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作者:两千年来英雄史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3)

主笔:闲乐生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星火燎原,陈王陈胜见此大好形势,决定四面出击,全方位抢夺地盘,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第一路北征军:以故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北略赵地。

第二路南征军:以楚人邓宗为将军,向南攻取九江郡,也就是原来的楚国故都寿春。

第三路西征军:以魏人周市为将军,向西攻取魏地。

第四路东征军:以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召平为将军,向东攻取吴越之地。

这四路军都属于偏师,目的是在抢地盘,而陈胜真正的主力,亦同时发动,直扑秦首都咸阳而去: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代理王),监田臧、李归等诸将以西击故韩地之军事重镇荥阳。这个地方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前并不十分重要,但之后变得却越来越重要,项羽刘邦在这附近的广武对峙数年,三英在这附近的虎牢关大战吕布,唐代李世民在这里大战窦建德,明末李自成也在这里大会各路农民军。荥阳为啥变得这么重要呢,因为秦国在统一天下后,就在荥阳西北的敖山上建立了帝国关东总粮仓——敖仓,以供应关中帝都之巨量粮食需求、以及秦军在关东所有军事行动之粮食后勤。

第二路:以楚人宋留为将军,率偏师略南阳,探武关(关中东南门户,位于今陕西丹风东南),从侧翼配合吴广军。

各路军都进展的很顺利,偏偏最重要的一路军出问题了,陈胜副手吴广的大军在荥阳城下屡屡遇挫,久攻不下——他们碰到强劲对手了,荥阳的守将正是秦相李斯之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李由不负乃父之威名,竟以一城之兵,生生拖住张楚军的绝对主力,为秦后来展开战略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陈胜意识到,起义军毕竟水平有限,得找个军事方面的高材生才行,于是,一个叫周文的人,进入了陈胜的视野之中。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周文算是张楚军中难得的经过大战洗礼的军事人才。他曾经做为楚国名将项燕手下的视日,也就是负责观察天象气候以供军事决策的参谋官(注1),参加过十几年前的秦楚之战,并在二十几年前当过楚相春申君的门客。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啊,陈胜于是给了他一块大将军印,让他率领一支部队,绕过荥阳,攻打函谷关,直插秦朝心脏。

这一招还是甚妙的,秦军在关东的主力均被吴广、宋留牵制,周文一路基本上没碰到什么抵抗,反而由于沿路不断有民众加入,及至函谷关外,周文军已剧增至车千乘,卒数十万。

小蚂蚁变成了庞然大物。

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扼崤函之极险,实乃关中秦地的生命保障线,当年山东六国数次合纵伐秦,伏尸百万,没有一次叩开过它的大门。正是有了它,秦进可出关逐鹿,退亦可闭关自保。有人说没有函谷关之险,就没有大秦王朝,这句话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然而,这一次,函谷关被周文轻松攻破了,这座自秦国草创至今,挡住了庞涓、赵武灵王、孟尝君、廉颇、赵奢、信陵君、庞暖等先秦历代名将的千古雄关,竟被一个无名之辈周文轻松攻破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因为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函谷关上竟没有秦重兵把守,只有一群喝茶看报的老同志,根本就是个摆设,结果,秦二世就这么大开家门,把“强盗”给放了进来。

秦二世实在是个只会吃饭拉屎的大草包,关外已经烽火连天了,秦宫内还是一派歌舞升平。告急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秦二世却一概不理,他总以为大秦军战无不胜,只不过区区小寇,还要来麻烦朕,该死!于是关外来的信使一个个都下狱了,罪名是欺君。眼见说真话的都没有好下场,大家也只好对他说些“善意”的谎言:“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

秦二世大喜,继续歌舞升平。

吴起当年在大河上对魏武侯说的那一句“在徳不在险”,实乃千古名言也!

