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郑新芳

1994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每每看到这本书或谈起这本书,我都特别兴奋,并忆起敬爱的冰心老人,书名是她给我题写的。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者(左)登门拜访冰心先生,二人在先生书房内愉快地交流,同行者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片。

我在中学时代就爱读冰心的书。她在五四运动时期创作的《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和留学美国时写下的《寄小读者》是我最爱的作品。她用博爱和童心结晶的小诗、散文充满诗美。上世纪60年代,我到北京上大学,凡我能找到的冰心的作品都设法找来读。1963年秋,我们中文系请来冰心先生讲散文创作。讲座安排在中文楼一层东南角的阶梯教室里。当时,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我高兴地提前把消息“走露”给我们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大家都提前去占座位,自然我也占了中间前几排一个好位置。几个班一块听,几百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许多外系的学生也赶来站在后边听讲。冰心在学院领导陪同下步入教室,全体同学起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冰心先生身材不高,但一身合体的墨绿色旗袍,使她倍显秀颀,胸上领口处一只明亮的别针,光彩夺目。其时,她已年过六旬,但使人惊异的是她却像40多岁的人。讲座的题目是“漫谈散文创作”。我们的手里都有油印的她的《一只木屐》《樱花赞》等几篇散文。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记忆早已变得模糊,但迭印在记忆深处的两件印象最深的事却随时可以被打开。一件是她讲散文的定义。她先问同学,一些爱在公众场合亮相的早就跃跃欲试了,争先恐后发言,各执一词,其说不一。冰心总结:大家说得都对,我的看法是:散文不是诗歌,散文不是小说,散文不是戏剧,散文就是散文。教室里爆出一阵轰然大笑,但大家立刻认同了。另一件事,是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发问,说冰心的一篇散文中,在景色描写的画面里写到一点“红”,这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冰心果断地回答:没有。写景就是写景,是怎样就怎样写,觉得那景美就写,我从不人为地去造景。她关于创作的主张给我们很大启迪,这正是她的诗文有无尽生命力的所在。

屈指算来,几十年已经过去,冰心讲课的一幕,画面仍然如当年那样鲜亮。

1993年,我正在保定一中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学校和历届校友共同筹备校友联谊会。当时的保定市委书记侯磊、市委秘书长蔡向阳、校友会会长李松欣和校长郭宗,都非常关心这件事,说学校是百年名校,一定要办好。我当时自告奋勇,接受了请冰心老人为学校题写校名,为校庆题词和担任海峡两岸校友联谊会名誉会长的任务。我知道,找到冰心,她肯定会答应,但苦于不知道她住在何处。我正犯难,在家里念叨,我大女儿说,你给信息费我告诉你。我觉得小孩子在跟我开玩笑,她认真地说,爸,不骗你。我说:行,我付费。她告诉我二莉(我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二女儿郑颐)知道,她们同学常帮学校给冰心转送邮件,老人家就住她们学校家属宿舍。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这样,我知道了冰心的地址。

1993年4月23日,我们驱车进京去敲冰心的家门。那是二楼一个极普通的单元门,门上贴有一张半尺多长的白色竖纸条,上面用毛笔正楷写着四个字“医嘱谢客”。我犹豫了。听说许多老一辈作家、学者见冰心都是很难的,我不免心中嘀咕起来,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敲了三下。门开了,一个女孩开了门说:约了吗?没约不能见。我说没有约,想把情况谈一谈。这时走出一位50多岁穿着俭朴的女同志,也不知是保姆还是先生的女儿。她把我们让进了客厅。我们说明来意,并把提前草拟的关于三项请求的短信交给她。她进了里屋。我趁机打量这没装修过的小客厅,水泥地面,旧式沙发和茶几,蓝花白瓷茶碗。正面墙上一幅中堂画两侧,有一副典雅、笔力遒劲的联语,为清末著名思想家、学者梁任公手笔:

世事沧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梦中飞

上款:冰心女士集龚定庵句索书。下款:乙丑闰浴佛日梁启超。

一会儿工夫,她出来同我们说:现在不能见面,保健医生正在为她治疗,你们的要求她都答应了,过几天你们来取好了,并告诉了我们电话号码,说来前先用电话联系一下。我暗自高兴,我的判断果然不差。我表示了我们深深的谢意。

冰心如此痛快、顺利地答应我们的请求,除了她乐做善事,关心教育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那就是我所在的保定一中,前身是保定同仁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创办人是人民教育家杨绳武,他与冰心是燕京大学同班同学,同仁中学的发展一直得到冰心的关注与爱护。

