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作者:张德芬

粉丝是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

38岁的她,曾花了一年的时间咨询婚姻问题。

对于遭受到的家暴,她说现在的自己内心强大了许多。

她心平气和地倾诉出来,并愿意公开。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夫妻,步入中年开始变得相对无言,成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每次看到居民楼窗口的灯光,我都忍不住畅想:那遮挡风雨的所在,几家欢喜几家忧?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突如其来的袭击

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与老公形同陌路。同居一室,即便还没说话,气场就开始冲突。

夫妻过到这一步,非一日之寒。

是什么让当初相爱的人彼此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那年结婚,“昏”字当头,我们经同乡介绍认识,彼此的第一印象似乎都不太好。

我觉得他看上去不太成熟,他看我太文静了。可大龄单身的压力,让我们都在积极地尝试。

一个中午,他从树下走来,阳光洒在身上,显得很阳光。

天性敏感的我喜欢阳光型的男人:“也许他朴实又阳光呢!”我这样想着。

半年后,我们去拍婚纱照。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因为人多,我坐在椅子上等,但他突然就急了:“你怎么还在晃悠悠?再等,一天都拍不完!”

他绷着脸,语气生硬。

我突然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他到底是什么性格,他爱我吗?我爱他吗?我突然觉得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

拍照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再靠近一点,要笑得自然喔!”

在摄影师的指示下,我的身体却变得僵硬。

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他不喜欢与人多沟通,不擅长处理自己的情绪,容易累积负面情绪。当压抑不住时,就会爆发出来,伤及他人。

婚后,他习惯性挑剔,下班回到家就埋怨我没有烧饭,家里也没收拾,可明明我也刚下班到家。

出去聚会,他会毫不客气地指着我说:“你看你都不会打扮!”

又一次,在他的龟毛挑剔中,我崩溃了,大声地还击:

“你从农村也就带来了大男子主义,你条件那么差,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不行就卷铺盖走人!”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话音刚落,我感到左脸颊火辣辣地疼,那是他挥下来的巴掌。

我措手不及,一下瘫坐在沙发上,头嗡嗡地响,我茫然地拿起抱枕扔向他,他迅速地扔回来……

那一次,我感到周身冰寒而又麻木。第二天,愤怒的我分别给公婆打了电话,我诉说着,试图让他们去劝导丈夫。

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深夜,当脑海中闪过那个场景,仿佛一道黑影,我的心里还会深感不安。

那不安,是对被袭击的恐惧,是对未来生活的难以把握。是对幸福像气球一样从手中飞远的忧虑。

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那就是家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武力或武器,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没处理的矛盾,让暴力重演

日子在继续,丈夫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我艰难地容忍。

他对我不接纳,不认可,他站在自己的立场,将一个传统男人的期待强加给我,希望我变成他理想中的模样。

这种控制欲令我异常反感。情绪的对抗让彼此渐行渐远。

但婚姻就是这样,不知道何时该喊停。后来我们生了儿子,两人为了孩子忙碌着。

丈夫在婚姻中也很压抑,他渴求的爱与被崇拜,我给不了。他想改变我,我顽固地不配合。他开始以另外的方式发泄:摔东西。

一次,他喝多了酒,仅仅因为几句口舌之争,他将一个玻璃杯向我摔来,砸到了我的腿,瞬间血流如注。2岁的儿子在旁目睹了一切,吓得不敢吭声。

我也被吓到了,但没有不管不顾地反击,我能预测到反击会出现什么:暴力的升级,家里被砸得稀巴烂,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那种狠,我是一个考虑后果的人,或者说懦弱让我在暴力面前退缩了。

他那张狰狞的脸,在我面前变得越来越丑陋,越来越模糊……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第二天,我写了一大段微信发给他:

“我的腿受伤了已经拍照,也给社区警察打了电话,已经报备了。

你的行为已经触碰到自己的底线,家暴,而且让孩子目睹,这种行为是无法被原谅的。这是最后一次,如再发生,请离开!”

写信息的时候手在发抖,我愤怒到极点,又恨自己的应对太软弱。

墙上的婚纱照仿佛在嘲讽我,在一个湖边,我们穿戴一新,笑看着对方。

我发泄了自己的愤怒:狠狠地踩向婚纱照中丈夫的脸,嘴里咒骂着,随后把婚纱照扔到了垃圾桶。

我开始关注网上的家暴事件,被当街暴打,被烧伤,被自己的孩子目睹,为逃命从二楼跳下去……

影视剧中也有家暴,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协》很励志,影片中的丈夫是典型的控制狂,对妻子施暴全凭心情,妻子最终出逃、反抗。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我留意被施暴者的应对方式,在网上看到一个评论:“我的一个婶婶被丈夫打了,她拿起一把竹竿拼命打过去,发了疯一样,后来再也没有被家暴。”

事实证明,我做不来,我没有那种鱼死网破的勇气。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能、无用,心情坠入谷底。

如果说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那自己为何不决绝地离开?自己一向善意地对待他人,为何会招来这样的人对我施暴?

