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作者:学到连锁

如果要评选2021年最惨的行业,教培行业必须榜上有名。一记“双减”重锤,不知砸断了多少人的创业梦。

如今,“双减”的余震犹在,“一切从头再来”的新东方在迎来上市首亏后,开始摸索直播电商。

断臂求生的好未来,在关闭K9业务后,仅2022财年Q3净亏损近一个亿,还在为未来的路发愁。

可就在此时,业内却传来好消息,同样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高途居然赚钱了。

3月8日,高途发布2021财年Q4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高途Q4净利润为2.86亿元,利润率达25.5%,创历史新高。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图源于高途财报,侵删(下同)

双减过后的这段时间,这个看起来最惨的教培巨头,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能在业务受影响巨大的情况下,实现盈利?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行业里最懂教育的人之一

如果了解高途的创始人陈向东,便不难理解,高途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扭转颓势。

创业以前,陈向东并非对在线教育一无所知。在此之前,他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新东方的“二号人物”。

1999年,时年28岁的陈向东正式加入新东方,成为一位GRE逻辑课老师。

在此后的14年里,陈向东一路升级“打怪”,从普通老师到武汉分校长,再到集团副总裁,最后出任执行总裁,成为了“行业里最懂教育的人之一”。

2014年,正值国内在线教育热潮兴起,也让43岁的陈向东意识到一个新的创业风口即将到来,“何不通过科技改变教育,让教育更加美好?”

一旦创业的想法开始萌发,陈向东就觉得该是时候放弃千万级的年薪去实现梦想了。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图源于网络

于是,他找来了百度“凤巢”初创者之一的张怀亭、百度大数据部总监李钢江、名师网创始人苏伟等人一起,创办了O2O找老师学习服务平台——跟谁学(高途的前身)。

不愧是行业里最懂教育的人,陈向东的这支创始团队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互联网两个基因的完美结合,也为未来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跟谁学仅上线一年时间,入驻平台的老师接近30万、入驻机构3万家。其业务覆盖全国300余座城市,并在北京、武汉、成都等35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和代理商。

然而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2017年,如烈火烹油般的教育O2O行业在集体唱衰中泡沫破灭。踩坑后的陈向东变得更为谨慎,认为跟谁学还是应该回归教育本质。

经过漫长的摸索与调整,2018年,跟谁学彻底转型为一家B2C在线教育机构,采用“名师授课+双师辅导”的模式。双师系统,即一个班配备1名教师和多名辅导员。

2019年,仅仅融到A轮融资的跟谁学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堪称教培行业的新奇迹。且与许多在线教育“流血上市”不同,跟谁学是少有的、真正能够规模化盈利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跟谁学曾创下了实现过连续9个季度盈利的神话。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陈向东的第三次启航

2021年4月,隐隐意识到政策风向变动的陈向东,对外宣布将跟谁学改名为高途集团,希望企业“从此高途”。

然而没等陈向东完成业务调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了。

几项规定,比如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直接把教培机构的出路给堵死了。

无独有偶,8月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明确提出抓好“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

这对以K12业务为主的高途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长期以来,在陈向东独特的教学理念的领导下,跟谁学的K12的教学成绩在业界可圈可点,尤其是优秀学员总人数让许多在线教育品牌难以望其项背。

可在这最严厉的监管下,跟谁学这个金字招牌似乎也被资本抛弃了。高途股票出现断崖式下跌,距离2021年1月27日历史高点149美元/每股,跌至如今的1.70美元,跌幅98.86%。

2021年7月30日,陈向东在深夜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点明公司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压力。连说5个道歉后,高途开始了一场涉及上万人的大规模裁员。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上下滑动查看

与此同时,为了让公司活下去,保存更多的账面资金流,高途方面宣布将关闭全国13个中心,仅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

除了裁员,高途在业务上也做出较大改变,率先全面停止信息流投放,并全面停止针对3—6岁儿童的线上培训,迅速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数字产品等方向。

事实证明,高途在第三季度所做的业务转型、人员和组织调整,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季度,高途实现了盈利与正向经营现金流,实现收入12.743亿元,现金收入10.065亿元。

而高途能够实现盈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一直采用线上为主的大班教学模式。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2021年第四季度高途实现了盈利,但全年仍亏损31亿,同比扩大122%。这意味着,高途要实现全面盈利,仍有很大的业务缺口,不能掉以轻心。

“双减”过后,那个“受伤最重”的教培巨头赚钱了

图源于高途官微

且“双减”过后,尚有余力的教培巨头在剥离K9业务后,皆把业务重心放在了成人教育板块。再加上原本耕耘在成人教育赛道的行为教育等,使得整个成人教育赛道更为拥挤,可谓是群狼环伺。

所以说,K12教育机构转型求生,成人教育未必是其“避风港”。

有调查显示,到2023年,中国成人教育行业的规模有望达到1489亿元,潜在用户能达到6.8亿人,约是K12教育适龄人口的3.4倍。由此可见,成人教育赛道的想象空间比K12更大,利益更可观。

而6.8亿人的背后是职场焦虑,也让国内成年人教育需求呈现井喷之势。压力下,各类专业证书已然成为了部分职场人“更上一层楼”的通行证。相比“鸡娃”,焦虑的成年人也似乎更愿意给自己“花钱买升值”。

对于高途们而言,转型成人教育,除了更大市场空间,也有着天然的衔接优势:以前的服务对象是孩子,但买单的是父母;现在的消费者即是付费者,沟通更加容易,消费者决策链更短。

但须知,成人教育从来都不是教培行业的最优解。教育产品亦存在着低频,高价,重决策等缺陷,教培机构最终能否在市场上真正存活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商业模式是否跑通。

因此,在K12教育前途黯淡的境况下,高途究竟该如何布局转型成人教育,实现弯道超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封面源于高途官微,文章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主做交流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