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会专访丨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规 上汽陈虹:应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每经编辑:裴健如

“双碳”“新能源”“智能网联”“芯片”,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2022全国两会建议中的关键词,也是他对于汽车未来的思考。

“一方面,以电动智能网联为特征的汽车新赛道正在加速构筑;另一方面,电动智能网联汽车集成了诸多高新技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将是融合交通、通讯、娱乐、办公、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终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陈虹谈到汽车占据了“新赛道”和“大终端”两大标签,未来,在大陆深入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过程中,中国汽车业将发挥出带动作用。

作为上汽集团“掌舵手”,陈虹也谈到了自己对汽车产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起到带动作用,以及上汽集团如何转型的思考和体会。

两会专访丨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规 上汽陈虹:应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建议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因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大陆碳排放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但在陈虹看来,汽车行业如果想要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化道路,首先需要在全生命周期设立完善的标准法规。“国家虽已颁布顶层设计文件,但面向汽车行业的细则尚未出台。国家层面上还缺少对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专项规划。”陈虹说。

据了解,国家已经将发电、石化、钢铁、有色等行业纳入碳排放管理的重点对象,通过全国碳交易安排的市场化手段。但汽车行业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政策(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及主要零部件的低碳量化核算体系),碳交易体系也未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建立有效的联动关系。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碳排放责任与义务也不是特别明确。关于汽车碳排放核算边界的问题,国内‘官产学研’各界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而在低碳技术和产品环节,汽车的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规划周期较长,在政策和法规尚不明确,汽车产品‘碳排放’数据统计标准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企业对低碳技术研发以及相关设备的投入意愿不足。”陈虹坦言,汽车行业的低碳转型存在诸多难题。

两会专访丨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规 上汽陈虹:应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为此,陈虹建议出台汽车行业低碳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国家碳减排方案中厘清汽车产业碳排放的边界,明确汽车行业碳减排的定位、责任和目标,从而完善有利于汽车碳排放管理和控制的政策,形成汽车产业低碳政策工具箱,并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应用落地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当口,陈虹还提出实现“双碳”目标还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比如,通过提供充电的电费优惠、充电设施安装补贴等,提升消费者购车、用车意愿;逐步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环保认证标准体系(类似于家电节能认证)等,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

保障上游供应链安全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重要基础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电池需求将成倍增长,但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价格也在持续上涨,这进一步压缩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利润,阻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陈虹在《关于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中特别提到了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存在供应保障不充分的隐患。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动力电池原材料就不断攀升。根据上海钢联3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锂电池相关原材料的报价仍在飙升,其中,镍豆上涨14.11万元/吨;钴酸锂上涨35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上涨1000元/吨。

动力电池原材料的涨价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大幅提升,不少主机厂已经开始纷纷上调车型价格。比如,3月10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以及Model Y高性能版从即日起价格上调1万元。

为此,陈虹建议,相关部门应统筹国内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以保证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盐湖锂资源,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全面‘摸清家底’,做好战略新兴能源产业的资源保障。同时,加快盐湖提锂技术攻关、加大力度落实产业化应用,打造双循环的锂资源供给格局。”陈虹认为,保障上游供应链的安全才是保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两会专访丨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规 上汽陈虹:应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陈虹也在建议中提及充电设施同样是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充电设施规模约262万辆,车桩比3:1(含废弃桩)。同时,充电桩领域还存在着居民区建桩难度大、现有充电设施利用率参差不齐等问题。陈虹建议,继续深化用户端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居民区充电设施配建机制,优化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加快落实发改委等部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的措施落地。

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

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下,汽车企业都在加速变革,上汽集团也不例外。在陈虹看来,汽车已从一个以“硬件为主”的工业化产品,逐步成为能够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的移动智能新终端。“能否掌握这样的终端(技术)直接关乎汽车企业的前途命运。”陈虹向记者直言。

为抢占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先机,上汽集团近日宣布为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趋势,将集合集团所有优势资源打造“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组建超万人规模自主研发人才队伍。据了解,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是上汽集团为应对创新转型,投资3000亿元中的一笔重要投资。未来,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将采取新的机制体制,也会加快布局具备快速迭代能力的技术架构平台,加大硬件研发投资,为旗下各个自主品牌提供技术支持。

但为了智能网联产品的商业化落地,陈虹在2022全国两会建议中特别提到,应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

事实上,近年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已经出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两会专访丨呼吁完善自动驾驶法规 上汽陈虹:应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碳核算体系

“但我们也看到,在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等层面,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陈虹认为,在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尚未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

比如,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仍以“人”为核心立法,其中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也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对象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的人”。

“将车辆驾驶负责对象限定为人,实际上是禁止了由人类以外的其它对象(如系统)驾驶车辆,即禁止车辆自动驾驶。”陈虹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这样才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更长远的发展,帮助大陆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