冰心在1918年从贝满中斋毕业就直升了协和女子大学,学了理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冰心也卷入这伟大的浪潮,她这时写了许多诗文。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北京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校长就是司徒雷登。正是这一年,保定的杨绳武也考取了燕京大学。冰心完成了两年理预科后改上了文科。于是二人成了同学。当时同期学友还有许地山(文学家)、熊佛西(戏剧家)等。1923年6月,杨绳武从燕京大学毕业,毅然选择了教育为终身职业,回到母校——保定同仁高小受聘,预备年假之后任校长,冰心则漂洋过海到美国去留学了。踌躇满志的杨绳武邀燕京大学的学友许地山、许晓航、崔友善等来保定度暑假,他们协助杨绳武办了中学实验班,为他当校长、创办中学做准备。1924年,同仁中学正式创立招生,杨绳武任校长。学校在杨绳武治理下,发展很快,率先在华北实行了男女合校,学校建立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游艺馆。学校设有理化实验室、植物园、动物饲养园、化工厂、汽车修理厂、电影放映队等,学校有华北最早的篮球场,至于环境的优美,正如杨校长谱写的一首歌所描绘的:“弦歌结,雁依依,青云横舍绕斜辉。玉笋暗分春鱼润,琼林还见李花飞。”冰心在1926年夏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生院取得硕士学位,应母校燕京大学的邀请回国任教。1929年6月,杨校长来到母校燕京大学,在未名湖畔,叩响了学成回国的老同学冰心的家门。两位老同学相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关于教育的事要探讨。杨校长在他的中学创办了《仁声》校刊,他提出改刊的意见并请冰心撰写改刊序文,冰心欣然接受,6月8日晨她挥毫写道:

我没有到过同仁学校,我想象的同仁,是个大花园;园丁呢,说起来很荣幸,大半是我的同学们。一进校门,就觉得五色缤纷,应接不暇,而《仁声》月刊,就是万千花朵所发出来的香气。……

同仁中学和《仁声》校刊,在冰心的精心扶持和关怀下,在她的老同学杨绳武的主持下长足发展,在华北乃至全国都有名气。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美国人曾在美国一份杂志上盛赞杨绳武和他创办的同仁中学。学校培养了大批服务于海内外的才华卓异的人才和社会栋梁。杨绳武严谨治学,历经磨难,献身教育,矢志不移,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1968年,杨绳武与世长辞。冰心后来闻听噩耗,十分沉痛,以无比怀念的心情为老同学题词:

杨绳武校长是我在燕京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毕业时荣获斐托斐荣誉金章。他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坚持以“实用的知识,健康的身体,生活的技能,服务的精神”为教书育人的宗旨,一代师表,实堪纪念。

冰心

一九八七、九、三十

冰心先生的题辞和杨绳武校长的半身铜像,陈列在保定一中校史展览室里,成为莘莘学子成材的路标。1993年9月,在杨校长铜像揭幕仪式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校友不禁回忆起冰心作词、杨绳武作曲、曾响彻燕京大学校园的一首歌《小磐石》:

小磐石呀,

坚固些吧,

准备着前后相摧的波浪!

校史馆的师生,在来自台湾的同仁中学老校友的教唱下,引吭高歌。60多年了,这首歌还深深地印在老校友心中,可见冰心在同仁中学的影响之深了。

冰心欣然答应为校庆题辞,题写校名,同意担任学校海峡两岸校友会名誉会长,就不难理解了。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1993年5月3日,我拨通了冰心先生的电话,回答已写好了题辞,约定5月5日下午三点去取。我提了个要求,说老校友们都想念冰心先生,海外校友更想一睹先生风采,我要照几张照片,录个像。说好不要去人太多,时间不要太长,因先生身体一直在医疗中。我们的车在中午赶到中央民族大学宿舍。楼群院落里到处是槐树,油绿的树冠上挂满了洁净的槐花,随着流荡的暖风,满院馥郁芬芳。我们怕打扰先生午休,停车在楼下恭候。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见两位中年人进了先生所在的单元,而且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下来。我断定他们是来拜访冰心先生的,估计也要结束了,时间正好是三点钟,我们便上了楼,正巧那二位从冰心家出门,我们一行四人被让进了客厅。冰心先生坐在书房,听她说:让他们进来吧。书房是一间极普通的房间,靠窗有一张宽大的写字桌,桌的一侧是一张椅子,先生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正坐在椅子里,她的后面是书橱,除摆满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书籍外,玻璃橱里点缀着许多陶瓷或其它材料精致的小玩具、小摆设,可见先生童趣依然。

