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作者:艺素简

田氏写欧楷一直被批评没有写出欧楷的险绝,也因此说田氏楷书只是用毛笔写的字而已,不能算作书法艺术。

关于欧楷的险绝,田英章也有过名言:“我想问问,你呀,扪心自问!你真看得懂欧阳询的险绝之处吗?你都很难说出哪个地方他有险绝,他就是给人的感觉是个险绝。具体说得哪儿,你准说不出来。”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也因为这段话,有人说他自己看不出来欧阳询的险绝,所以写“填”楷,或许田英章也真的看不出、指不出欧楷的险绝,那欧楷的险绝在哪里呢?

欧楷的险绝能看见的就是形式上的险绝,主要体现在结体上,就拿《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字做个分析。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第一个“九”字,如果按照普通的“力求平正”的原则,要使竖弯钩不高于撇画最低点。如同田楷的“九”字,稳稳当当的,没有一点毛病。但欧阳询的竖弯钩却是高于撇画的,即便如此,整个字却没有向左翻到的感觉。反而竖弯钩有一种“倒松临谷”之势,与竖势撇画协成两翼,像凤凰展翅欲飞,恍如仙境。

这种结字方法,被欧阳询写在了他的结字《三十六法》里,原文为:“挑(扌+窕)(tiǎo):字之形势,有须挑(扌+窕)(tiǎo)者如「戈」、「弋」、「武」、「九」、「氣」之类;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扌+窕)(tiǎo)之,又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边(扌+窕)(tiǎo)之,使相称为善。”偏侧的字都需要用挑(扌+窕)(tiǎo)的方法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有人说,欧体的“险绝”就是“把正常人打瘸,然后拄着拐走”。这样的说法看似有点道理,其实是误解了欧阳询的方法。倒不如把险绝看成高空杂技,险却没有“瘸”的缺陷。

有细心的人发现颜真卿的楷书也没有这种险绝啊!怎么就被数为书法的楷模?而田楷却被诟病呢?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田英章把欧楷的险绝解释成看不见的“感觉”,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险绝的感觉也就是书法的“神采”“险绝”,是书法的一种风格,这是欧楷的第二种险绝的地方,也是田英章所说不能“真正看得懂”的地方。

看不懂,不等于没有。正是这些“看不懂”的感觉成就了书法,使书写从日常使用变成文化艺术。而支撑这些“感觉”的正是书法理论鼻祖蔡邕所记下的“势”,他把篆书被叫做“篆势”,把隶书被叫做“隶势”。“势”的产生蔡邕记录了九种方法,就在他的《九势》里,上面说的“险绝”也是“九势”之一。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有了“势”的文字才不仅仅是书写,而升华成了书法,颜楷也不例外。颜楷的用笔九势具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转笔掠笔,疾势涩势,一个都不少。

说句实在话,田英章的小楷要比大楷好得多。就是因为他在写小字的时候不经意地使用了“九势”。大楷或许是需要掌控的范围大了的缘故,那些藏头护尾,转笔掠笔,大都是画出来的。别说颜真卿不这样画,他学习的对象欧阳询也不这样画。

田楷因为不够险绝才算不上书法?错!险绝并非判断书法的标准

在田英章看来,欧阳询可以险绝,他自己也可以“平正”各自的风格不同罢了。外形相同,“感觉”不同,正是“学而生变”最好的力证。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平正”不只是看得到的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而是字里行间通过字势体现出来“平顺和稳”,是一种平和正统之气。像颜真卿的端正浑厚,虞世南的端庄秀雅一样。

田楷的这种书写状态,在当下的爱书这种比比皆是。等他们弄懂了“屋漏痕”的意义,掌握了“九势”的书写原则,或许还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