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题图:1930年梅兰芳访美巡回演出期间与戏剧大师卓别林的合影,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指的记录的佳话

说到京剧,梅兰芳无疑是国际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旦角演员,同时也是20世纪全球戏剧舞台上最伟大的演员之一。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早期演出《太真外史》剧照

为了保存梅兰芳的艺术遗产,他的很多表演都被拍成了电影,为的是更方便地将他的艺术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新演员。而梅兰芳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众多电视、电影和舞台作品热衷的表现对象。

早在1994年,上海就上演了描述梅兰芳生平的话剧《梅兰芳》。2008年,该剧复排时又加进了京剧艺术的成分。2008年,著名导演陈凯歌历经三年的准备与拍摄,向全世界观众呈现了备受期待的传记电影《梅兰芳》。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电影《梅兰芳》海报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的展览,全景式展现梅兰芳艺术人生的相关珍贵文物文献,让观众近距离品味蕴含在梅派京剧艺术作品中的生命情怀和精神力量。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展览一隅

关于梅兰芳的书籍,市面上也有不少,从回忆录到人物传记,从影像志到漫画,学者、作家、艺术家们用不同体裁、从各个角度书写着这位艺术大师的个人魅力与道德风范。

而“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第208本新书——《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则把视线投射到梅兰芳的主要三次海外出访中。

旅美华裔学者田民通过收集考据大量原文材料,从历史、种族、社会、文化、美学等方面,全方位解析梅兰芳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形象置换以及中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与定位。本书也是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影响的专著。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

来源 | School思库(ID:Schoolsiku)

01

1919年访日:首次亮相

1919年的访日公演是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当时梅兰芳26岁,是新晋当选的“剧界大王”。

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和演剧倾向的日本戏剧界人士都观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其中包括了歌舞伎男演员、女演员、新派剧演员、剧作家、新剧的支持者与参与者、左翼剧作家、戏剧史家和批评家。日本未来一代的戏剧艺术家们与从业者们,大都通过梅兰芳的表演获得了对于中国艺术的第一印象。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会晤日本演员

日本未来的著名导演千田是也,看梅兰芳表演的时候才15岁。他后来回忆自己当时对梅兰芳的优美表演印象深刻。

歌舞伎演员中村翫右卫门回忆自己看到梅兰芳表演《天女散花》时才18岁,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在中村眼里,梅兰芳就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他的声音听起来不像个男人,美丽的脸庞和轻柔的姿态都使人完全感觉不到他是男人。

与梅兰芳同时代的、日本最著名的新派女形演员花柳章太郎在30多年后回忆道,自己当年观看梅兰芳的《天女散花》时,完全被梅兰芳的优美表演吸引住了。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在东京表演《天女散花》时的场景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中)访日期间,与日本歌舞伎名家五代目中村歌右卫门(左)及六代目中村歌右卫门合影

02

1930年访美:包装策略

访美是梅兰芳第一次到西方国家演出,面对的是地理上相距遥远、文化上差异甚大的观众,真正地考验了梅兰芳的国际和“普遍”吸引力。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1930年2月17日,中国京剧历史上首次在百老汇上演,图为当时纽约百老汇四十九街大戏院梅兰芳公开首演海报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戏剧艺术月刊》封面上梅兰芳的名字

梅兰芳访美的剧目是由齐如山和其他陪同梅兰芳访美的中国学者精心挑选的。他们还为梅兰芳的美国之行准备了英文的宣传材料。

为了能让美国观众更好地欣赏中国戏曲音乐,梅兰芳和齐如山邀请刘天华用西式的五线谱记录了梅兰芳的18个戏码。为了找到中国剧场的范本, 齐如山调查了大约20多个中国剧场,最终选择了北京故宫的戏台,请画家来绘图。就连舞台上的桌椅也是中国风格的。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访美演出《汾河湾》时,梅兰芳饰演柳迎春、王少亭饰演薛仁贵

此外,他们还制作了100多个悬挂在剧场门口的中国灯笼和旗帜,为看座人员准备了中式服装。纽约首演前,他们花了两天时间把美国剧院改造成了中国风格的剧场。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戏剧和舞蹈片段再次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修改和编排,好让它们更适合美国观众的口味和喜好。齐如山还在梅兰芳的节目单中增加了一出改编过的京剧《刺虎》,因为这出戏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变化极多,便于美国人理解。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在美国表演《刺虎》的场景

03

1935年访苏:备受关注

为促进中苏文化合作,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中国驻苏大使鼓励梅兰芳去苏联演出。应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的要求,国民政府行政院还通过了一项特别决议,行政院院长于1935年2月发布了一项指令,命令划拨5万元支持梅兰芳出访苏联。该指令提到了梅兰芳此行对宣传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特别是加强中苏外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梅兰芳以高超的技艺,将中国古老的戏剧艺术呈现在苏联观众面前,使苏联人民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对于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种新的敬仰之情。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在莫斯科演出时的海报

梅兰芳本人和剧团成员也津津乐道于自己在苏联取得的成功。回国后,在由上海市长及其他政界人士、商界大亨和名流组织的欢迎茶会上,梅兰芳做了一次演讲来总结自己的苏联之行。

他特别提到了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苏联戏剧家对他表演的评论,强调了中国戏剧的特色优势在于综合艺术、最合于“舞台经济”的程式化方法和演员训练。梅兰芳相信,中国戏剧倘若能够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新的改进,保存价值不言自明,将来必定可以有更高的地位。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访问苏联期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影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 梅兰芳访问苏联期间与梅耶荷德等在一起

梅兰芳通过克服和超越历史、种族、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戏剧等层面的分歧,最终在东西方国家都取得了胜利,也使他成为20世纪国际舞台上最伟大的演员和艺术家之一。

而他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的定位和存在,受到了来自不同历史语境的各种文化、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戏剧力量的持续争论、建构、解构或重建。展开和审视这段充满争议的定位和置换的历史,也为解读20世纪国际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

作者: [美]田民

译者: 何恬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