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題圖:1930年梅蘭芳訪美巡回演出期間與戲劇大師卓别林的合影,這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指的記錄的佳話

說到平劇,梅蘭芳無疑是國際公認的中國最偉大的旦角演員,同時也是20世紀全球戲劇舞台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早期演出《太真外史》劇照

為了儲存梅蘭芳的藝術遺産,他的很多表演都被拍成了電影,為的是更友善地将他的藝術傳給一代又一代的新演員。而梅蘭芳的人生經曆也成為衆多電視、電影和舞台作品熱衷的表現對象。

早在1994年,上海就上演了描述梅蘭芳生平的話劇《梅蘭芳》。2008年,該劇複排時又加進了平劇藝術的成分。2008年,著名導演陳凱歌曆經三年的準備與拍攝,向全世界觀衆呈現了備受期待的傳記電影《梅蘭芳》。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電影《梅蘭芳》海報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的展覽,全景式展現梅蘭芳藝術人生的相關珍貴文物文獻,讓觀衆近距離品味蘊含在梅派平劇藝術作品中的生命情懷和精神力量。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展覽一隅

關于梅蘭芳的書籍,市面上也有不少,從回憶錄到人物傳記,從影像志到漫畫,學者、作家、藝術家們用不同體裁、從各個角度書寫着這位藝術大師的個人魅力與道德風範。

而“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第208本新書——《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則把視線投射到梅蘭芳的主要三次海外出訪中。

旅美華裔學者田民通過收集考據大量原文材料,從曆史、種族、社會、文化、美學等方面,全方位解析梅蘭芳在跨文化語境下的形象置換以及中國戲劇在國際舞台上的存在與定位。本書也是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梅蘭芳在20世紀國際舞台上影響的專著。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

來源 | School思庫(ID:Schoolsiku)

01

1919年訪日:首次亮相

1919年的訪日公演是梅蘭芳在國際舞台上的首次亮相。當時梅蘭芳26歲,是新晉當選的“劇界大王”。

各種不同社會、意識形态、藝術和演劇傾向的日本戲劇界人士都觀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其中包括了歌舞伎男演員、女演員、新派劇演員、劇作家、新劇的支援者與參與者、左翼劇作家、戲劇史家和批評家。日本未來一代的戲劇藝術家們與從業者們,大都通過梅蘭芳的表演獲得了對于中國藝術的第一印象。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會晤日本演員

日本未來的著名導演千田是也,看梅蘭芳表演的時候才15歲。他後來回憶自己當時對梅蘭芳的優美表演印象深刻。

歌舞伎演員中村翫右衛門回憶自己看到梅蘭芳表演《天女散花》時才18歲,激動得心都快跳出來了。在中村眼裡,梅蘭芳就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他的聲音聽起來不像個男人,美麗的臉龐和輕柔的姿态都使人完全感覺不到他是男人。

與梅蘭芳同時代的、日本最著名的新派女形演員花柳章太郎在30多年後回憶道,自己當年觀看梅蘭芳的《天女散花》時,完全被梅蘭芳的優美表演吸引住了。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在東京表演《天女散花》時的場景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中)訪日期間,與日本歌舞伎名家五代目中村歌右衛門(左)及六代目中村歌右衛門合影

02

1930年訪美:包裝政策

訪美是梅蘭芳第一次到西方國家演出,面對的是地理上相距遙遠、文化上差異甚大的觀衆,真正地考驗了梅蘭芳的國際和“普遍”吸引力。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1930年2月17日,中國平劇曆史上首次在百老彙上演,圖為當時紐約百老彙四十九街大戲院梅蘭芳公開首演海報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戲劇藝術月刊》封面上梅蘭芳的名字

梅蘭芳訪美的劇目是由齊如山和其他陪同梅蘭芳訪美的中國學者精心挑選的。他們還為梅蘭芳的美國之行準備了英文的宣傳材料。

為了能讓美國觀衆更好地欣賞中國戲曲音樂,梅蘭芳和齊如山邀請劉天華用西式的五線譜記錄了梅蘭芳的18個戲碼。為了找到中國劇場的範本, 齊如山調查了大約20多個中國劇場,最終選擇了北京故宮的戲台,請畫家來繪圖。就連舞台上的桌椅也是中國風格的。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訪美演出《汾河灣》時,梅蘭芳飾演柳迎春、王少亭飾演薛仁貴

此外,他們還制作了100多個懸挂在劇場門口的中國燈籠和旗幟,為看座人員準備了中式服裝。紐約首演前,他們花了兩天時間把美國劇院改造成了中國風格的劇場。

與此同時,他們還對戲劇和舞蹈片段再次進行了精心的挑選、修改和編排,好讓它們更适合美國觀衆的口味和喜好。齊如山還在梅蘭芳的節目單中增加了一出改編過的平劇《刺虎》,因為這出戲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變化極多,便于美國人了解。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在美國表演《刺虎》的場景

03

1935年訪蘇:備受關注

為促進中蘇文化合作,改善兩國的外交關系,中國駐蘇大使鼓勵梅蘭芳去蘇聯演出。應中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的要求,國民政府行政院還通過了一項特别決議,行政院院長于1935年2月釋出了一項指令,指令劃撥5萬元支援梅蘭芳出訪蘇聯。該指令提到了梅蘭芳此行對宣傳中國文化、促進國際友好交往,特别是加強中蘇外交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梅蘭芳以高超的技藝,将中國古老的戲劇藝術呈現在蘇聯觀衆面前,使蘇聯人民對中國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進而對于中華民族産生了一種新的敬仰之情。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在莫斯科演出時的海報

梅蘭芳本人和劇團成員也津津樂道于自己在蘇聯取得的成功。回國後,在由上海市長及其他政界人士、商界大亨和名流組織的歡迎茶會上,梅蘭芳做了一次演講來總結自己的蘇聯之行。

他特别提到了梅耶荷德、愛森斯坦等蘇聯戲劇家對他表演的評論,強調了中國戲劇的特色優勢在于綜合藝術、最合于“舞台經濟”的程式化方法和演員訓練。梅蘭芳相信,中國戲劇倘若能夠經過嚴格的選擇和新的改進,儲存價值不言自明,将來必定可以有更高的地位。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通路蘇聯期間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影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 梅蘭芳通路蘇聯期間與梅耶荷德等在一起

梅蘭芳通過克服和超越曆史、種族、意識形态、社會政治、文化以及戲劇等層面的分歧,最終在東西方國家都取得了勝利,也使他成為20世紀國際舞台上最偉大的演員和藝術家之一。

而他在20世紀國際舞台上的定位和存在,受到了來自不同曆史語境的各種文化、社會政治、意識形态和戲劇力量的持續争論、建構、解構或重建。展開和審視這段充滿争議的定位和置換的曆史,也為解讀20世紀國際戲劇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視角。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梅蘭芳與20世紀國際舞台:中國戲劇的定位與置換

作者: [美]田民

譯者: 何恬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