等到周文几十万大军冲进函谷关,一路杀至咸阳城外数十里的戏地(陕西临潼),秦二世才突地惊醒过来,一屁股跌倒在龙座之下,慌道:“奈何?”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群臣无语,不能乱说话,说错了可是要杀头的,安全第一。

而诸将就更不用说了,军界大佬蒙恬之冤死,已经寒透了大家的心,就算一时不敢反抗二世,但也都成了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有机会更是要另寻出路。

关中诸将如此,南北兵团就更别说了!他们拖拖拉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杀进关中帮忙。

这就是一个名将对天下的影响力,谁能想到,蒙恬一人之死,竟导致了大秦帝国整个军界的崩溃。

如此,历史也只得选择一个与军界八杆子打不到的财税官员,来为大秦帝国做垂死挣扎。

至此,我们的主人公章邯终于在历史中现身了,他这个时候,正担任秦“少府”一职。“少府,主掌山泽陂池之税,以给共养,官列九卿。”古代皇帝本人的财务和朝廷的财政是分开的,一般来说,田租归国库,山泽陂池之税与盐铁之利归皇帝,大家各收各的钱也各花各的钱。所以,不仅宫殿与皇陵的修建归少府(注2),其他供应皇帝生活之需的诸官吏,什么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也都是少府的属官。可以说,少府既是朝廷重臣,也是皇帝近臣,还是个油水极多的肥缺。然而章邯却不是一个贪财好利蝇营狗苟之辈,他是当年秦始皇重点培养的一个年轻干部、理财专家与后勤专家,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他想的并不是如何捞油水,而是怎么挽救大秦。

天下一乱,影响最大的便是各地方的租税和渔税,还有谁比身为少府的章邯更了解关外的情况呢?半年来,哪个地方已沦陷,哪个地方仍平靖,他都一清二楚。

章邯说:“今贼众势大,且已迫,要发近县之兵,恐不及矣。骊山役徒甚多,臣请赦之,尽给兵器,使臣率以出击,当可退贼。”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靠咸阳城里的五万中尉军,想要抵挡周文的几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左近几个大县的秦军,虽颇有一些战斗力,但征调也需要时间。偏偏大秦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因为咸阳虽然是秦朝的国都与最大的城市,但它其实是没有城墙的。也许,自它建立起至今,秦人就没想过有人能攻到这里。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周文和后来的刘邦项羽,东方军队从未到达过这里。

所以章邯唯一的办法,只有调动他手下那七十万修皇陵和阿旁宫的刑徒,挑选其中精壮者,发给他们武器,足以跟周文拼一拼。

然而,此唯一之计,后患极大。要知道,七十万骊山刑徒,来自帝国诸郡,不仅有秦人,还有六国之民,这些人由于严苛的秦法而沦为苦役官奴(注3),他们对秦的存亡有何情感而言?只不过为了自由,暂且打这一仗,等到出了关外,必将大量逃回故里。这无异于将无数反抗力量放出了潘多拉的魔盒,天下之乱局就要更乱了!

但章邯和秦二世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万一张楚军攻进咸阳,那什么都完了。留住青山在,后事才可为。这就叫饮鸩止渴,就算是杯毒酒,他们也要一口气喝下去,冒一冒险,博一博!

——来吧,刑徒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战斗,胜利了我就给你们自由!

这七十万刑徒中的六国之民,后来确实应该都跑了。据史书记载,巨鹿之战后二十万投降项羽的章邯秦军,全部都自称是秦人,这些人,应该包括骊山役徒中还没战死的秦人,以及章邯出关后陆续收集的诸郡秦军。这是后话,且不提。

我们看到,章邯实在是个很有勇气的人,当帝国万马齐暗,所有人都在明哲保身,只有章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少府的肥缺,挺身而出,欲挽狂澜于即倒,这是何等的勇气!由于史书缺载,章邯从前有没有带过兵我们不知道,但即使有带,应该也带的不多,否则秦灭六国时不会对他只字未提。那么作为一个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财税官,够胆子带领近七十万政治倾向不明的混杂部队去打这决定大秦命运的一战,这又是何等的勇气!!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公元前209年的九月深秋,张楚军几十万人坐困在戏地收割一空的麦田里饥渴难耐。

在戏水的对岸,已经可以看到咸阳鳞次栉比的宫殿,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各殿之间以复道相连,这些凌空的“立交桥”,以及桥上走过的那些莺莺燕燕的宫女,让周文等人更加饥渴难耐。

是的,章邯那边看似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周文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几十万张楚军,同样是支临时拼凑的混杂部队,双方可谓半斤八两。不过周文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他缺粮。军队扩张的这么快,周文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这么多人,粮食怎么解决?

