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作者:志云说

01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后至今,炮火轰炸下的城市已变得满目疮痍。

数百名乌克兰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超过一百万人流离失所。

持续升级的俄乌战况下,更加重了我们对当地中国同胞安全的担心。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庆幸的是,前几天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国内多家航司派出飞机前往罗马尼亚,接回从乌克兰撤出的中国公民。

3月4日,两架从北京出发的客机,飞往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接上当地的中国公民后,安全返航杭州和郑州。

随后,3月5日和6日,又接连有载着同胞的客机返航兰州、济南和杭州。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昨天,据环球网消息,在乌克兰的所有中国人都已经撤出危险区域。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战火连绵的乌克兰,领空已经禁飞,俨然成了遐方绝域中的一座“孤岛”。

可当地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命与安全,在中国政府的眼中都有着重于泰山的分量。

所以为了让滞留在乌的中国同胞安全回国,政府不惜调动一切资源去协助。

只为了将这群同胞安全转移到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然后包机回国。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有消息透露,为了让同胞们安心,本次被派出执行乌克兰撤侨任务的机组人员,以往参加过多次国家紧急撤侨任务。

政府这一连串的动作,实在称得上殚思竭虑。

当登上插满五星红旗的机舱里,很多同胞再也止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首架撤侨航班CA702在安全抵达国内时,撤侨航班机长窝心地说:

“登上了飞机时,就意味着踏上了祖国的国土,不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再因为动荡的环境而感到不安。

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这番话,让机上的同胞们再度鼻酸,深深感受到祖国和祖国人民对自己的牵挂和关怀。

也让为这些战区同胞悬心的网友们,松了一口气之余,感慨祖国真的强大。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是啊。

只要手持着中国护照,不管你置身于何种困境,祖国都会想方设法接你回家。

在外与世界博弈的华夏儿女,没有一个人会被抛弃在险境中自生自灭。

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国担当。

而当我们把视线落到这次首批撤侨航班的入境点时,也不禁为杭州、郑州、兰州、济南这些有担当的城市点赞。

我今天重点想说一说的,是郑州。

02

要知道,眼下国外的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乌克兰自然也不例外。

郑州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成为撤侨航班的入境点,担了责任,更是担了未知的潜在风险。

可郑州这座城市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声,这声音虽沉默,但有力。

一座城的品格,或许外人在平常看不出来,但正如郑州人爱说的词「事上见」。

郑州人民,有事那是真上真帮忙,从来不会输掉一次大义。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不信回过头看看,去年的郑州,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三次疫情和一次特大暴雨。

而灾难之下,郑州的人情冷暖,却从未让人失望过。

在那场震惊全国的暴雨洪灾中,这座城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平凡英雄。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比如脱险后重回地铁跪地6小时救人的见习医生于逸飞、连救5人的网约车司机杨俊魁、京广隧道口拍车门催车主弃车逃生的侯文超。

比如21岁建立互联网“救助信息”女大学生郑彩阳比如每天免费配送数千份盒饭的爱心餐厅志愿者、不会游泳却接连救起15人的志愿者周大坤。

还有90秒从洪水中救起一家三口的王西超、用一根塑料管救下十余人的机械公司员工等等。

无数个守望相助的事迹,并不属于电影中那些身怀异能的超级英雄,而是来源于临危受命大勇大爱的普通凡人。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洪灾退去,疫情又选中了郑州。

可在全国人民都心疼郑州人时,郑州人倒不觉得有什么,他们一边自嘲着嗓子里长茧,一边井然有序排起长队做核酸。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仅仅6小时,郑州就完成1260万人的核酸采样,让举国见证了郑州速度!

当然,在与病毒赛跑拼速度的背后,还存在着郑州独有的温度。

郑州市对困难群体,采取“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确保不漏掉一人一户,以了解掌握核酸检测情况。

当天测当天出结果,只为了不影响人民第二天的正常出行。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很多人发出感慨:2021年,中国最难的一座城就是郑州。

7月的那场雨,超过100个西湖的水量,在1小时内倾灌进了郑州。无数郑州人经历了最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

11月卷土重来的疫情,确诊和密接人群中,最小的才不过3岁。

但他们依然能苦中作乐的分享健康码一夜变红的体验。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还能调侃自己,细数被疫情“封印”在家的日子,竟是火锅底料救了命。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大雨冲不垮、疫情打不乱的郑州人,用难能可贵的容忍和豁达,把苦难解析的云淡风轻。

有句话说,淋过雨的人,更懂得如何给他人撑伞。用来形容郑州现在毅然接收撤侨航班的举动,再恰当不过了。

郑州真的不容易,郑州也实在了不起。

03

郑州到底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三千六百年前,商汤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建国后,每5分钟,就有一辆火车从这里经过。

每2部苹果手机,就有1部产自这里;过去这几年,郑州是全河南省唯一人口在净增的城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州,就是中国的十字路口。

郑州的高速发展不是口头说说,从郑州人流传了几十年的口头禅就可见一斑,“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无数个“第一”和“之最”的建筑、市政建设,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筋骨,诠释一座工业之城、一座跟随现代化步伐嬗变的新城的含义。

花费16年时间,硬是在荒草和鱼塘中建造出了繁华的郑东新区。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2003-2012年的郑东新区发展变化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郑州?

有人写到:

郑州的魅力就在于能让你悄无声息地熟悉这里,爱上这里。

当你孤苦无依时,一个热情的微笑就能感化你,而郑州这座城最不缺的就是热情和微笑。

她所传递出来的温情,足以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离不开这座城了。

是的,这座位处中原的城市正以黑马之姿展现自身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俄乌战况升级!数百人惨死,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这次坐不住了

要知道,建国时,郑州市区人口才16.4万,城区面积不过5.23平方公里。

到了2017年,人口已达506万,建成区面积500.8平方公里。

可以说,城市是新的,人也是新的。

所以这里其实没有什么传统,也没有什么城市土著。一波波的外来人的汇聚,融合成的郑州,来了就是一家人。

包容,成了郑州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这座城市不灭的精神。

宽厚和包容地迎接一批批的外来人,放弃土著的排外习俗。开放的心态,才是大城市的姿态。

就像河南烩面那样,一切尽可入海碗,也像胡辣汤就豆腐脑,混一混更有味儿。

这座城市,曾一度被黑成“没存在感”“又破又烂”。但她正在快速崛起,请不要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

郑州给了中原人民一个盼望。

希望郑州,继续前进,继续发力。

希望郑州,带领着古老的中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作者介绍

涂颖,脑洞有亿点大的文字爱好者。

*图源网络,侵删。本文首发于志愿云(ID:zhiyuanyun)。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