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作者:知鉴明史

毛主席是大陆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毛主席的思想也是中国思想史中耀眼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思想中体现客观,实践,发展,统一,矛盾,联系等一系列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毛主席

高瞻远瞩,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公然背叛,中国共产党上下成员全都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面临国民党军队大肆搜刮逮捕共产党员,广大劳动群众深受荼毒的局面,毛主席最先看到事态发展的本质:工人阶级手里没有政权。

若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有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中国人民才有话语权。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图片源于网络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汉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除了总结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外,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实践理论。毛主席高瞻远瞩,准确意识到无产阶级只有自己掌握武装力量,才能带领中国群众走出困境。

在影片《建国大业》中,毛主席在与张澜的谈话中这样说道:“说句诛心之论,若不是我们手上有几十万杆破枪,老蒋愿意坐下来跟我们谈么?”可见政权武装如毛主席预想的一样,是中共有资格说话的先决条件。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后来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这个思想的带领下,组织武装斗争,打土豪,分田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后一步步战胜敌人。即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迎来了崭新的生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仍然为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毛主席的远见眼光,不仅表现在大革命时期,在抗战期间,也同样闪耀着光辉。抗战期间,毛主席多次发表前瞻性理论文章,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他总是能事前看透事物的本质,提前知晓事态的发展,好多理论成果就是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唇亡齿寒,援朝解除领土安全问题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随着战争态势的不断深入,美联军的干涉插手,朝鲜领导人带领的北朝鲜军队直接退败到三八线以北,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领土安全。

8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探讨朝鲜内战问题,毛主席在会上就表明态度:“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提防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在适当的时候,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朝鲜”。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了异议:

第一,美国并没有直接出兵侵犯大陆领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先出兵赴朝,局面就很被动。

第二,我们刚刚建国,社会主义政权根基还没有稳固,全国工农业发展百废待兴。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特务,间谍,土匪等一切叛乱都没有肃清。当务之急,是我们更应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不是贸然出头,得罪美国。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差太远,特别是二战期间,美国首次将原子弹这种新型武器用在了作战中,如果美国再次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那给中国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毛主席针对以上三点疑问一一做了答复,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现在还没有侵犯到大陆领土,所以我们才有机会抢先一步,朝鲜是大陆的门户,户破堂危。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如果美国突破了朝鲜,将来从越南,台湾,朝鲜三个方向同时出兵,互成犄角之势,那我们将极其被动。所以援助朝鲜也是为了新中国将来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生存环境。

从后来的态势发展看来,毛主席的论断是正确的。他的先见之明为中国换来了几十年的稳定发展。

至于最后一点,一些人担心美国的原子弹问题,毛主席也微微一笑,坦然处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果然,在这次会议结束的一个月以后,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多次侵犯中国领空,挑衅大陆领土主权。

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整装待发,奔赴朝鲜,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3年,中朝联军最终克服万难,在双方实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运动更进一步说明了毛主席的判断:啥硬也不如自己的拳头硬,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毛主席在多次会议当中强调过此观点,只有自己强,才能站得住脚。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陆面临内外忧患的局面,使得中国的发展步履维艰。

一方面大陆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争刚刚结束,正处于岌岌可危的虚弱局面,人民生活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即使人民有了稳定的生产条件,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共产主义的包围和孤立,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十分低下,几乎没有发言权。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原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建设和经济恢复上面来,可是毛主席再一次显露出独到的眼光---我们要搞核武器。

“惊世一爆,炸得云开见月明”

1945年,美国向广岛和长崎相继投放两颗原子弹,举世震惊,一方面人们欢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指日可待,另一方面,人们震惊于原子弹的威力竟然如此巨大,这一炸,也让大陆的领导人深刻体会到了掌握先进武器的重要性。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毛主席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以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并鼓舞大家说道:“我们不要被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吓到,原子弹的威力不过如此,而且报道很有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嘛。”

可话是这样说,但是这其实是主席在给大家吃定心丸,他内心深刻意识到,我们要想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搞核武器。即使经济再难,也要搞出来。

不久之后,毛主席应斯大林之邀,去了一趟苏联,在苏联参观的过程中,斯大林陪同毛主席一起观看了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看到以后,更坚定了主席要研发原子弹的决心。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毛主席回国后,一直在筹划此事,但是苦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既没有经济支撑,又没有科技经验,所以整个原子弹研发几乎毫无进展。

1954年,赫鲁晓夫代表团访问中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契机,于是他当面向赫鲁晓夫提出了中国需要研究核武器的要求。

