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红楼梦”&“黄粱梦”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红楼梦”&“黄粱梦”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读红小札:“红楼梦”&“黄粱梦”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破旧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红楼梦”&“黄粱梦”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甲戌本脂砚斋批:一部书之总批。

曹雪芹写龙钟老僧“煮粥”一节,无疑是受“黄粱梦”的影响。

唐代沈既济著《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店家刚开始煮黄米粥的空儿,他入睡做了一场历尽一生荣华富贵、跌宕起伏的梦。一觉醒来,黄米饭还没有煮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蒲松龄作《续黄粱》。

《枕中记》里,店家才一煮粥,卢生即入梦开启他的富贵传奇。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红楼梦”&“黄粱梦”

《红楼梦》里,贾雨村也是刚见到老僧煮粥,便遇冷子兴、张如圭——冷子兴负责为其演说荣国府,勾起飞腾欲念;继而张如圭告知其都中“起复旧员”之“喜信”,遂启攀龙附凤、追富逐贵之征程。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葫芦僧、葫芦案,糊涂粘粥、糊涂人生……

写“黄粱梦”的沈既济是浙江德清人。而《红楼梦》早期一个抄本,原由乾隆进士戚蓼生所藏并序,也就是著名的“戚序本”,乃为鲁迅先生最看重的研究版本。这个戚蓼生也是浙江德清人。

好巧、好巧!

脂砚斋还在“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几个字的一侧批曰:是“翻过”来的。意即这昏聋老僧是像孙猴子一样,经历过风云际会、大富大贵和大起大落,“翻过筋斗”来的,想必有些传奇。

《红楼梦》就是一部“黄粱”传奇。

作者:钱杰责任编辑:杨孟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