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作者:桔喵愛吃娛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這是近些年網絡小說裡出鏡率非常高的一個句子,看得多了甚至覺得有些俗,不過最近紀錄片《中國》第二季裡這個鏡頭,卻實實在在的重制了這一詩句的“進階感”!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來自宋徽宗趙佶夢境、由河南汝州的巧手匠人再現的“雨過天晴雲破處”的“天青色”,搭配高溫中形成的花瓣一樣綻放的裂紋,進階的藝術結合即将來臨的家國變故,完美契合詩句意境,給人以視覺的享受,也給人以精神的沖擊。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很多人讀到“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個句子是從楊绛的散文集《我們仨》。

《我們仨》講述了一個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曆,作者以簡潔、沉重的語言,回憶了一家三口快樂而艱難的日子。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當楊绛先生寫下女兒阿瑗、丈夫錢鐘書分别在九七、九八年相繼去世,“我們仨”隻剩她一人的時候,就發出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感慨——

世間的好物大多不夠堅固牢靠,就像那天邊的彩雲轉瞬即逝,也如美麗的琉璃脆弱易碎……

相似的詩句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簡簡吟》: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蘇家小女蘇簡簡,心靈手巧、好學上進,11歲學梳妝,12歲學女紅,13歲學樂器,“殊姿異态不可狀, 忽忽轉動如有光”,漂亮靈動的好像會發光的少女,卻中途夭折。

白居易為安慰蘇簡簡的父母寫下“恐是天仙谪仙人,隻合人間十三歲。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句子。

北宋詞人柳永的《愁蕊香引》和北宋文學家晁補之《青玉案·彩雲易散琉璃脆》中都出現了“彩雲易散琉璃脆”。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而到了元代,高明的雜劇《琵琶記》中出現了整句詩:“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ps.元雜劇《琵琶記》講的是趙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喜歡聽德雲社的朋友,可能聽過郭德綱唱過的西河大鼓版本。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這個句子在其他的元雜劇中也多次出現,到了明清時期這句的使用變得更多,比如《金瓶梅詞話》之中,作者就以此句來表達對含恨自缢的宋惠蓮的憐憫之意。

美好輕盈的句子由唐而宋,從元至明,又到如今,依然散發着迷人的氣息,好物易碎,是以要更加珍惜眼前,回望過去,不要沉溺于失去。

紀錄片《中國》:唐代的詩,宋代的瓷,趙佶的進階審美

中華詩詞的隽永之美,和穿越時光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8.3分紀錄片第二季來了,電影級畫面看“安史之亂”中的李白杜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