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帮80多岁奶奶重置手机密码后 11岁男孩给网游充值3万余元 曾10分钟连续充值9笔648元

作者:华商报
帮80多岁奶奶重置手机密码后 11岁男孩给网游充值3万余元 曾10分钟连续充值9笔648元

短短10分钟,这个11岁孩子向网络游戏充值了9笔648元。

男孩几个月向三款网游充值3万余元

今年2月3日,西安市民李先生的亲戚来家中拜年,亲戚家23岁的女儿在和他家11岁的儿子森森(化名)聊天时,发现森森用他奶奶的手机玩一款名为“原神”的游戏。李先生说,“亲戚家孩子说原神挺花钱,我就起了疑心。”2月4日凌晨,他接到亲戚的电话,对方称无意间查了森森奶奶手机的微信支付记录,发现森森用奶奶的手机给多款网络游戏充值了3万余元。2月6日,他找朋友帮忙查询充值记录,同时联系游戏公司进行退款,“除了原神和心动网络,朋友联系的游戏公司均称‘游戏是从华为商城充值的,退款需要联系华为商城’。”根据李先生提供的支付明细显示,2021年9月11日至10月16日,森森先后在华为商城充值了忍者必须死3、迷你世界、葫芦娃3款游戏,花费17479.2元;2021年9月11日至2021年11月27日,向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游戏充值6788元;2022年1月29日至30日,向米哈游的原神游戏充值6068元,合计30335.2元。

李先生说,2月8日,他向米哈游申请了“未成年人消费申诉”,但始终没有回复。2月16日,心动网络在核实充值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消费后,分21笔退款6638元。2月中旬,华为平台联系他,称可以退8000余元,被他拒绝,“孩子在华为平台充值了3款游戏,花了1.7万余元,他们只退8000余元,我肯定无法接受。”

支付记录显示游戏充值共支付119笔

3月8日上午,华商报记者见到了李先生和森森。李先生拿出了森森奶奶的手机,记者发现,该手机个人信息中的昵称为“老教授”,绑定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森森爷爷的身份证。微信转账记录中,除了游戏充值,没有其他付款记录,2021年9月支出84笔,共计19214.2元;2021年10月支出22笔,共计4405元;2021年11月支出1笔,共计648元;2022年1月支出12笔,共计6068元。其中2022年1月29日下午5时26分至37分,账户连续充值了9个648元。

“我也没想到会充值了这么多钱,怕爸爸知道后会打我。”森森说,去年八九月,他在奶奶家时,奶奶忘记了手机支付密码,便让他帮忙重新设置,“那时我记住了奶奶的密码。”9月11日,他只是想试着看能不能充值,没想到输入支付密码后,很轻易便完成了支付,之后他越来越大胆。他玩的几款游戏都是同学、朋友推荐的,充值比较多的是原神、忍者必须死3,“原神是为了抽SSR的角色,忍者必须死是为了买角色、买道具……”今年1月29日下午5时30分许,他想在原神里抽张SSR角色,就一直在充值,“具体也不知道充了多钱。抽一次没抽到,就想再抽一次……”回忆游戏充值的经历,森森直言,“很后悔,奶奶、爸爸一直教导我不要玩游戏,但我没管住自己。”

李先生说,森森平日很乖,他一直不允许森森玩游戏,所以孩子一般都是到奶奶家,用老人的手机玩。此前,他每次看到电视上讲关于游戏充值的新闻,都会提醒森森不要“玩游戏充值”,孩子也一直回复“不会充值”。今年2月4日凌晨1时,他得知森森先后充值3万余元后,感到非常意外,“我给他强调了太多次不要充值游戏,不要玩游戏,没想到……”

华为客服:手机认定为成年人

退还8490元是出于人文关怀

3月8日中午,李先生当记者面拨打了华为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说,森森是用成年人的账号进行的充值,华为方面愿意与家长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华为方面的工作人员与游戏方核实并多次协商,他们愿意退还消费金额8490元,“李先生当时拒绝了提议。后台显示,2月11日,李先生的申诉结果为‘退款申诉不通过’。”随后,记者表明身份,客服人员说,“因为您的问题比较重要,这边会尝试反馈,由专人进行处理。”

李先生随后拨打了米哈游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说,米哈游的问题处置是需要预约时间的,李先生预约了3月8日下午4时许,只需等待专员回复即可,“问题该如何解决,会由专员和您谈。”随后,记者表明身份,客服人员说,具体处置意见将由专员进行回电,记者的采访要求他们已经登记,后续也由专员进行回复。

