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作者:張德芬

粉絲是心理咨詢室的來訪者。

38歲的她,曾花了一年的時間咨詢婚姻問題。

對于遭受到的家暴,她說現在的自己内心強大了許多。

她心平氣和地傾訴出來,并願意公開。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夫妻,步入中年開始變得相對無言,成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每次看到居民樓視窗的燈光,我都忍不住暢想:那遮擋風雨的所在,幾家歡喜幾家憂?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突如其來的襲擊

我的生活就是這樣,與老公形同陌路。同居一室,即便還沒說話,氣場就開始沖突。

夫妻過到這一步,非一日之寒。

是什麼讓當初相愛的人彼此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那年結婚,“昏”字當頭,我們經同鄉介紹認識,彼此的第一印象似乎都不太好。

我覺得他看上去不太成熟,他看我太文靜了。可大齡單身的壓力,讓我們都在積極地嘗試。

一個中午,他從樹下走來,陽光灑在身上,顯得很陽光。

天性敏感的我喜歡陽光型的男人:“也許他樸實又陽光呢!”我這樣想着。

半年後,我們去拍婚紗照。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因為人多,我坐在椅子上等,但他突然就急了:“你怎麼還在晃悠悠?再等,一天都拍不完!”

他繃着臉,語氣生硬。

我突然有一種很陌生的感覺:他到底是什麼性格,他愛我嗎?我愛他嗎?我突然覺得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

拍照的心情也受到了影響,“再靠近一點,要笑得自然喔!”

在攝影師的訓示下,我的身體卻變得僵硬。

後來的日子裡,我漸漸發現:他不喜歡與人多溝通,不擅長處理自己的情緒,容易累積負面情緒。當壓抑不住時,就會爆發出來,傷及他人。

婚後,他習慣性挑剔,下班回到家就埋怨我沒有燒飯,家裡也沒收拾,可明明我也剛下班到家。

出去聚會,他會毫不客氣地指着我說:“你看你都不會打扮!”

又一次,在他的龜毛挑剔中,我崩潰了,大聲地還擊:

“你從農村也就帶來了大男子主義,你條件那麼差,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不行就卷鋪蓋走人!”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話音剛落,我感到左臉頰火辣辣地疼,那是他揮下來的巴掌。

我措手不及,一下癱坐在沙發上,頭嗡嗡地響,我茫然地拿起抱枕扔向他,他迅速地扔回來……

那一次,我感到周身冰寒而又麻木。第二天,憤怒的我分别給公婆打了電話,我訴說着,試圖讓他們去勸導丈夫。

很長一段時間後,在深夜,當腦海中閃過那個場景,仿佛一道黑影,我的心裡還會深感不安。

那不安,是對被襲擊的恐懼,是對未來生活的難以把握。是對幸福像氣球一樣從手中飛遠的憂慮。

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那就是家暴——家庭成員之間使用武力或武器,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吓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沒處理的沖突,讓暴力重演

日子在繼續,丈夫并沒有做出什麼改變,我艱難地容忍。

他對我不接納,不認可,他站在自己的立場,将一個傳統男人的期待強加給我,希望我變成他理想中的模樣。

這種控制欲令我異常反感。情緒的對抗讓彼此漸行漸遠。

但婚姻就是這樣,不知道何時該喊停。後來我們生了兒子,兩人為了孩子忙碌着。

丈夫在婚姻中也很壓抑,他渴求的愛與被崇拜,我給不了。他想改變我,我頑固地不配合。他開始以另外的方式發洩:摔東西。

一次,他喝多了酒,僅僅因為幾句口舌之争,他将一個玻璃杯向我摔來,砸到了我的腿,瞬間血流如注。2歲的兒子在旁目睹了一切,吓得不敢吭聲。

我也被吓到了,但沒有不管不顧地反擊,我能預測到反擊會出現什麼:暴力的更新,家裡被砸得稀巴爛,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那種狠,我是一個考慮後果的人,或者說懦弱讓我在暴力面前退縮了。

他那張猙獰的臉,在我面前變得越來越醜陋,越來越模糊……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第二天,我寫了一大段微信發給他:

“我的腿受傷了已經拍照,也給社群警察打了電話,已經報備了。

你的行為已經觸碰到自己的底線,家暴,而且讓孩子目睹,這種行為是無法被原諒的。這是最後一次,如再發生,請離開!”

寫資訊的時候手在發抖,我憤怒到極點,又恨自己的應對太軟弱。

牆上的婚紗照仿佛在嘲諷我,在一個湖邊,我們穿戴一新,笑看着對方。

我發洩了自己的憤怒:狠狠地踩向婚紗照中丈夫的臉,嘴裡咒罵着,随後把婚紗照扔到了垃圾桶。

我開始關注網上的家暴事件,被當街暴打,被燒傷,被自己的孩子目睹,為逃命從二樓跳下去……

影視劇中也有家暴,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協》很勵志,影片中的丈夫是典型的控制狂,對妻子施暴全憑心情,妻子最終出逃、反抗。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我留意被施暴者的應對方式,在網上看到一個評論:“我的一個嬸嬸被丈夫打了,她拿起一把竹竿拼命打過去,發了瘋一樣,後來再也沒有被家暴。”

事實證明,我做不來,我沒有那種魚死網破的勇氣。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無能、無用,心情墜入谷底。

如果說家暴隻有0次和無數次,那自己為何不決絕地離開?自己一向善意地對待他人,為何會招來這樣的人對我施暴?

