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东西比生命更为重要,比如义气、众生、清白,所以会有“以死明志”,有“以尸谏回天听”,有《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之言:“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还有1987年发生于美国数万观众面前的那一场自杀直播。

自杀的人是罗伯特·巴德·德怀尔,他出生于1939年,经过半生奋斗后于1981年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财政部部长,拥有政治地位的同时,也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属于站在金字塔的人物,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当然老话也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财政部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肥得流油的部门,很多人进去以后会立即把持不住,动一些小心思小手段,企图捞点什么,不过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既然已到这个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做这些事,他就这样成为里面的一股清流,也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1986年宾夕法尼亚州官员发现,因为扣税错误,一些人多支付了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联邦税,而负责计算税款的律师协会,是罗伯特·巴德·德怀尔上任后公开招标引进的,随后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收到一封举报信,对方称该律师协会贿赂罗伯特来进行不当竞争。
因为案件重大,法院很快就受理了这个案件,联合各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和整理后,确认罗伯特确实存在收受贿赂的情况,其后还查明了很多其他的所谓罪行,其中包括敲诈勒索、邮件诈骗、伪证和州际运输罪等,总共11项罪名,简直罄竹难书!
这些罪名虽然不至于让罗伯特·巴德·德怀尔获得死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2015年才暂停死刑,当时还有死刑),不过数罪并罚以后,以美国法律终身监禁就是终身监禁,几十年判刑就是几十年牢房之灾的实在,这对于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来说,和死刑也差不多了。
当时法庭上联邦检察官暗示罗伯特·巴德·德怀尔,只要他认罪,并且辞职,供认出其他人,那么他就不用面临55年监禁和30万美元的判决,可能会从轻至有期徒刑5年,可是这个“暗示”中不怀好意的部分更多,罗伯特·巴德·德怀尔当然不可能答应。
他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他说他从来没有帮助过律师协会,也没有收过律师协会的钱,到处找人为自己辩解,不过因为证据十分详细,证人们也直指他存在罪行,非要罗伯特·巴德·德怀尔不能翻身不可,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有些孤立无援,说什么都像是死鸭子嘴硬。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他其实可以接受那位联邦检察官的暗示,不过没有做过的事情怎么能承认?罗伯特·巴德·德怀尔到最后都没有认罪,也不肯辞职,但他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眼看着就要被扣上一顶不属于自己的帽子,他做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事情。
他在案件判决之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众多的记者到场,那一天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是很紧张的,没有人在做了这样的选择之后不会紧张,他磕磕巴巴地念完了新闻稿,在众多人觉得索然无味,觉得他又是在狡辩,然后陆陆续续离场的情况下,他掏出了一把枪。
现场顿时一阵哗然,大家以为他是想要报复社会,因此纷纷上前想把他的枪抢走,不过被罗伯特·巴德·德怀尔阻止了,他让大家不要靠近,在最后一次重申了清白以后,在大家的注视下,在无数镜头下把枪口塞进了嘴巴,就这样没有给大家任何反应机会地扣动了扳机。
随着一声枪响,罗伯特·巴德·德怀尔砰一声倒在了地板上,当时现场是鸡飞狗跳,大家都不敢相信发生在面前的这一幕,电视机前的众人也是一阵心惊肉跳,之后才有人反应过来叫救护车,不过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根本没有被抢救过来的可能性,那一枪是必死的一枪。
但是起初,并没有人觉得罗伯特·巴德·德怀尔这是以死明志,大家都觉得他是畏罪自杀,觉得他是不想进监狱,觉得他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获得128万元的遗嘱抚恤金才这样,还因为很多孩子产生了阴影而控诉他,那么罗伯特·巴德·德怀尔真的是非法官员吗?
多年以后,有人拍摄了罗伯特·巴德·德怀尔的纪录片,曾经让罗伯特·巴德·德怀尔无话可说、罪无可赦的证人之一,当着镜头的面承认自己做了伪证,撒了谎,“正义虽迟,但到”,罗伯特·巴德·德怀尔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