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攻克咸阳,冲进去抢粮食抢钱抢女人!

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须先面对一个可怕的对手,章邯。

章邯是帝国的财税官和宫廷的后勤部长,他有着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保障后勤能力,一支几十万人的徒役部队,很快被他整编成一个组织严密的战斗序列,经过一番简单的训练与动员后,便大举朝戏地杀来。

这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天下规模最大的一战,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声势极为浩大,然而此战并没有像长平之战那样耗时日久,相反,它胜负分晓的极快,快的令人简直有点可笑。

事实上,双方还未交手,章邯就知道自己赢定了!

所谓刑徒,就是由于秦统一天下之后上马的国家工程太多,秦政府不得不加重秦法,以通过更为繁苛的财产惩罚条款,让百姓有钱的交钱,没钱的交出自由,从而高效的生产出来的犯法官奴。这些倒霉的官奴,本以为此生都要在苦役中度过(注4),但现在章邯赐给了他们武器、粮食与自由,他们就变成了战士、死士,为生存为自由而战的死士。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他们做梦都想冲出关去,逃回阔别已久的故乡,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杀败这些同胞,自私也罢,残忍也罢,没有办法。

秦代号称水德(注5),其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所以当数十万骊山刑徒军与五万咸阳中尉军墨色一片的冲向戏地的时候,整个天地仿佛都被乌云吞噬了一般,情景十分可怖。

周文的杂牌军果然不敌,无论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他们都是业余的,结果,这数十万人就像一支庞大的旅行团,到达景点后就一哄而散,只剩导游周文带着少数人马逃回函谷关外,打回原形,退守到曹阳城(今河南灵宝县北)内等死。

章邯打了胜仗后,并没有急着东出扫灭起义军,因为骊山刑徒军出关后也偷溜了不少,所以,他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扎扎实实从最基础的后勤工作与组织工作抓起,在关中各县征集老兵,整军备战,养精蓄锐,直到他手下拥有了足足二十万精锐的老秦人部队,他才大开关门,浩浩荡荡朝关外杀去。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陈胜接到周文的求援书,又急又怒,连忙命令正在北方略地的老友武臣向西增援。

原来,陈胜派出去抢地盘的四路偏师,就属北路军总指挥武臣混得最好,这家伙只靠着区区三千人渡过黄河,一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到得此时,竟已是坐拥燕赵之地四十馀城、十几万兵马的堂堂武信君了。

然而,武臣的翅膀已经长硬了,他不愿再管老兄弟了,趁着陈胜大军牵制了秦人,咱还不赶紧发展?于是他自立为赵王,并分兵三路,派韩广将兵北略燕地,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就是不遣一兵一卒去救周文。

眼见武臣第一个吃了螃蟹,还吃的挺美,陈胜派出去抢地盘的将军们一个个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以武臣为榜样,或自立为王,或拥立六国宗室之后为王,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陈胜的王令,再没几个听了。

南路军葛婴,平定了九江,立襄强为楚王。

北路军赵王武臣的部将韩广平了燕地,又脱离了武臣,被故燕贵族拥立为燕王。

故齐贵族田儋率众杀死故齐地秦政府官员,自立为齐王。

东路军周市在狄县被田儋打败,只得再回头向西平了魏地,拥立了魏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

这之后,还有楚王景驹、楚怀王心、韩王成、赵王歇等一干六国旧贵族冒出来,抢夺胜利果实。陈胜吴广这些首倡者,反而被边缘化了。

原来王侯将相,也还真是有种的,自周以来上千年的血统政治与阶层固化,岂是你说打破就打破的?刘邦朱元璋这样拥有坚定政治理念的异类。毕竟在少数,三千年也就出了两个。

事实上,如果不是后来项梁、项羽、刘邦这样拥有坚定灭秦信念、志在天下的英雄们站出来,东方六国这些旧贵族恐怕要自己打成一锅烂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想到去灭秦。

派出去的兵,变成了泼出去的水,陈胜坐在陈城内高高的王座上,徒呼奈何!