自我诘问让我很痛苦: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对丈夫的恨,负面情绪又容易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对抗情绪的另一种体现:冷战

家暴就像一场暴风雨或者飓风,创痛也许会随着时间淡去,但身体是有记忆的。

我读了《创伤与记忆》那本书,作者说,“普通记忆是会随时间改变和衰退的生命故事,创伤记忆则是再现的身体感觉与动作,伴随强烈的恐惧、羞耻、愤怒和崩溃等消极情绪。”

这是自然发生的,我不再主动地靠近丈夫,出去也不会牵手。

在他面前,我的身体和心灵都是紧绷的,难以放松。

丈夫也有着相似的身体语言,有时他看到我似乎都气呼呼的,仿佛我的出现唤醒了他的负面情绪。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渐渐地,他喜欢上了喝酒,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朋友喝酒。有一次他喝酒回来,两个人同房,我无意中说道,酒味太难闻了。

“你身上还有味道呢!”说着用手掌一把推开我的脸,力度很大,充满了愤怒。我苦笑了一下,披衣走开了。没有亲密感,何必勉强?

婚姻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快乐,另一个人也不会幸福。

“这类人还缺乏合作意识,他们很难包容不同的人,而一旦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他又习惯用冷战,逼迫对方就范。”我读到的一句话,像极了丈夫。

后来,我读懂了控制型男人的真实心理:他内心极度自卑,企图通过掌控他人获得可怜的自信。

丈夫的家庭里,父母年轻时关系不好。

他小时候生活在父母经常争吵对抗的环境里,积攒了许多的压抑和愤怒,那些在原生家庭里的伤慢慢形成了性格。

而我生活在一个被关爱的家庭里,被父母过度保护,以为人都是善的,甚至不知道怎样才是合理的反抗。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正如新闻中报道的,遭遇家暴的女性,平均要经过35次才会选择报警。而彻底与那段关系决裂还要更久,太多的纠结不安,不像扔掉一双旧鞋那么轻而易举。

我们谁也治愈不了谁。彼此的话越来越少,在家里,在外出的车上,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在聚会的饭桌上……

冷战让家庭氛围坏到极点,就像一个日本电影,表面和谐但分歧很深的夫妻与孩子同居一室,孩子发现他跟父亲说话时,母亲听不见;跟母亲说话时,父亲听不见。

原来,父母之间长期不沟通交流,已经相互看不见对方了。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接受发生的一切,让内心强大

记得单身时,一位朋友对我说,今后谈恋爱和结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就是: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在婚姻中,我感受到的是压力与负能量,紧张与不安全感。

我经常感觉很累,一种被负能量裹挟的累,是累了没有得到补偿的亏空。

“婚姻要想搭配好,要有真爱,两人的情感类型是匹配的。”

咨询师分析了我和丈夫的婚姻模式:

控制欲强的他遇到自我强大的我,大男子主义的他遇到从小娇生惯养、发挥不好传统婚姻角色的我,脾气暴躁的他遇到需要关爱呵护的我……

处处是矛盾,我们的搭配模式非常失败。

在日常相处中,我们都没有表达爱,让对方感知到。

彼此之间没有依存感,没有依恋,没有爱——这是一种带有内耗特质的婚姻。

婚姻陷入僵局。我意识到,自己和丈夫的内在都需要成长。

我如何更好地获得生活的力量,他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发现自己承担得太多,总是想让对方变得更好,用妥协换来对方的改变。

我开始学着放下,把属于丈夫的成长课题还给他。

无论他的负面情绪多么严重,我不再跟着走,不再那么容易被牵动了。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再亲密的人,都需要有界限感:在价值感和尊严方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属于我自己。

面对丈夫的习惯式苛责,我渐渐地释然了,他的言语打击不是证明我不够好,是他自身的情绪堵塞。

我学习更多的沟通方式,用成熟的方式面对情绪的变化,当发生言语冲突时,我考虑的是减少对抗,将冲突等级降低。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成了我活在当下的座右铭。

努力工作,学着拍短视频当副业,我尽量地让自己过平常的日子,既然没有爱情的滋养,就不要强求。

多运动,呵护自己的身体,让消极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而过往两人的冲突伤害,我也尝试去谅解。

我不再用消极思想“惩罚”自己,被家暴的人很容易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就连母亲,都曾言之凿凿地对我说,“主要是你管不住男人”。一个“戏”字,道尽了对婚姻失败者的定性:你没有能力跟丈夫相处好。

面对母亲的归因,我置之一笑,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不是自己不够好,只是彼此不合适。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在一次与心理咨询师面谈时,我听到了咨询师对我的肯定:

“当你遭受家暴后,没有让自己崩溃,直面遭遇,正常地生活,也是让孩子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妈妈!”

那一刻,我哭了。

原来自己的柔弱也带着力量,无论遇到什么,自己都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接受这一切,也是内心强大的开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女人如花,自爱而后去爱别人。

参考资料: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 彼得·莱文

《婚姻分析学》 周正猷

中年人的扎心真相:内耗型婚姻,还要继续吗?

策划 | 李一

编辑 | 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