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作者:第一财经YiMagazine

千里归途第三季“产业之兴”,走进乡村见证行动

“我开车,咱们到山上去看看。”90后陈水健看起来文文弱弱,却从容地驾驶威猛的越野车,沿着崎岖小路一直开到山顶。俯瞰漫山贡柑,果实正由绿转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清甜。丰收的喜悦化作她脸上的笑容和言语中的欢快,“已经卖了八万多斤,还有一万斤留着给游客采摘。”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赵鑫与金辉农场负责人陈水健一起查看贡柑生长情况

站在金辉农场的土地上,这位2017年回到家乡肇庆市德庆县的年轻妈妈,一再说起自己返乡创业后的顺利与幸运,她这份幸运的助推者中,包括两位果业专家赵鑫和黄会明。贡柑丰收时节,他们再次来到果园,与陈水健一起查看果树,商议后续合作。

“你的果园光照条件太好了,山下的水库也能把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山上。”赵鑫与陈水健行走在果树间,对果园的状况赞不绝口。作为碧桂园德庆贡柑产业园总经理赵鑫把德庆贡柑产业的复兴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从种苗培育、果园管理到产品销售、品牌打造,他和团队正全链条、全方位地加持这个历史悠久而颇具潜力的优质果品产业。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碧桂园德庆贡柑产业园总经理赵鑫(右五)和当地贡柑果农们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

在距离德庆县200多公里的英德市连樟村,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同样是最令人流连的风景。这里出产的草莓、蜜瓜、西红柿等品质极佳,已经成为颇有市场美誉度的品牌。

在绿意盎然的温室里,碧桂园连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副总经理何为告诉《第一财经》,这个高标准的园区首先是一个品种选育基地,引进并筛选出好的品种,就可以提供给当地的老百姓推广种植。“推广到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形成区域品牌之后,农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提升。”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史庆杰与村民一起直播售卖连樟特色农产品

在连樟村,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国华文旅派驻连樟美丽乡村项目的负责人史庆杰也在推动乡村产业的探索。短短5年时间,连樟村从远近闻名的贫穷没落“空心村”,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标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2020年顺利完成脱贫目标后,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史庆杰带着解题的任务来到连樟村。他到村里半年后,2021年6月,碧桂园为连樟村设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基于文化旅游的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乡村对产业升级与创新的期盼,正在从南到北的田间地头,在各方合力之下,借由不同场景的合作转化为现实。

从温暖宜人的广东来到寒风凛冽、道路积雪的甘肃东乡,王朋飞对两地气候的显著差异已经习以为常。作为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东乡种羊繁育基地负责人,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大早,他就来到东乡羊合兴源养殖合作社,与养殖大户马国龙探讨羊舍设备更新情况。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王朋飞与合兴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国龙讨论技术问题

“四只爪爪不好养啊,生病了没,吃饭了没,一天长肉多少,操心得很。”每天,马国龙都要到羊舍检查好几回,他尤其担心新生羊羔的情况。碧桂园的持续帮扶,尤其是2021年王朋飞负责的碧乡种羊繁育基地建设起来后,包括马国龙在内的养殖户心里踏实了不少。

东乡羊名声在外,为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碧桂园农业公司投资1600万元,在东乡县百和乡王家川村流转30.33亩土地,建起碧乡种羊繁育基地。《第一财经》到访时,饲养员正在羊群此起彼伏的叫声中投放饲料,羊舍通风、供水、清粪等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与传统羊舍对比鲜明。

王朋飞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我们已经有700只种羊在场,预计到今年2月能够扩繁到1500~2000只,之后一部分羊留种,另外一部分就会供给当地农户或者合作社,共享东乡羊这样一个优质品种成果。”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王朋飞希望能全链条地帮助提升东乡羊产业

没有使命感,做农业和乡村振兴都是不可持续的。从都市空少到连樟“村草”,史庆杰的转型让很多人好奇。“今天是我入职碧桂园的1715天,在乡村的1350天,到连樟村的第367天。”面对《第一财经》,史庆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从最初的新鲜,到困惑、苦闷,再到认同乡村、离不开村民,数字背后是他对乡村感情的不断累积,是他与乡村的共生。

除了麻竹笋、红茶等农林产业,连樟村也奠定了扎实的研学产业基础,学生可以到这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型农业,并与土地亲近。史庆杰希望能更进一步,与村民一起打造连樟村的特色文旅产业。村边清澈的河水,美味实惠的农家乐,以及一幢幢建造中的民居与民宿,成为文旅产业的先声。

“我来连樟村第三天的时候,村花们送我名字叫村草,”史庆杰说,“她们希望,我能够像村里的一棵草一样,把根扎在这里。所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会有退缩或者离开的想法。我一定要活出村草的样子来。”

“村草”史庆杰与村花舞蹈队一起跳舞,这成为他迅速了解连樟的法宝

跳广场舞,每日巡村,直播为村里的特产带货,史庆杰通过各种方式与村民合作,带动他们创新实践。他说:“其实改变最大的应该是村民,包括他们对于创业这件事情的欲望,还有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史庆杰看到,提供了足够成熟的土壤,就能激活村民创业的主动性,也成就了越来越多的小老板加入,这样发展产业才有希望。

群山梁峁间的独特地貌,成就了东乡羊鲜香无膻的美味,东乡手抓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但长期以来低效落后的饲养方式,阻碍着东乡羊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王朋飞说,种源不稳定和粗放养殖方式是产业升级必须克服的短板,如果基地能在本地培育出优质种羊并持续提供给养殖户,对东乡羊产业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在东乡,产业振兴的科技力量正在显现。碧桂园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的羊产业学科带头人马友记教授等专家,探索在“产学研共建之下重塑纯正的东乡贡羊品系”。马友记教授全程参与了羊繁育基地的规划设计、种羊引进,以及后期的饲养管理指导工作。在他看来,选育优秀品种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羊肉,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协助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将东乡羊过去的草料资源添加进来,还原传统的风味,同时加入酵母、沙葱改善肉质,并提高羊的免疫力。

绿水青山间的产业振兴梦想

王朋飞与马友记教授一起查看羔羊情况

赵鑫和陈水健的合作,也成为德庆乡村产业复兴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贡柑产业盛极一时,价格最高时每斤超过10元,果农们依靠果园发家致富,“盖起了贡柑房,开上了贡柑车”。然而,2014年前后,德庆成为柑橘黄龙病的重灾区,果农忍痛砍伐了果树另谋出路,陈水健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她记得,当年家里有20亩果园,父亲无奈之下把果树砍光,“我父母已经失去了种植的信心”。等到她决定返乡创业种植贡柑时,母亲极力劝阻,“种这个等于把钱扔到水里去了”。

母亲的担忧被现实化解,陈水健成为德庆贡柑复兴的参与者。碧桂园的技术专家黄会明深谙黄龙病的发作机制,在他的鼎力支持下,陈水健并不担心当年的惨痛一幕再现。“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使贡柑的品质能够进一步提升,并通过联农带农,帮助德庆贡柑拓展渠道、打造品牌。”赵鑫说。

加入碧桂园做农业,赵鑫和同事们的愿望是实现自己的现代大农业梦想。“在很多人看来,农业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但随着(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现在需要更多有专业背景、有职业背景的人加入进来,才能使我们尽可能地缩短跟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之间的差距。”

特约记者 李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