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励志!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作26万字网络小说 阅读量破百万

励志!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作26万字网络小说 阅读量破百万

年近花甲的潘朝铎是洛阳孟津的一位农民,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一直有个文学梦。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他刚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励志网络小说《团圆》,这部约26万字的小说累计阅读量达百万人次。13日,他在受访时说,只要心怀梦想,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累计阅读量破百万,生活经历为创作服务

13日,记者在一个名为“美篇”的平台上看到这部《团圆》小说。这部小说共分138章节,以连载的形式发布,每章阅读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最高一章阅读量达11万。该小说累计阅读量113万人次,被平台标注为“精品”。小说主要讲述普通人的奋斗史,展现出主角高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奋勇拼搏的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感人。

励志!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作26万字网络小说 阅读量破百万

提起这部小说,潘朝铎谦虚地说,这是他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还有很多不足。他今年57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人,祖辈都是农民。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

潘朝铎从小爱看书,上学时偏科严重,语文很好,尤其作文,经常作为范文被老师在班里念。他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压力大,他初中毕业后不得不含泪辍学。在砖窑拉砖、创业做生意、回乡搞水果蔬菜种植……他脑子活泛,在不少领域尝试,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尽管为生活奔波,可他从没放弃过学习,抽空看书读报。

报纸对他影响很大,将写作搬到网上

“《洛阳日报》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潘振铎说,1981年,他被《洛阳日报》上的新闻通讯和文学作品吸引,经常到乡镇政府找旧报纸阅读。

励志!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作26万字网络小说 阅读量破百万

1994年11月,潘振铎因种植的5棵大葱6斤重而上了《洛阳晚报》,第二年写的读者来信上了《洛阳日报》,这两份报纸至今保留着。其间,他参加了新闻写作培训班,开始尝试写新闻并投稿,其爱人很不理解,说他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热衷写文章。那两年,他在各类报纸发表新闻报道或文章200余篇,每月领到几十元稿费,爱人看他小有成就,态度发生转变。

一手拿笔杆,一手握锄头,潘朝铎的名气在老家传开,曾先后受聘多个部门,负责宣传工作。“日报和晚报不少记者我都认识,成了好朋友。”潘朝铎说,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将写作搬到网上。

有时写到次日凌晨,为写小说用坏一部手机

潘朝铎一直想创作写长篇小说,以前太忙顾不上,家里有近10亩地要种,加上杂七杂八的事情,静不下心。随着年龄增长,他决定将写作提上日程。

去年9月,潘朝铎开始使用手机在网络上写小说。之所以选择网络,主要是写作不受场地限制,且可以得到读者的及时反馈。他一般晚上写作,有时写到次日凌晨3点多,为此用坏一部手机。通过以前的历练,他初步掌握了写作经验与技巧,文中很多情节来源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过程很顺畅。

如今,潘朝铎这部约26万字的作品已经完成,反响不错。“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很高兴。”潘朝铎说,这部小说主打励志、正能量,希望激励大家,只要心怀梦想,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眼下,潘朝铎希望将这部小说以纸质书的形式出版,也希望能够改编成电视剧,让更多人熟知。(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王艳杰 文/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