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作者:吴季子

对于古巴的初印象,那就是它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中国和古巴是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当然,我对于古巴的印象是源于那幅漫画“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一场古巴导弹危机震惊了世界,这是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最激烈的对抗,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也因此写进了历史课本里。

许久不再提及的古巴,当我翻开刘骁骞的纪实作品《飓风掠过蔗田:一个中国记者的古巴见闻录》时,一场古巴风情见闻的习习暖风迎面扑来。作者刘骁骞曾九次深度探访古巴,曾经经历过古巴诸多的历史事件,也试着将古巴的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将一场场古巴之旅展现出来。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飓风掠过蔗田:一个中国记者的古巴见闻录

刘骁骞对于古巴的初印象是来自一部古巴电影《草莓与巧克力》,听名字就以为是美食电影,但实际上是异性大学生之间的故事。刘骁骞提到,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电影里颜色与味觉的意象。两个人在街头吃着冰淇淋,艺术家点了草莓的口味,大学生点了巧克力口味,强烈的视觉与味觉碰撞,让作者对那冰淇淋久久不能忘怀。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书中《草莓与巧克力》的剧照

偶然的时候,刘骁骞乘车经过哈瓦那的广场,他看到好多的人在炎炎烈日下排队买东西,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一探究竟,原来是那是“葛蓓莉亚”冰淇淋店。当得知是《草莓与巧克力》中的冰淇淋店的时候,他更想要试试看,那初印象里的古巴味道。

“葛蓓莉亚”冰淇淋店来源于古巴的革命胜利后的1966年,创始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目标是打造口味丰富的本土冰淇淋品牌,对抗美国的产品,品牌的名字来源于他的妻子喜欢的芭蕾舞剧《葛蓓莉亚》,很快,这个属于古巴的冰淇淋店不仅上了电影,而且还是把业务延伸到委内瑞拉。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芭蕾舞剧《葛蓓莉亚》剧照

可是,事与愿违,作者心心念念的冰淇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家古巴老字号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无论如何,冰淇淋带来的第一印象永远留在作者的心中,那视觉与味觉的冲击,也给作者留下好奇的心理来这个国家一探究竟。

古巴留给人的印象里少不了一只雪茄的存在,初次拜访古巴的人都会感觉到雪茄的存在,就像是刘骁骞所提到的,雪茄就像是一个个如影随形的密探。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雪茄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古巴的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唯独雪茄受到打击最小,那是因为古巴是雪茄的原产地之一,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刘骁骞跟随贡萨雷斯,他是古巴雪茄最佳生产奖的得主,他们走在田间地头上,踩在松软的土壤上,看到一颗颗排列整齐的植株,一起跟随大师级的卷烟工学习卷雪茄。看似一根普通的雪茄,背后却凝结着卷烟工的心血,如果仅仅站在一旁去观看,确实无法看清雪茄是如何卷成的。

这样的古巴,你见过吗?

古巴雪茄厂

在手忙脚乱地卷完两根烟之后,刘骁骞感慨道,一根好的雪茄追求香气、味道和可燃性之间的平衡,虽然它无法通过刻度表现出来,但是却是通过雪茄工的手感来判断的。古巴被认为是雪茄的发源地,它的最佳雪茄产地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但如今也面临着窘迫的困境,古巴一半的耕地闲置或者休耕,有人问,用来种雪茄不可以吗?然而并非所有耕地都适合种雪茄,更何况还有分配上的顾虑。雪茄的采摘和制作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机器会破坏烟草天然的香气。

走进沉寂而又神秘的古巴,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从国营的冰淇淋店走到雪茄厂,这个被诸多历史因素缓缓包围的国家,也想突破窘迫的困境,平静的表面之下,也隐藏着热忱与生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