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科立”)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行业,主营业务涵盖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干线传输、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
自2021年10月12日提交申报稿以来,在经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的问询之后,德科立便迎来了上会审核的档口,如此短暂的问询时间在拟IPO项目中并不多见。不过,问询时间较短并不代表企业问题不多,相反,德科立存在的诸如报告期内控制权变更、被子公司股东起诉抽逃出资、大股东转变为大客户的诸多问题颇有看点。
大股东变大客户
1999年时,中兴通讯与自然人吴培春、魏玉共同出资设立了德科立的前身中兴光电子,注册资本为800万元,其中中兴通讯以现金及技术出资520万元,魏玉现金出资104万元,魏玉现金出资104万元,彼时的中兴通讯作为大股东占有公司65%的股份,公司名称也带有着浓浓的“中兴”烙印。
然而,在经过数十年的经营之后,发展风头正盛的德科立的大股东中兴通讯却选择退出了公司的控制权,目前,中兴通讯通过红土湛卢及深创投仅间接持有公司1.71%的股份,对于中兴通讯退出公司的原因,德科立以中兴通讯聚焦主业为由。
然而,中兴通讯虽然不再是德科立的大股东,但却似乎对公司的发展依旧“照顾”,这种藕断丝连的感觉不禁让人质疑起中兴通讯退出德科立的真正原因。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德科立实现营收分别为2.64亿元、3.87亿元、6.6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47亿元、1.42亿元,报告期内,德科立的业绩突飞猛进,而在这背后中兴通讯可谓是功不可没。2018年至2020年间,中兴通讯为德科立贡献的收入分别为0.96亿元、2.15亿元和3.6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6.27%、55.59%和54.94%,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的时间里占比超过了大客户依赖的50%的标准,同时,截至2021年11月30日,德科立在手订单金额为4亿元,其中中兴通讯占比69.5%,正是由于中兴通讯的功劳,德科立才得以快速达到科创板的上市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作为德科立曾经的大股东,如今的大客户,中兴通讯对德科立的采购价格也颇为优惠,报告期德科立向中兴通讯销售的同类型产品价格均低于其他客户,其中10G 10km及以下光收发模块产品,中兴通讯采购均价较其他客户优惠25.86%;100G 80km及以上光收发模块产品,中兴通讯采购均价较其他客户优惠22.51%;固定增益光放大器产品,中兴通讯采购均价较其他客户优惠24.02%,对此,德科立虽然表示系中兴通讯向德科立采购金额较大,议价能力较强,但这一解释是否合理还有待考证。
德科立的创始大股东中兴通讯,在公司发展势头正盛时选择退出,这一情况本就比较罕见,更为可疑的是,中兴通讯在退出控制权后却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了质疑,作为与德科立存在经营范围重合的中兴通讯是否利用退出公司控制权的手法来规避同业竞争?那更深一步的思考,中兴通讯对于德科立的经营运作还能够继续施加多大的影响力?而德科立在老股东中兴通讯的“关照”之下又是否具有经营独立性?
经营现金流承压
招股书披露,德科立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余额将随之增长。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德科立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277.24万元、7446.52万元、13401.28万元及22514.50万元,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6447.13万元、14035.19万元、18885.68万元以及14402.87万元,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50.30%、54.41%、46.21%及 51.87%,其中,公司的应收票据中的商业承兑汇票上升幅度极大,由2018年末的5629.22万元猛增至2020年末的18891.53万元。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德科立的现金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德科立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0.02亿元、-0.52亿元、-1.75亿元和-0.3亿元,已连续四期为负,且经营现金流缺口呈现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德科立也坦言,如果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突然出现恶化,将会给公司带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无法及时收回的风险,从而将加剧公司的营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