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作者:桔喵爱吃娱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是近些年网络小说里出镜率非常高的一个句子,看得多了甚至觉得有些俗,不过最近纪录片《中国》第二季里这个镜头,却实实在在的重现了这一诗句的“高级感”!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来自宋徽宗赵佶梦境、由河南汝州的巧手匠人再现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搭配高温中形成的花瓣一样绽放的裂纹,高级的艺术结合即将来临的家国变故,完美契合诗句意境,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也给人以精神的冲击。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很多人读到“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个句子是从杨绛的散文集《我们仨》。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以简洁、沉重的语言,回忆了一家三口快乐而艰难的日子。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当杨绛先生写下女儿阿瑗、丈夫钱钟书分别在九七、九八年相继去世,“我们仨”只剩她一人的时候,就发出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感慨——

世间的好物大多不够坚固牢靠,就像那天边的彩云转瞬即逝,也如美丽的琉璃脆弱易碎……

相似的诗句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简吟》: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苏家小女苏简简,心灵手巧、好学上进,11岁学梳妆,12岁学女红,13岁学乐器,“殊姿异态不可状, 忽忽转动如有光”,漂亮灵动的好像会发光的少女,却中途夭折。

白居易为安慰苏简简的父母写下“恐是天仙谪仙人,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句子。

北宋词人柳永的《愁蕊香引》和北宋文学家晁补之《青玉案·彩云易散琉璃脆》中都出现了“彩云易散琉璃脆”。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而到了元代,高明的杂剧《琵琶记》中出现了整句诗:“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ps.元杂剧《琵琶记》讲的是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喜欢听德云社的朋友,可能听过郭德纲唱过的西河大鼓版本。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这个句子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多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这句的使用变得更多,比如《金瓶梅词话》之中,作者就以此句来表达对含恨自缢的宋惠莲的怜悯之意。

美好轻盈的句子由唐而宋,从元至明,又到如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好物易碎,因此要更加珍惜眼前,回望过去,不要沉溺于失去。

纪录片《中国》:唐代的诗,宋代的瓷,赵佶的高级审美

中华诗词的隽永之美,和穿越时光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8.3分纪录片第二季来了,电影级画面看“安史之乱”中的李白杜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