在一番交谈以后,赫鲁晓夫当即表示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也是国内大部分反对者内心的真实呼声。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认为: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情况不适合将大量人力物力放在军事建设上,在他看来,这是“劳民伤财”之举,原子弹的研发和制造还在其次,光一个储存,就非常的消耗财力,他觉得中国没必要这样大费周章的做无用功。

另一方面,鉴于中苏的友好关系,双方早有成文条约,一旦其中一方遭到侵略,另一方要给予全力以赴的支持,这种情况表明,只要中苏当中有一个国家有核武器就足够了。

毛主席此时内心是清楚的,所谓的中苏友好关系的前提是“友好”,是因为“友好”双方才能维持目前的关系,而如果有一天中苏不再友好了呢?国际关系社会当中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而且毛主席还意识到,中苏之所以能维持目前的友好关系,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在日益强大,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被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那两国的关系很可能破裂。

1955年,中共中央正式下发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究原子弹。而此时毛主席也劝服了赫鲁晓夫,让他同意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当然,毛主席是有先见之明的,在研究之初就制定了方针思路:“以我们自主研发为主,以苏联的外援支持为辅”。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对的,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科学家带走了所有原子能研究的相关图纸和材料,尽管苏联的行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克服万难,最终于1964年成功实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一声巨响,炸开了笼罩在中国人民头顶的层层阴霾,炸开了世界第三国家人民的心扉,也撼动了美苏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核垄断。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美国也不敢轻视这个曾经给他以沉重打击的东方强国。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这一时期,中苏关系也逐渐冰释,大陆所有这一切主动局面的到来,都跟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正如毛主席说的一样:啥硬都不如自己的拳头硬。

只有自己变得有实力,才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上立足和发言。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朝鲜战争的重要性与乌俄局势的重要性如出一辙

最近看过电影《长津湖》的观众,心中一定有所感慨,战争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为了争夺寸土门户,死这么多人到底值不值得?

我们来看今天的乌俄局势就知道了。可以说今天苏俄局势的演变,更加直接地印证了毛主席提出的这一理论。如果不抢先掌握主动,将来就会变得被动。

可以说今天的乌俄局势,就恰似当年的中朝局势。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泽连斯基(右)

乌克兰这个国家,之前作为苏联共和体成员之一,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从苏联下逃出升天,自立门户。

但是从历史渊源上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纠葛。

乌克兰与俄罗斯分道扬镳以后,双方对黑海战队的处理态度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因为乌克兰南部紧邻黑海,如果俄罗斯将舰队驻扎在这个区域,那会直接影响乌克兰的国土安全。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可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如果不在此处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那就意味着放弃对黑海的控制权,所谓的控制黑海,其实是更好的跟欧盟共和体分庭抗礼罢了。

所以说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讲,正像当年的朝鲜之于中国,乌是俄罗斯面对西方的“门户”。

如果这个“门户”跟自己一条心倒也罢了,可是乌俄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乌克兰频频向西欧示好,又长袖善舞的搭讪美国。对于俄罗斯来讲,乌克兰这个“门户”随时有叛变的风险。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一旦乌克兰叛变,那对于俄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自己家大门口建了战场,会直接波及本土的安全。

我们再来看一下北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1996年开始,北约研究了向东扩进的报告,1999年波兰,捷克加入,2004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加入,2013年黑山加入......

尽管北约一再对俄承诺,不会向东扩张,可是事实表明,这只是欧盟的掩饰之辞罢了,西欧共和体和俄罗斯的联合体的交叉点,就在乌克兰。乌克兰必定是北约东进的最后一站。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所以,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俄罗斯要先下手掌握主动,因为普京如今面临的局势,跟70年前,跟主席面临的局面如出一辙。

俄罗斯如今的做法,再一次印证了毛主席当年的高瞻远瞩。又一次显现了“自己拳头硬”的重要性,还有目光放远,掌握主动权的必要性。

在世界强国屹立之林,已经有中国的一隅之地了,近年来,我们国家不断贯彻“两弹精神”,悉心研发航空航天技术,在科技和军事领域求突破,谋发展。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

一路走来,虽然遭遇了不少艰难险阻,但是中国人民不畏牺牲,勇于向前的精神,永远支撑着我们的继续前行。

历史的经验教育告诉我们:落后是要挨打的,只有不断提高大陆的综合实力,才能使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70年前中朝局势,恰似今日的乌俄局势,毛主席的判断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