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湾区新动能,深圳新实业。2021年12月底,南方都市报启动了湾区新实业深调研,聚焦新技术、新制造、新产业,推出系列新经济报道,寻找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增长极。

相关报道详见专题:湾区新实业深调研

正在进行时的全国两会,智能车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小米创始人雷军、广汽董事长曾庆红、上汽董事长陈虹等,纷纷建言自动驾驶、缺芯短电、补能网络、汽车数据安全等相关方面的发展。

随着5G、AI、云计算、物联网、“三电”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汽车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简称“四化”)的方向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驶入大众的视野。洞察智能车背后的产业风向,继南都新实业调研团走进比亚迪后,3月4日,调研团再次来到了位于坪山高新区的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简称“北理深汽院”),关注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深圳如何把握百年汽车工业史上弯道超车的机遇。

南都新实业深调研视频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

在调研座谈中,北理深汽院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智能决策技术研究部部长孙超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陆的汽车工业处在跟跑的阶段。但自从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家重视,以及得到全世界不断接纳以来,中国逐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国外处在并跑的阶段。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在中国销售,全球60%以上的锂电池产能在中国,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在走向国外。“未来如何从并跑到领跑,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就成了我们一个重要命题。”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投资200亿,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落地广州花都。

作为大陆科技创新的高地,深圳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一极。以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深圳企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切入智能车的赛道。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而落地坪山高新区的北理深汽院,作为国家级的电动车辆工程实验室,带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共同推动着行业向前。

“造车热”不存在新旧势力之分

“四化”能力正重构车企核心竞争力,变革孕育新机遇

时代在变,历经百年发展史的汽车行业也正处在巨大的变局之中。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来看,经过2015年的前半场厮杀,先后崛起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如今的哪吒汽车、威马汽车等新兴势力也紧随其后。

而在过去的2021年,造车这个词同样频繁出现在许多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新业务中,如华为、腾讯、百度、小米、大疆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它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切入造车赛道,正试图重新定义传统汽车,在业内掀起“造车热”。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新华社照片,上海,2021年4月19日 上海车展开幕 新能源车型受关注 4月19日,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新能源汽车亮相上海车展。

北理深汽院车载网络技术研究部副部长南金瑞在参与交流座谈中指出,汽车作为生活空间的延展,其安全性、舒适性一直以来都是车企关注的重点。当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当中,新技术的革新使得既有的工业标准和流程面临新的挑战。

对传统汽车产业发起攻势的,正是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及相继入局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在调研座谈中,与会专家指出,互联网思维的引入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快的迭代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强的营销能力,也使得软件定义汽车、算法定义汽车成为可能。

不过,孙超认为,纵观百年汽车工业史,实际上不存在新旧势力之分,每10年有就一批新的企业乘着产业升级的东风应运而生。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上汽,90年代成立的广汽,2003年诞生的比亚迪汽车等等。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新华社照片,广州,2021年10月15日 第130届广交会恢复线下展会 这是在第130届广交会上拍摄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0月15日摄)。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四化”能力正重构车企核心竞争力,相比于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降低了造车的技术门槛,使得更多企业可以参与进来。

南金瑞认为:“变革意味有机会弯道超车,有机会淬炼成金,每一次汽车工业的变革都会有新的企业站上舞台。是否可以站稳脚跟,技术水平、用户体验、产品品质、营销手段缺一不可。要想突出重围,品质才是制胜的关键。”

“四化”变革正催生万亿级别市场

整车投资窗口期正在关闭,产业链国产替代涌现新机遇

尽管过去的2021年被外界认为是“自动驾驶落地元年”,但大陆目前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发展仍面临不能入市、不能上牌、不能运营收费、事故责任难认定等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与技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瓶颈,激发自动驾驶领域创新能力。

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信息科技方向研究员徐超强在深调研的座谈中提问,如何看待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场景和成熟度?存在哪些潜在的投资机遇?

孙超认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大陆仍面临缺芯片、缺软件的困境,国产替代存在大量的机遇。同时,车路协同的“中国方案”,从路侧出发,路测设备将催生下一个巨大的市场——智慧道路。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场景中,L4级在园区、无人矿场、港口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值得关注。

“目前制约自动驾驶落地的,主要还是技术、标准和信任度,L5级实现完全无人化还比较理想化,单车智能L4级离我们会更近。”北理深汽院智能决策技术研究部自动驾驶总工程师王博表示,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还需要克服人与系统的信任度问题,是系统负责,还是自己开更安全?

新“四化”正催生造车行业变革,万亿级市场存在哪些机遇?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1年10月20日 北京启动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 10月19日,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北京市亦庄一处测试路段行驶。

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发展智能经济,稳步推进自动驾驶”。而不同于国外单车智能的路径,中国提出了车路协同的“中国方案”,打造车、路、云融为一体的系统。

王博认为,自动驾驶要实现车路协同的“中国方案”,不仅需要聪明的车,还需要智慧的路。而目前车企更倾向于单车智能的路径,把自主权抓在自己手里。同时,投入路侧的设备谁买来单,也还没有清晰的方案。

作为来自创投界的调研团专家代表,徐超强从投资的角度判断,当前造车赛道,整车投资的窗口期正在关闭。不仅是传统的汽车厂商在做电动化转型,还有科技互联网公司也在下场造车,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包括哪吒、威马等造车新兴势力,整车这一块的机会不太多。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缺芯对汽车产能的影响非常大,这也说明了大陆目前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领域还面临着卡脖子的尴尬境地。未来在汽车半导体、传感器、高算力计算芯片等产业链环节,可以发掘更多国产替代的投资标的。

“另外,汽车目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软件定义汽车,不管是自动驾驶的算法,还是这些软件公司,我们也会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徐超强说,目前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未来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全面落地的话,潜在的市场规模一定是万亿级别的。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实习生 白红国

视频:陈嘉欣 邓嘉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