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作者:惊鸿似人间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七言古诗是宋朝诗人李禺所做。格式工整,循规蹈矩,遵循了唐宋诗词韵律书写规则,描写了两地分居的夫妻互相思念的情义。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之处,用词形象,首位押韵,整首诗句两两相对,读着朗朗上口。然而就是这首诗,被称为中国千古第一奇诗。

原来,这首诗倒过来读也一样符合诗文格式规律,既没有违和之处,却表达了与正着读它不同的含义。

我们倒着读它是这样的: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顺着读时,读者看到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男子,眼巴巴地望着家乡的方向,独自一人饮酒,酒壶里的酒都被他喝光了。

因为路途的原因他和家人被分离了,他想写信表达相思之情又不知道怎么下笔。寄过去的信久久都没有得到回信。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守着漫漫长夜,想念着家中的妻子和孩子。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倒着读时虽然也表达了相思之意,但意思却变了:妻子和孩子在家里想念着远方的丈夫,漫漫长夜里只有妻子一人守望,寄过去的信好长时间了都没有得到回信,分离了这么久,都怪遥远的路途阻断了两人的相守。

满腔的相思之情已构思成诗又不好意思下笔写出来,端起酒杯想一醉方休又担心酒壶里的酒喝光了拿什么来消愁。心里知道他也在想自己,山水阻隔,只能和他遥遥相望了。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相同的相思不同的愁绪,男子豪迈奔放,女子多情含蓄,词组不同意思就会发生变化。

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让人深究的含义,不管怎么去读,他表达的意思都很完整,这也是此诗的精妙之处。

作者写诗背景

据传此诗的作者李禺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但因为公务被调往外地,孩子还小,妻子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李禺只能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去外乡上任。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信件往来也是有驿站公差骑马传送,所以家书传递需要很长时间,一份信被送到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再拿到回信又是很久。

年轻的李禺离开温柔贤惠的妻子,在人地生疏的异乡深感孤独。每每深夜想到妻子和孩子就以酒消愁,他知道妻子和孩子也很想念他,每次写信回去又很久得不到回信,于是他的家书写了一封又一封,长久的相思无处发泄,就把它们表达在文字上。于是经过多番研磨,便写出了这首诗。

李禺本人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这首寄托相思之情的家书,成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作品,他带给人的惊艳延续了一千多年。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在阅读这首诗词时,我们不由得感叹古人文学造诣的深厚,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写不出这样的传世佳作。

古人善于一字多用

运用现代文的我们,惯于用最直接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便是诗词歌赋,也不会像古人一样去咬文嚼字了。

古代诗词之所以精辟,也许和当时的文化发展历史有关,毕竟那个时候文字也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字反复利用表达多种意思,没有现在我们可以有这么多的选择。

中国汉字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变过程,最早的甲骨文只是象形字,形声字很少。到了商周时期,文字才出现了简单的笔画,经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后演变到现在的文字。

现今出版的新华字典收纳的常用汉字有七千多个,虽然有迹可循的汉字有近十万个,但能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也就不到一万字,那么在远古时代,常用汉字的数量是不多的,于是先祖发明的一字多用,一字多意,让我们后代进行无穷无尽的探索。

诗词的发展过程

大陆最早的诗词出现在诗经里,经过春秋时期百家齐鸣,楚辞在战国产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离骚》至今被传唱。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后来汉赋,乐府诗继续发展,在唐朝时期形成格律诗。宋之后出现的新的形式便是宋词,文字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现代诗就有多种形式可选择。

李禺做的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这样的诗词格式在唐宋时期盛行。七言律诗是古诗词的一种体裁,它需要诗词的每句话有七个字,整首诗有八句话。这八句话中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末尾的一个字必须是同一韵律。

而单个的这句话要和它对应的前面的一句话押韵,对应诗词的平仄规律。李禺的这首诗里“知,诗,迟,儿”“孤,独,壶,枯”都严格的符合规则。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这种诗词格式也被称为回文诗。回文诗在西晋之后就被许多文人采用,它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字体裁,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它以单个文字为主,又用语句的顺序为重要手段,来表达特殊的意思,让人有意犹未尽的美感,喜欢反复斟酌理解诵读。

回文诗的小故事

回文诗的创作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伙子娶了一位文采卓越的女子做妻子,两人互相敬重,恩爱有加,但在古代体制下,男子三妻四妾是常事。

当小伙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小妾时,与小妾卿卿我我,忘记了之前和妻子的恩爱。男子要去外地,带了小妾一同前往,却把妻子留在家里独守空房。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妻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又妒又气,恨丈夫太无情。在空虚抑郁的日子里,她写了一首长长的诗,一字一字绣成了一副五彩锦绣图。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超今。

妻子通过诗词描述了两人从最初的感情敦厚到后来的形同陌路,从夫妻二人恩爱似火到后来丈夫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得无情,既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忠贞不渝永不变心的决心,又鞭笞丈夫忘记做人的基本准则,忘记了忠孝礼仪和人情冷暖。

千古第一奇诗: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想念丈夫

丈夫看后惭愧不已,立即从家里接来妻子,二人团聚,从此恩爱如初。

这则故事和李禺写诗背景稍有相似,夫妻二人都是分隔两地。不同的是,李禺的诗明了易懂,格式严谨,更符合规则,表达的也是共鸣式的情感,所以更受大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