下午5时,华为平台宋姓负责人回复称,李先生孩子森森充值游戏用的是成年人认证的手机,他们无法判断充值行为是否为未成年人所为。谈及“华为商城如何研判充值行为为未成年人消费”,宋姓负责人说,他们只能通过华为的手机认证系统判断,“如果家长可以提供相关的支付记录,他们可以进一步申请,无法保证是否可以全额退款。”

3月9日下午5时许,宋姓负责人回复称,尽管李先生提供了完整的微信支付记录,但上级并没有通过进一步申请,“我们判断充值行为非未成年人消费的依据是使用手机的认证是成年人,退还8490元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馈给李先生。他说,他的父母今年80多岁,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一个连买菜都不用微信支付的80岁老人,怎么可能通过微信进行连续的大额充值?”他补充说,“华为单纯以手机认证是成年人,就判断充值行为不是未成年所为,非常不合理。我认为华为这种态度、行为非常没有社会责任感。”

另外,据李先生说,3月8日下午4时许,米哈游客服联系了李先生,并和森森沟通了情况,但依然没有提供解决方案,“他们让我等专员回复,我都等了1个月……”截至发稿,米哈游未向记者回复。 华商报记者 张鹏康/文 赵彬/图

买来板材还未装修就脱胶

客户:要求退一赔三 厂商:免费更换,可适当补偿

市场监管局: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就立案调查

本想着购买大品牌的板材装修能够环保可靠,可让榆林的侯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板材送来还没有开始装修,就出现了脱胶情况。

上万元买的板材

还没安装就出现脱胶

“日前,我在网上搜索发现大王椰板材的宣传,主打绿色环保,也是知名板材。”侯先生说,之后他在榆林麻地湾建材市场大王椰品牌经销商处实地走访后,决定购买厂家一批板材,通过微信转账付款1.32万元。

随后木材厂按照侯先生家的尺寸对板材进行裁切并送到侯先生家。

侯先生偶然间发现其中一块板材出现脱胶现象。“我之后仔细检查发现,出现脱胶的不止一块板材。”侯先生发现问题后便和经销商沟通协商解决,但对方只承诺将出现问题的板材进行更换。“如果柜子等都做好了再出现脱胶问题,谁来承担?”

3月8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侯先生家看到,因板材出现脱胶问题,侯先生家的装修进度已经被迫中止。“我当时把情况投诉至榆林市市场监管局。要求经销商退货并对耽误工期的情况进行处理,但事情已经过了20多天仍然没能处理。”

据了解,大王椰隶属于杭州大王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品牌家居建材连锁企业。

大王椰板材榆林总代理:与客户协调过但没有成功

3月8日,记者致电大王椰板材麻地湾经销商负责人陈侯林,他表示之前这个事情协调过,但没有协调成功。“大王椰厂家也承认这个事情,承诺把脱胶的给换了,但是双方没有协调成功。”陈侯林说,。

大王椰板材榆林总代理负责人王林慧表示,刚开始出现脱胶的板材只有三块,他们安排人员把这三块给客户换了,但是客户提出退一赔三的要求,他们没有办法答应。“最后客户投诉到榆林市市场监管局,我们也提供了营业执照、检验报告、合格证、产品批次等证明。”

“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情况,我还提出客户出现脱胶的板材我给客户更换,也可以适当地给客户补偿一点,但是客户不同意。”王林慧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板材切割之后送到客户家,木工师傅就应该尽快安装,安装后螺丝固定就不会出现脱胶情况,侯先生的板材在房间内放置的时间越长,板材出现脱胶的情况就会越多,后续如果通过法院判决,无论判决结果是啥,他都会承担,但不会再和客户私了。

对此,榆林市市场监管局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接到了投诉,现在正在等待厂家安排人员过来鉴定。“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就立案调查。”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电费太贵业主拒交物业费

物业限制购买水电

近日,洛南县保安镇元扈小区数名业主被物业限制购买水电,原因是他们拖欠了物业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业主们为什么不愿意交纳物业服务费?

