犧牲的副班長暢國斌和其他戰友收下了這份沉甸甸的集體二等功。

在魚隐山反擊戰中,四次提到副班長暢國斌的爆破手郭正喜,戰績更加輝煌而且還沒有受傷,主要戰績:“沖在反擊部隊最前面,爆破敵堡十四個,全殲敵一個營指揮所,給後續部隊開辟了道路,保證了主攻部隊勝利占領陣地,一人殲敵六十二名,繳獲重機槍一挺,輕機槍一挺,自動步槍八支,卡賓槍四支,步話機一部,耳機兩個,檔案一束,對此次反擊1089.6戰鬥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此,北韓人民領袖金日成親自為郭正喜頒發了北韓一級國旗勳章,志願軍總部也為他記特等功一次,發給志願軍特等功臣勳章一枚。

魚隐山反擊戰的勝利,戰事開始向我方有利發展,最終取得了金城戰役的完全勝利,對促成北韓停戰談判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迫使敵方向我方要求停戰,1953年7月27日,北韓實作了以三八線為分界線的停戰協定。

暢國斌烈士的遺物中,簡短的遺書最為感人:“我為人類光榮犧牲後,請把我的紀念章稍回我家。”落款日期是1953年6月14日。這分明是承擔尖刀任務的戰前決心書,為後續主攻部隊開辟通道,負責爆破敵人火力點,已做好了不畏犧牲誓死完成任務的打算。

我走訪了暢國斌烈士的養子,82歲的暢維铎老人,他從箱子底翻出了幾張發黃的立功喜報、功臣事迹、軍功章、烈士證等。老人從來不講,誰也想不到暢國斌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封存在這個破舊的箱子裡,甚至老人的兒女也不知道家裡還藏着烈士證件等。再打問老人,也說不清烈士的具體戰績和更多事迹,藏在背後的原因更讓人心酸。

原來暢維铎老人是烈士的親外甥。暢有光夫婦生了三個女兒,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煙火,1929年農曆4月16終于生了個男孩取名暢國斌,這個老生子、欠生娃自然成了父母的寶貝疙瘩、暢家的希望。1947年榮河解放,17歲的國斌背着父母到外闖蕩,去了哪裡、幹啥營生家裡人不得而知,唯有思念、牽挂不辭而别的兒子。

暢國斌烈士犧牲後,從部隊回報的資料才知道,他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部隊立功四次。第一次,1950年11月25日,在川東剿匪戰鬥中榮立二等功一次。第二次,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軍政大練兵中成為頭等模範。第三次,1952年12月在冬建中光榮立功,評定為師功。第四次,1953年6月15日,在南韓魚隐山戰役中榮立一等功,光榮犧牲。

烈士的父母得知兒子光榮犧牲的噩耗,悲痛欲絕。母親思念兒子,三年後由于過渡悲傷也相繼去世。據暢維铎老人講:外祖父孤單一人就由楊莊村我的父母撫養,我母親是外祖父的三女兒。烈士的父親得到女兒一家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是悶悶不樂,愁眉不展。為了讓烈士的父親擺脫子亡妻死的悲痛,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溫暖,經過王正村幹部和當時的榮河縣民政局協商,讓我這個長子過繼到舅家給舅父做養子。從此我由本姓範改為舅姓暢,為舅家頂門立戶,舅父改稱為養父,擔起贍養烈士老人的任務,直到1966年外祖父去世,完成了替犧牲的養父為老人養老送終的義務。

年事已高的外祖父想起為國捐軀的兒子就淚流滿面,村裡放映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老人看到黃繼光堵槍眼犧牲的畫面難受地昏倒在戲台底下。從此以後,我們不再讓老人看打仗的電影,把養父的烈士證、功勳證都隐藏起來,把從部隊捎回來的血衣悄悄埋在院子的地下,在外祖父面前也不講涉及抗美援朝的話題。

暢維铎老人自從由烈士的外甥身份變成養子身份後,就努力為烈士的老人營造一個相對完整的家,讓他的外祖父——烈士的父親感覺自己後繼有人,他的兒女都是外祖父起的名字,外祖父聽到重孫叫“老爺”臉上慢慢有了笑容。感謝暢維铎老人的大義大愛,為了讓烈士的父親少流淚盡心責盡力了!

祖國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今天的平安日子、幸福生活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為長眠于異國他鄉的暢國斌烈士默默祈禱,您是王正村的驕傲!(潘大豐,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