另外一边,坐困在孤城曹阳内的周文,苦侯援兵不至,又眼见着城下的秦军越来越多,更加是陷入了绝望。

经过近两个月的相持后,曹阳城内外的均衡终于被打破了,章邯开始强攻曹阳城,各种大型攻城武器如云梯、楼车、床弩、冲车蜂拥而上,曹阳这只破烂的小舟顿时陷入了秦军的惊涛骇浪之中。

周文败了,惨败,这不能怪他,如果他带领的是从前那支久经战阵的楚项燕军,或许还有三分胜算,可惜他带的只是一批素质良莠不齐的乌合之众,如何能敌得过这传说中的秦军主力!别玩了,逃命去吧!

周文带着最后几千残兵又溃退到了秦赵边境的渑池,寄望于附近的赵军能施以援手。

武臣命渑池附件各县坚守城池,不要去惹章邯这只猛虎,听任周文自生自灭。

章邯继续围攻渑池,十几天后,周文在绝望中自杀身亡,同时也敲响了陈胜覆灭的丧钟。

这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9年十一月,渑池地区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天地中充斥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

章邯这支大秦劲弩,终于杀出关外,誓要横扫天下,还大秦一个清净世界。

秦二世在度过了心惊胆颤的几个月后,终于收到了章邯大胜的捷报,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总算是吞回了肚子里——盗匪就是盗匪,人再多也没用,看来寡人还真是多虑了啊,让章邯来搞定逆楚的盗匪,再让王离带着上郡的边防军南下搞定燕赵的盗匪,等这个诸事不顺的寒冬过去,大秦的春天还会远吗?

在灭掉周文后,章邯这支弩箭,又朝陈胜的副手吴广激射而去。

吴广和陈胜都有个共同的毛病——骄而无谋。

他们本不是这样的,《史记》上说,当年在大泽乡的时候,吴广还“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呢!可是一旦当了至高无上的王,他们就变质了,对跟着他们一同起义的好兄弟们,他们动不动就摆架子给臭脸,活脱脱一副小人得志的面孔。

一切都是人性使然。陈胜吴广一下子从低级官吏升级为万人之上的王,一点中间过程都没有,换作谁也无法很快摆正自己的心态,情绪失控也就难免了。古人云“骤贵不详”,然也。

如果光是“骄”,那也就罢了,再加上“无谋”,这个人基本没救。

秦失众望,吴广率领着张楚军最强大的主力部队之一,顿兵于荥阳坚城之下数月,以至粮草断绝,士气低落,却仍毫无寸进,此其无谋之一。

周文兵败,吴广却不引一兵一卒救援,坐视章邯出关,灭周文,抄了自己的后路,毫无机变,此其无谋之二。

周文身死,章邯军一至,必与荥阳城内的李由两面夹击张楚军,剑都悬在头上了,吴广却仍坐以待毙,不思后路,毫无布置,此其无谋之三。

吴广此三无谋,归根结底跟周文一样,都是缺乏后勤意识。跟耕战机器大秦与后勤专家章邯打仗,你却不重视后勤,那自然是死路一条。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图:陈胜吴广起义雕塑

吴广是死定了,但吴广的部将们可不想陪着他一起死。他们暗自计议道:“近闻周文军已破,秦兵旦夕将至,我军围攻荥阳,久弗能下,粮草断绝,军心不稳,秦军若至,内外夹攻,我必大败!现不若少留兵队,牵制荥阳,一面悉精兵往御秦军,决一死战,或可得胜。惟是假王骄而无谋,难与计议,不诛之事恐不成。”

说干就干,田臧李归等人于是捏造了一份陈王的圣旨,放在了吴广的面前。

“陈王有谕,假王吴广,逗留荥阳,暗蓄异谋,应即处死!”

吴广抬起头,刚要分辨,脖子一凉,脑袋已经滚落在地,不可置信的神情,兀自凝结在他那张惊愕且茫然的脸上。

死并不可悲,死了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才是真正可悲。

数日之后,陈胜接到了吴广的人头,看着这个昔日战友死不瞑目的双眼,陈胜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属下们不听号令,也不是第一次了,陈胜只得抱着满腔的无可奈何,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代吴广统军。

有人怀疑吴广其实就是陈胜暗自吩咐田臧杀的,证据就是陈胜后来升了杀人凶手田臧的官儿,而且当初他们起兵时主要是靠吴广谋划才成功的,难保日后吴广不会谋划自己。

这个怀疑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时间点不对,如果放在一个月前倒有可能,但如今面对章邯大军攻来,陈胜自己也已朝不保夕,物伤其类,升田臧官,也是无奈之举。

而田臧升官后,大喜,遂令李归率少量兵力留在荥阳城下牵制李由,自己则率领全部精兵向西迎击章邯而去,最后搏一把!