我们一一同先生握手问候,先生说你们要的字早写好了。她拿给我们看,还问行不行,我说:行,字写得漂亮。她说人老了,字写得不行了。其实她的字真的写得很好,94岁的老人,手不抖,清秀有力,且浑然一体,充满书卷气。我说:先生,在30年前我听过您的讲课,她惊异地说:是么?我还会讲课?我说那是我在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上学时。我叙述了当时的情景,她不住地点头微笑。我询问先生的健康状况,她说马马虎虎,从摔了之后,行走不便,就靠扶着“这个”走路,她用手指桌旁摆放着的一个很亮的金属架,说这个很轻,是一位美国朋友送来的。只见方形的金属架下面有四个轱辘。我又询问了先生的饮食起居和治疗情况,也汇报了学校的发展和准备召开的校庆活动计划。她不时地点头表示赞成。我们又呈上了送她的纪念品,我打开包装盒,向她介绍:这方砚台和两枚镇纸,是用燕子石雕刻成的。燕子石是约五亿年前生活在海中的三叶虫的化石。地壳变动,沧海横流,三叶虫沉积海底,夹杂在各种浮游的生物、泥沙之中。化石剖开磨平便有燕子飞翔的图案。我又加了一句:燕子飞翔是永远的。她听了很高兴,说你们的礼品太重了,太重了。

先生的道德和文章是世人所钦敬的,她将像飞翔的燕子,在历史的长河和文学艺术的画廊永远留有美好的形象。

在我访问冰心的时候,她知道我在中学当校长,曾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回去,要告诉你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好,还要玩好,我就是玩过来的。”当时我激动不已。回到学校在升旗仪式之后向全校师生转达了冰心老人的嘱咐与期望,全校响起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的世纪老人对中国教育的关心和对祖国未来的期待。为此,我曾经在《保定教育报》《保定市报》《河北日报》多次写文章传达冰心先生的见解,阐述教会学生玩的道理。我们今天全国实施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正印证了冰心的主张吗?

冰心先生的青少年确实是玩过来的。冰心说她的童年在烟台度过,那时的营房、旗台、码头、炮台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她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她摘野花被蜜蜂螯了好多次,在山巅水边独往独来,她与小朋友过家家,轮流做饭,相互邀请,她还骑马、划船、打枪。妈妈虽然管她,但爸爸放纵,她说她是爸爸的野孩子,穿男装、不扎耳朵眼,不穿小鞋。在贝满中斋读中学,她喜欢朗诵、讲演、演戏,爬京郊西山她第一个到卧佛寺。冰心说的“我就是玩过来的”,难道不该令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吗!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1994年,河北大学出版社邀集保定市和保定地区的作家,出一套“保定作家丛书”,选定了我的一本《诗美品鉴》。我的这本书所选文章,都是我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关于诗歌欣赏与评论的文字。在一次与冰心见面的时候,我提出请她题写书名,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当我写出“诗美品鉴”四个字时,她看了一下,说“为什么不叫美诗,而是把美放在了后边?”我说我的文章都是谈诗的艺术和巧妙构思的,鲁迅先生谈诗时曾讲到“诗美”,不要扼杀了诗美……我还没讲完,她便说:很好,好!她问我是不是要得很急?我说不急,十天半个月没关系,我说过几天我来取。她说你当校长太忙,我寄过去吧。在我回保定后的第三天就收到了先生寄来的信。信封上她用非常清秀的字写下了我的名字,并冠上“教授”二字,这其实是先生弄错了,我们在中学虽有高级教师职称,但与教授是无缘的。冰心为我题写的书名是在一方带有碎金花斑的宣纸上题写的,“诗美品鉴”四个字注满了浓重的诗意。先生题写的书名和我的文章印在一起,我常自感汗颜,可我又非常高兴,我得到世界著名作家的扶持和鼓励,我要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后来,我把由我编辑的印有先生题写校名、题写校庆贺辞和先生照片的《校庆纪念册》敲门要呈给先生的时候,她已住进了医院……

再后来,我把先生题写书名的《诗美品鉴》一书要呈给先生的时候,先生仍在医院里……

晴天霹雳,从报刊网络得知先生于1999年2月28日病逝。

我珍藏着与先生的合影图片和她为我题写“诗美品鉴”书名的墨宝。

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年了,经常回想起她的慈祥音容和她小客厅里梁启超书写的对联。我在思念之中写了这篇文章,取对联“海岳沧桑”四字和“诗美永存”合成一联,算是对先生的纪念吧。

2022年2月28日

海岳沧桑 诗美永存——纪念冰心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