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作者:驚鴻似人間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别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這首七言古詩是宋朝詩人李禺所做。格式工整,循規蹈矩,遵循了唐宋詩詞韻律書寫規則,描寫了兩地分居的夫妻互相思念的情義。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乍一看沒什麼特别之處,用詞形象,首位押韻,整首詩句兩兩相對,讀着朗朗上口。然而就是這首詩,被稱為中國千古第一奇詩。

原來,這首詩倒過來讀也一樣符合詩文格式規律,既沒有違和之處,卻表達了與正着讀它不同的含義。

我們倒着讀它是這樣的: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别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順着讀時,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遠離家鄉的男子,眼巴巴地望着家鄉的方向,獨自一人飲酒,酒壺裡的酒都被他喝光了。

因為路途的原因他和家人被分離了,他想寫信表達相思之情又不知道怎麼下筆。寄過去的信久久都沒有得到回信。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守着漫漫長夜,想念着家中的妻子和孩子。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倒着讀時雖然也表達了相思之意,但意思卻變了:妻子和孩子在家裡想念着遠方的丈夫,漫漫長夜裡隻有妻子一人守望,寄過去的信好長時間了都沒有得到回信,分離了這麼久,都怪遙遠的路途阻斷了兩人的相守。

滿腔的相思之情已構思成詩又不好意思下筆寫出來,端起酒杯想一醉方休又擔心酒壺裡的酒喝光了拿什麼來消愁。心裡知道他也在想自己,山水阻隔,隻能和他遙遙相望了。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相同的相思不同的愁緒,男子豪邁奔放,女子多情含蓄,詞組不同意思就會發生變化。

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有着讓人深究的含義,不管怎麼去讀,他表達的意思都很完整,這也是此詩的精妙之處。

作者寫詩背景

據傳此詩的作者李禺與妻子感情非常好,但因為公務被調往外地,孩子還小,妻子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李禺隻能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去外鄉上任。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古時候交通不發達,信件往來也是有驿站公差騎馬傳送,是以家書傳遞需要很長時間,一份信被送到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再拿到回信又是很久。

年輕的李禺離開溫柔賢惠的妻子,在人地生疏的異鄉深感孤獨。每每深夜想到妻子和孩子就以酒消愁,他知道妻子和孩子也很想念他,每次寫信回去又很久得不到回信,于是他的家書寫了一封又一封,長久的相思無處發洩,就把它們表達在文字上。于是經過多番研磨,便寫出了這首詩。

李禺本人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這首寄托相思之情的家書,成了後人學習和研究的作品,他帶給人的驚豔延續了一千多年。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在閱讀這首詩詞時,我們不由得感歎古人文學造詣的深厚,沒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寫不出這樣的傳世佳作。

古人善于一字多用

運用現代文的我們,慣于用最直接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即便是詩詞歌賦,也不會像古人一樣去咬文嚼字了。

古代詩詞之是以精辟,也許和當時的文化發展曆史有關,畢竟那個時候文字也在發展過程中,一個字反複利用表達多種意思,沒有現在我們可以有這麼多的選擇。

中國漢字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演變過程,最早的甲骨文隻是象形字,形聲字很少。到了商周時期,文字才出現了簡單的筆畫,經過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後演變到現在的文字。

現今出版的新華字典收納的常用漢字有七千多個,雖然有迹可循的漢字有近十萬個,但能被大多數人知道的也就不到一萬字,那麼在遠古時代,常用漢字的數量是不多的,于是先祖發明的一字多用,一字多意,讓我們後代進行無窮無盡的探索。

詩詞的發展過程

大陸最早的詩詞出現在詩經裡,經過春秋時期百家齊鳴,楚辭在戰國産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離騷》至今被傳唱。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後來漢賦,樂府詩繼續發展,在唐朝時期形成格律詩。宋之後出現的新的形式便是宋詞,文字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多。現代詩就有多種形式可選擇。

李禺做的這首詩屬于七言律詩。這樣的詩詞格式在唐宋時期盛行。七言律詩是古詩詞的一種體裁,它需要詩詞的每句話有七個字,整首詩有八句話。這八句話中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末尾的一個字必須是同一韻律。

而單個的這句話要和它對應的前面的一句話押韻,對應詩詞的平仄規律。李禺的這首詩裡“知,詩,遲,兒”“孤,獨,壺,枯”都嚴格的符合規則。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這種詩詞格式也被稱為回文詩。回文詩在西晉之後就被許多文人采用,它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字型裁,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複詠歎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産生強烈的回環疊詠的藝術效果。它以單個文字為主,又用語句的順序為重要手段,來表達特殊的意思,讓人有意猶未盡的美感,喜歡反複斟酌了解誦讀。

回文詩的小故事

回文詩的創作還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夥子娶了一位文采卓越的女子做妻子,兩人互相敬重,恩愛有加,但在古代體制下,男子三妻四妾是常事。

當小夥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小妾時,與小妾卿卿我我,忘記了之前和妻子的恩愛。男子要去外地,帶了小妾一同前往,卻把妻子留在家裡獨守空房。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妻子一個人呆在家裡又妒又氣,恨丈夫太無情。在空虛抑郁的日子裡,她寫了一首長長的詩,一字一字繡成了一副五彩錦繡圖。此圖八百多字,無論反讀,橫讀,斜讀,互動讀,退一字讀,疊一字讀,均可成詩。可以讀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貫古超今。

妻子通過詩詞描述了兩人從最初的感情敦厚到後來的形同陌路,從夫妻二人恩愛似火到後來丈夫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得無情,既表達了自己對丈夫忠貞不渝永不變心的決心,又鞭笞丈夫忘記做人的基本準則,忘記了忠孝禮儀和人情冷暖。

千古第一奇詩:正着念是丈夫想念妻子,倒着讀卻是妻子想念丈夫

丈夫看後慚愧不已,立即從家裡接來妻子,二人團聚,從此恩愛如初。

這則故事和李禺寫詩背景稍有相似,夫妻二人都是分隔兩地。不同的是,李禺的詩明了易懂,格式嚴謹,更符合規則,表達的也是共鳴式的情感,是以更受大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