业主:

物业不卖电和水 催促业主交物业费

连日来,元扈小区数名业主在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发布身边称,小区断电断水,居民无法生活。3月7日,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物业电费收0.65元一度,别的小区只收0.49元/度,大家觉得电费收得高,不愿意交物业费。“应该有50户业主没交物业费,大概三年没交了。现在物业不给业主买电买水,来催促业主交物业费。”刘先生说。

刘女士经常不在家,她父母在该小区居住生活,最近她听母亲说,好多家已经没水没电了,物业每次只让买一点点。

“我感觉我们小区的物业也没有做任何服务,还有就是电费以前收一块,后来收0.65元,但还是比其他小区贵。”刘女士说,自从入住小区后,她家就没有交过物业费。

物业:

通过限制购买水电方式催交物业费

陕西金管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闵强告诉记者,小区共有住房2000套,但目前只入住了300多户。小区物业费0.4元/平方米,大部分业主已经交了,现在没有交费的大约有40多家,物业正常催交费用业主不配合,所以便采取限制购买水电的方式,让他们补齐拖欠的物业费,不存在断水断电。

闵强称,部分业主不交物业费是因为电费贵,由于小区没有并入国家电网,电费由物业代为收取,每度电0.65元,其中包括了公摊电费,业主们所反映别的小区0.49元/度,是不包括公摊电费的。

保安镇:

小区电价收费包括公摊电费在内

3月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洛南县保安镇经济办干部雷雷,自小区建成后,他便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负责解答业主咨询,处理群众诉求。他告诉记者,元扈小区用电没有统一纳入国家电网,建成时户表改造的政策已经过去了,所以业主们一直使用的是插卡的电表,小区目前电价实际收取为0.5元/度,多余的0.15元/度为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公摊和供电线路损耗,假如现在只收取基本电价,那后期还是会额外收取公共区域公摊电费的。

那么小区是否有可能纳入国家电网呢?雷雷称,镇上已多次向上级单位申请,但一直没有批准,所以暂时无法纳入国家电网。他表示,如果业主对物业服务、收费等方面存在疑问,可随时前往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反映。

3月9日,记者再次联系到了雷雷,他称,镇上已经要求物业停止给业主限制水电行为,要求其采取合理合法方式收取物业费,目前业主们均可自由购电购水。 华商报记者 程娟

已收到500条消费线索

涉及游戏充值、预付式消费、购房购车、保险理财、电子消费券、餐饮外卖等

今年1月1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网络游戏、校外培训、老年消费、未成年人消费、残疾人消费、农村消费、个人信息保护、预付式消费、公共服务消费等领域,同时积极引导“科技向善”、践行绿色低碳消费。

自2月10日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0000目前已接到500条线索,涉及游戏充值、预付式消费、购房购车、保险理财、电子消费券、餐饮外卖等。新车行驶中频繁抖动,车主质疑发动机存质量问题;疫情隔离期间名下车辆在西安,咋在广东出现理赔记录;合同上显示商铺产权70年,房产证上变成了40年……接到消费中的投诉后,记者正陆续和反映人取得联系并进行采访报道,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华商全媒体9大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和侵害。

如果您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可通过华商全媒体9大平台向我们爆料。如果您曾成功维权,或是资深维权人士,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中,和大家分享成功维权的经验;如果您深谙消费“潜规则”、消费黑幕,掌握行业欺骗消费者的招数和内幕,也请您勇敢与我们分享。华商全媒体将全力出击,发挥自身平台影响力和舆论监督力,协助消费者解决消费纠纷,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公平。 华商报记者 于震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华商全媒体9大平台等您来爆料

1.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可拨打029-88880000直接举报反映;

2.华商报官方微博:关注华商报官方微博,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3.华商报官方微信:关注华商报官方微信(hsb88880000),在微信后台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4.华商报小程序:进入微信小程序搜索华商报,点击“爆料”即可发送线索或求助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皆可发送;

5.华商论坛:注册登录华商网华商论坛(bbs.hsw.cn),您可在华商论坛“群众呼声”版块发帖,反映您3·15遇到的问题,或直接私信“群众呼声”版主,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问题;

6.华商网官方微博:关注“华商网”官方微博,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7.华商网官方微信:

关注华商网官方微信(hsw_news),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8.下载“华商头条”App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目,发送“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9.下载“二三里”App,登录账号

A.点击页面上方“身边”栏目,在热门话题中找到#3.15安心消费,帮您维权#,进入话题页面即可立即参与发布;

B.在页面右上角搜索栏输入#3.15安心消费,帮您维权#话题,点击进入面;

C.添加全国小秘书微信17792001327,私信发送“城市+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D.拨打热线电话 029-81203269或17792001327直接反映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