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作者:藝素簡

田氏寫歐楷一直被批評沒有寫出歐楷的險絕,也是以說田氏楷書隻是用毛筆寫的字而已,不能算作書法藝術。

關于歐楷的險絕,田英章也有過名言:“我想問問,你呀,扪心自問!你真看得懂歐陽詢的險絕之處嗎?你都很難說出哪個地方他有險絕,他就是給人的感覺是個險絕。具體說得哪兒,你準說不出來。”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也因為這段話,有人說他自己看不出來歐陽詢的險絕,是以寫“填”楷,或許田英章也真的看不出、指不出歐楷的險絕,那歐楷的險絕在哪裡呢?

歐楷的險絕能看見的就是形式上的險絕,主要展現在結體上,就拿《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字做個分析。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第一個“九”字,如果按照普通的“力求平正”的原則,要使豎彎鈎不高于撇畫最低點。如同田楷的“九”字,穩穩當當的,沒有一點毛病。但歐陽詢的豎彎鈎卻是高于撇畫的,即便如此,整個字卻沒有向左翻到的感覺。反而豎彎鈎有一種“倒松臨谷”之勢,與豎勢撇畫協成兩翼,像鳳凰展翅欲飛,恍如仙境。

這種結字方法,被歐陽詢寫在了他的結字《三十六法》裡,原文為:“挑(扌+窕)(tiǎo):字之形勢,有須挑(扌+窕)(tiǎo)者如「戈」、「弋」、「武」、「九」、「氣」之類;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扌+窕)(tiǎo)之,又如「省」、「炙」之類,上偏者須得下邊(扌+窕)(tiǎo)之,使相稱為善。”偏側的字都需要用挑(扌+窕)(tiǎo)的方法達到一個動态的平衡。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有人說,歐體的“險絕”就是“把正常人打瘸,然後拄着拐走”。這樣的說法看似有點道理,其實是誤解了歐陽詢的方法。倒不如把險絕看成高空雜技,險卻沒有“瘸”的缺陷。

有細心的人發現顔真卿的楷書也沒有這種險絕啊!怎麼就被數為書法的楷模?而田楷卻被诟病呢?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田英章把歐楷的險絕解釋成看不見的“感覺”,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險絕的感覺也就是書法的“神采”“險絕”,是書法的一種風格,這是歐楷的第二種險絕的地方,也是田英章所說不能“真正看得懂”的地方。

看不懂,不等于沒有。正是這些“看不懂”的感覺成就了書法,使書寫從日常使用變成文化藝術。而支撐這些“感覺”的正是書法理論鼻祖蔡邕所記下的“勢”,他把篆書被叫做“篆勢”,把隸書被叫做“隸勢”。“勢”的産生蔡邕記錄了九種方法,就在他的《九勢》裡,上面說的“險絕”也是“九勢”之一。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有了“勢”的文字才不僅僅是書寫,而升華成了書法,顔楷也不例外。顔楷的用筆九勢具備,藏頭護尾,力在字中,轉筆掠筆,疾勢澀勢,一個都不少。

說句實在話,田英章的小楷要比大楷好得多。就是因為他在寫小字的時候不經意地使用了“九勢”。大楷或許是需要掌控的範圍大了的緣故,那些藏頭護尾,轉筆掠筆,大都是畫出來的。别說顔真卿不這樣畫,他學習的對象歐陽詢也不這樣畫。

田楷因為不夠險絕才算不上書法?錯!險絕并非判斷書法的标準

在田英章看來,歐陽詢可以險絕,他自己也可以“平正”各自的風格不同罷了。外形相同,“感覺”不同,正是“學而生變”最好的力證。但是,正如他自己說的,“平正”不隻是看得到的橫平豎直,端端正正。而是字裡行間通過字勢展現出來“平順和穩”,是一種平和正統之氣。像顔真卿的端正渾厚,虞世南的端莊秀雅一樣。

田楷的這種書寫狀态,在當下的愛書這種比比皆是。等他們弄懂了“屋漏痕”的意義,掌握了“九勢”的書寫原則,或許還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