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

《枯树赋》仅有刻本传世。款题贞观四年书。共三十九行,计四百六十七字。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书势倚正纵横,错综变化,《听雨楼帖》、《玉烟堂帖》、《戏鸿堂帖》、《邻苏园帖》等均收入, 而以《听雨楼帖》所刻为精。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杭州)人。贞观时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又曾任河南县令,故人称褚河南。褚遂良书法师欧阳询、虞世南,上溯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等。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

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

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

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

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鲠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逐渐巩固。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抑制,他的字给人骨肉分量均衡、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的感觉,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超清欣赏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神品|自创“褚体”:倚正纵横,错综变化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