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神品 | 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褚遂良行書《枯樹賦》。

《枯樹賦》僅有刻本傳世。款題貞觀四年書。共三十九行,計四百六十七字。

褚遂良行書《枯樹賦》,書勢倚正縱橫,錯綜變化,《聽雨樓帖》、《玉煙堂帖》、《戲鴻堂帖》、《鄰蘇園帖》等均收入, 而以《聽雨樓帖》所刻為精。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錢塘(杭州)人。貞觀時曆任谏議大夫、中書令等,又曾任河南縣令,故人稱褚河南。褚遂良書法師歐陽詢、虞世南,上溯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世傳褚遂良楷書有《雁塔聖教序》、《同州聖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師碑》、《伊阙佛龛碑》、《倪寬贊》等。

褚遂良研習多種字型并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人稱“褚體”。

褚遂良的楷書作品出現前後兩種不同的風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師碑》書體大緻相同,均用方筆,起筆露鋒,鈎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保持了歐、虞的書體特色。

在風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書寬綽典雅的結體特點和歐陽詢楷書鋒利剛勁的運筆特點。同時,将他們瘦長的字形進行了壓縮。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僅殘留北碑的影響,而且在運筆和結體上,大量摻入了隸書的體勢,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選擇性的吸收創新、化為己用。

《房玄齡碑》和《雁塔聖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一個峻整嚴饬,一個空靈飛動,在用筆上由以骨取勝的平直二分筆轉向以筋取勝的一、二分筆兼用,筆畫起伏多姿,跌宕有緻,曲筆兼用,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其總體結構方中見扁,多見橫勢,寬綽而見虛靈之氣,此乃從隸書中來。

此帖撇捺開張,線條對比強烈,時而纖巧,時而厚重,時而疏密有緻,時而筆勢翻飛,波折起伏,巧于變化。

此帖結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變化多端,不落蹊徑,運筆牽絲暗連,速度極快,俯仰呼應,各有所據,氣息盈滿,妙筆生花。書家以不可羁勒之筆,使轉細微,擒縱自如,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隸之美。

褚書的新規範一出,天下競相學仿,成為一時風尚。直到武周極盛時期,雖然褚遂良人已過世,官爵也被剝奪,但其在書法上的名望不減,并以其率直鲠亮的人品和遒媚飄逸的書品被後人傳頌,褚遂良的唐之“廣大教化主”的地位逐漸鞏固。

初唐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衆家之長,不被前輩們抑制,他的字給人骨肉分量均衡、剛柔并濟、清朗秀勁、英俊潇灑的感覺,力和美、骨與韻趨于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梁,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後世書法的延續和創新提供了借鑒。

褚遂良行書《枯樹賦》超清欣賞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神品|自創“褚體”:倚正縱橫,錯綜變化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