此时的章邯,正在敖仓补充军资粮秣,以逸待劳,等田臧前来送死。

如前所述,自秦帝国建立敖仓之后,关东的几个主要农业区域所产的粮食都会先漕运总汇至此,再转至关中。这第一是因为此处乃鸿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交汇处,水运发达,可以支撑大军在这里打持久战。第二,则是为缓和黄河不能常年航运的矛盾。原来,在荥阳以西,自孟津至三门、砥柱,黄河两岸峡谷耸立,水面狭窄,河流湍急,又有暗礁浅滩,是漕船航运的危险地段,多有毁亡。各条水道的漕船如果同时大量的驶进西行,会出现拥挤堵塞,容易出现事故。且黄河各季节的流量差距很大,对漕运亦有影响。故秦朝在荥阳修筑敖仓,可以将暂时不能西行的漕船卸下粮食,贮存入仓,或者转为陆运,或者等待能够通航时再行装船,不致造成巷道内船只积压堵塞的情况。而鉴于其“会天下粟”之重要性,汉朝统一天下后,又对其进行了重修,并设荥阳敖仓官治理仓务,直属中央。秦汉敖仓规模巨大,藏粮甚多,世人常以敖仓之粟比黄河东海之水(见《淮南子 精神训》)。故秦汉间数次重要的战争,如秦末起义、楚汉战争、诛吕之战、汉文帝平济北王叛乱、汉景帝平七国之乱、赤眉绿林起义,秦汉统治者都极其重视此后勤与咽喉之要地,常遣大将以大军镇守,可立不败之地。

陈胜吴广数十万起义大军为何转瞬即败?

总之,章邯占住了敖仓这个天下粮谷的集散中心作战略大本营,就可以从容支援各路秦军平叛,立于不败之地。看来这干了半辈子的后勤工作,对章邯指挥作战亦颇有裨益。

结果,到最后,田臧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个无谋之辈罢了,他的大军一到敖仓,转眼就被章邯吞没,田臧也凄惨回地府向吴广报道去了。章邯然后一不作二不休,领战胜之军团,毫不休息直接向荥阳扑去。李归等闻臧败死,已似摄去魂魄一般,茫无主宰,见章邯猛攻而来,只得仓惶应战。章邯一改财税官本色,身先士卒,亲领一队精锐陷阵,勇不可挡。城内的李由见援兵已至,也率守军倾巢而出,两面夹击,张楚军大败,主将李归如他的名字般归天了,余部也迅速被扫清。

至此,被围困了将近半年之久的荥阳城,终于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章邯与李由两支秦军主力胜利会师,陈胜的第二支西路军宣告覆灭。

注1:先秦兵阴阳家著作与出土图册(大部分是楚地)中就记载了大量以数术指导军事的内容,包括占星之术、望气之术、听音之术、式盘(罗盘)之术、避兵巫术、诅敌之术(著名的《诅楚文》就属于这个性质)等。

注2: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与铜车马应该就是当时的少府章邯监制的。

注3:根据里耶秦简的资料,迁陵县的刑徒在秦始皇27年(公元前220年)一年就死亡了28人,死亡率高达18.54%,足见其待遇之差。后来章邯二十万秦军被坑杀的惨剧,也与秦人当初虐待六国徭使者与刑徒有关。

注4:在秦始皇陵周围考古人员发现了多处窝棚遗址与刑徒乱葬坑,窝棚极其简陋,刑徒墓地中的尸骨上很多都有铁制的刑具,有的下肢或腰部残断,还有的身首异处,显然是在修陵中被残忍处死的。

注5:秦始皇以周代火德,而秦灭周,水克火,故为水德。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依据阴阳家这一五德始终之学说,秦始皇便又为自己推行严刑峻法提供了一条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