自我诘問讓我很痛苦:充滿了對自己的否定,對丈夫的恨,負面情緒又容易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重……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對抗情緒的另一種展現:冷戰

家暴就像一場暴風雨或者飓風,創痛也許會随着時間淡去,但身體是有記憶的。

我讀了《創傷與記憶》那本書,作者說,“普通記憶是會随時間改變和衰退的生命故事,創傷記憶則是再現的身體感覺與動作,伴随強烈的恐懼、羞恥、憤怒和崩潰等消極情緒。”

這是自然發生的,我不再主動地靠近丈夫,出去也不會牽手。

在他面前,我的身體和心靈都是緊繃的,難以放松。

丈夫也有着相似的身體語言,有時他看到我似乎都氣呼呼的,仿佛我的出現喚醒了他的負面情緒。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漸漸地,他喜歡上了喝酒,生活中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朋友喝酒。有一次他喝酒回來,兩個人同房,我無意中說道,酒味太難聞了。

“你身上還有味道呢!”說着用手掌一把推開我的臉,力度很大,充滿了憤怒。我苦笑了一下,披衣走開了。沒有親密感,何必勉強?

婚姻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快樂,另一個人也不會幸福。

“這類人還缺乏合作意識,他們很難包容不同的人,而一旦出現難以調和的沖突,他又習慣用冷戰,逼迫對方就範。”我讀到的一句話,像極了丈夫。

後來,我讀懂了控制型男人的真實心理:他内心極度自卑,企圖通過掌控他人獲得可憐的自信。

丈夫的家庭裡,父母年輕時關系不好。

他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經常争吵對抗的環境裡,積攢了許多的壓抑和憤怒,那些在原生家庭裡的傷慢慢形成了性格。

而我生活在一個被關愛的家庭裡,被父母過度保護,以為人都是善的,甚至不知道怎樣才是合理的反抗。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正如新聞中報道的,遭遇家暴的女性,平均要經過35次才會選擇報警。而徹底與那段關系決裂還要更久,太多的糾結不安,不像扔掉一雙舊鞋那麼輕而易舉。

我們誰也治愈不了誰。彼此的話越來越少,在家裡,在外出的車上,在走親訪友的過程中,在聚會的飯桌上……

冷戰讓家庭氛圍壞到極點,就像一個日本電影,表面和諧但分歧很深的夫妻與孩子同居一室,孩子發現他跟父親說話時,母親聽不見;跟母親說話時,父親聽不見。

原來,父母之間長期不溝通交流,已經互相看不見對方了。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接受發生的一切,讓内心強大

記得單身時,一位朋友對我說,今後談戀愛和結婚,有一個衡量的标準,那就是:你幸福嗎?

我幸福嗎?在婚姻中,我感受到的是壓力與負能量,緊張與不安全感。

我經常感覺很累,一種被負能量裹挾的累,是累了沒有得到補償的虧空。

“婚姻要想搭配好,要有真愛,兩人的情感類型是比對的。”

咨詢師分析了我和丈夫的婚姻模式:

控制欲強的他遇到自我強大的我,大男子主義的他遇到從小嬌生慣養、發揮不好傳統婚姻角色的我,脾氣暴躁的他遇到需要關愛呵護的我……

處處是沖突,我們的搭配模式非常失敗。

在日常相處中,我們都沒有表達愛,讓對方感覺到。

彼此之間沒有依存感,沒有依戀,沒有愛——這是一種帶有内耗特質的婚姻。

婚姻陷入僵局。我意識到,自己和丈夫的内在都需要成長。

我如何更好地獲得生活的力量,他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我發現自己承擔得太多,總是想讓對方變得更好,用妥協換來對方的改變。

我開始學着放下,把屬于丈夫的成長課題還給他。

無論他的負面情緒多麼嚴重,我不再跟着走,不再那麼容易被牽動了。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再親密的人,都需要有界限感:在價值感和尊嚴方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屬于我自己。

面對丈夫的習慣式苛責,我漸漸地釋然了,他的言語打擊不是證明我不夠好,是他自身的情緒堵塞。

我學習更多的溝通方式,用成熟的方式面對情緒的變化,當發生言語沖突時,我考慮的是減少對抗,将沖突等級降低。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成了我活在當下的座右銘。

努力工作,學着拍短視訊當副業,我盡量地讓自己過平常的日子,既然沒有愛情的滋養,就不要強求。

多運動,呵護自己的身體,讓消極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過往兩人的沖突傷害,我也嘗試去諒解。

我不再用消極思想“懲罰”自己,被家暴的人很容易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就連母親,都曾言之鑿鑿地對我說,“主要是你管不住男人”。一個“戲”字,道盡了對婚姻失敗者的定性:你沒有能力跟丈夫相處好。

面對母親的歸因,我置之一笑,内心堅定地告訴自己:不是自己不夠好,隻是彼此不合适。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在一次與心理咨詢師面談時,我聽到了咨詢師對我的肯定:

“當你遭受家暴後,沒有讓自己崩潰,直面遭遇,正常地生活,也是讓孩子知道,你是一個堅強的媽媽!”

那一刻,我哭了。

原來自己的柔弱也帶着力量,無論遇到什麼,自己都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接受這一切,也是内心強大的開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女人如花,自愛而後去愛别人。

參考資料:

《創傷與記憶:身體體驗療法如何重塑創傷記憶》 [美] 彼得·萊文

《婚姻分析學》 周正猷

中年人的紮心真相:内耗型婚姻,還要繼續嗎?

策劃 | 李一

編輯 | 江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