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本文导读:俗话说:“树大自然直。”“成才之树不用修。”后来,有些人把这句话引申到孩子面前来:“人大自然成”。这些话有没有道理?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然而,它的问题在于把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代替了对于孩子的必要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人大自然成”的逻辑成长为人才的话,我们还要兴办学校“教育”做什么呢?

其实,在今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就明确了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对于那些推卸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两会”上,安徽省台盟的政协委员集体提交《关于“双减”带来的现象及思考的提案》,提出要让家庭教育尽快成为校园外教育的第二阵地。

安徽省政协委员苏文芳说:“家庭教育要努力激发孩子爱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充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升在校的学习效率。”

“双减”实施半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有效遏制,孩子从校外补习班回归到了家庭。那么,孩子在家的空余时间能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怎么管理?孩子的家庭教育谁来负责?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就目前的家庭教育整体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家长因种种原因不能有效地管理孩子,放任自流的情况比较普遍;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树大自然直”,没必要费心思管理,孩子需要什么,尽量满足就行了。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真的能够这样进行吗?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为了买得自己心爱的玩具,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家里拿走了100元钱。孩子拿钱买玩具的事被父母发现后,并没有在意,只是叮嘱孩子用钱要告诉父母。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当孩子再次拿钱出去玩游戏的时候,被老师发现,并且告诉了家长。这件事后,引起了母亲的警觉,可是父亲却不以为然:把放钱的位置换一下就可以了。

可是,那个孩子后来不但没有“自然直”,孩子的行为反而还越演越烈。当学校再次传来孩子偷钱的消息时,父母也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孩子的父母这才明白: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按着“树大自然直”的规律成长。

这个例子也充分证明:“树大自然直”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好好教育他,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品行端正”的印记。

那么,父母怎样具体实施家庭教育呢?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父母要提升对孩子教育的敏感度

父母的责任绝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只是尽到了“养”的责任,还没有尽到“育”的义务。所以,父母自身要提升对孩子的教育敏感度,知道孩子成长的时候,哪个是“歪枝”,哪个是不需要修剪的枝叶。千万不要该修剪的不修,不该修的乱修。

那么,哪些问题刻不容缓呢?品德问题,习惯问题。具体说,只要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问题,都属于品德问题。比如,孩子对父母是否尊敬,对兄弟姐妹是否关心爱护,与人交往是否懂得礼貌礼仪,是否诚实守信,做事是否善始善终……如果要一一举例,父母不如看一下儒家儿童经典读物《弟子规)。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弟子规》具体列述了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完全可以成为父母教导孩子的准则。

及时修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上小学一年级的明明告诉老师,她的橡皮擦在小聪的抽屉里。老师让明明不要声张,自己会调查一下。当老师问小聪的时候,小聪说那是妈妈买给她的,不是明明的。当老师向小聪的母亲落实时,小聪的母亲表示没有给孩子买过那样的橡皮擦。

后来,在老师和母亲的努力劝说下,小聪承认是自己拿的。此时,老师和母亲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母亲也反思自己总是拒绝孩子提出的要求,导致孩子以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老师和小聪的母亲商量,要让小聪对明明道歉,而且小聪一定要为自己的错误接受惩罚:母亲用苔条打小聪的手3下,以警戒她不可以随便拿同学的东西。

虽然小聪的手很疼,但她记住了一点:不能随便拿同学的东西,不是小聪的老师和母亲小题大做,而是及时修剪孩子长出的“斜枝”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任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遵循“慎于始”的原则。

当发现孩子的问题后,父母要及时引导更正,态度上的轻重缓急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口服心服地接受父母的教导,并且不再犯错。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难察觉到孩子的所有问题,往往都是孩子的问题让父母感到无奈时,父母才会想办法解决。当父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时,除了告诫孩子之外,更要以身作则,用耐心帮助孩子改变。当然,在平时,父母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对的事情,坦坦荡荡,不可有欺瞒他人的心。

孩子的某个“枝叶”已经长歪了很久,想要帮他剪掉的时候,父母定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孩子立刻改掉坏毛病。坏毛病的养成需要时间,坏毛病的去除依然需要时间。

【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因此,父母先以身作则,再用心慢慢帮孩子转变。只要父母以柔和且威严的态度严格要求孩子,孩子一定会把养分集中到“主枝干”,朝着高大直立的方向成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