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冠疫情即将终结?卢洪洲:奥密克戎几乎将取代其它变异

感染人数超4亿人,死亡人数逼近600万,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

取代之前称霸全球的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流行的主导毒株。

「奥密克戎将取代几乎全部新冠病毒的其它变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卢洪洲对健康界说。

对于疫情的发展,医学界有人认为奥密克戎的出现将开启新冠疫情尾端,但也有人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异毒株出现。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此前有专家提出「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新冠伴随的寒冬」的观点,他表示,做此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

「做出这个结论,可能主要是看到了新出现的奥密克戎传播力增强,致病力却减弱,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是,真实数据并没有告诉我们,它减弱到了比流感还低的程度。」高福表示,病毒本身在适应人类,也在变化。「当然,不同专家可以持有不同观点。我个人认为,预测今年冬天以后人类社会能否接受新冠病毒,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

奥密克戎会是最后一个肆虐全球的新冠变体吗?对此,健康界独家专访卢洪洲,解析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传播规律,为全球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界:您如何研判香港疫情?

卢洪洲:香港新发疫情大概率能在2022年5月下旬进入低流行状态。

目前香港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按现有趋势,其理论拐点(单日峰值点)将在3月10日出现,到时其单日阳性个案峰值将在6.7万至11.8万之间。

按现有趋势,从3月5日至3月31日,再新增的阳性个案总数在129万至249万例之间。此外,单日新增的阳性个案数将在5月底降至100以内(低流行状态)。

健康界:奥密克戎会是最后一个肆虐全球的新冠变体吗?

卢洪洲:奥密克戎将取代几乎全部新冠病毒的其它变异。以后人类感染的新冠病毒变异主要为奥密克戎,或者在此基础上的新的变异病毒。

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奥密克戎变异株含有60多个氨基酸的突变、缺失或插入,其中超过50%(34个)位于刺突蛋白上。

有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RBD上的G339D、N440K、S477N、T478K、Q498R和N501Y的突变增强了其与人ACE2受体的结合亲和力,Q498R和N501Y等组合可额外增强与ACE2的结合。研究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RBD与人类ACE2受体的结合亲和力,大约比最早的贝塔属原始株高2.4倍。

图1.Covid-19冠状病毒各种变体图

奥密克戎有三种亚型:BA.1、BA.2和BA.3。其中,BA.2拥有多达27个突变,这些突变在奥密克戎BA.1中没有发现。

健康界:奥密克戎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卢洪洲:奥密克戎全人群普遍易感,有研究报道,奥密克戎类新冠病毒感染将成为以无免疫力的幼儿儿童和老年人为主的一种常见疾病。

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传播能力比德尔塔变异株高2~3倍,而且奥密克戎对环境的耐受性似乎高于其他突变株。

根据我院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感染者分析显示,病毒核酸转阴有以下特点:

1)起病初期病毒核酸Ct值大多波动于14-20左右,病毒载量均较高。

2)目前已出院的97例奥密克戎感染患者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18天,

其中最长住院时间29天。与德尔塔病毒株的平均转阴时间24.5天相比,明显缩短,提示奥密克戎病毒株在机体内存留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初步研究发现,奥密克戎BA.2病毒核酸转阴,较BA.1变异型快。

健康界:奥密克戎对人类身体带来哪些损伤?

卢洪洲:奥密克戎一般不侵害人的肺,只影响上呼吸道(鼻腔、咽喉等)。奥密克戎40%左右的感染者无任何症状。

2021年12月,美国和英国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病死率只有0.1%,而且死亡者主要是75岁以上的免疫力低的人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者以轻型和无症状为主(约占91.9%,其中轻型占82.2%),目前我院收治患者中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患者感染后临床表现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咽痛、发热,部分患者还有鼻塞、流涕、乏力、头痛、肌痛和消化道症状等,部分患者起病一周内出现短暂发热,2-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

上述症状在一周后均可明显缓解。入院后检查大部分起病初期可出现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经调解免疫及对症治疗后,可很快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出现轻度异常,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均在正常范围。

儿童罹患率升高,1081例病例中,年龄最小1月。可能与此年龄段活动范围较大有关。与既往新冠病毒野毒株和德尔塔病毒株相比,儿童发热和消化道症状较重,转阴时间明显延长。

健康界:哪些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容易发展为重症?

卢洪洲:我们在前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根据模型的计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为:

(1)年龄 ≥ 55 岁 ;

(2)体重指数(BMI) > 27 kg/m2 ;

(3)白细胞介素-6(IL-6) ≥ 20 pg/ml ;

(4)CD4+T cell ≤ 400/μL。

健康界: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如何?

卢洪洲:疫苗接种者不易出现长期新冠肺炎症状,重症率也会降低。但第三针疫苗对COVID-19冠状病毒疾病的持久性,尚待确定。

目前发现疫苗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保护性效果显著下降,奥密克戎病毒某种程度上可以逃脱过去染疫产生的免疫力,重复感染人群出现。发生多个重复感染的病例,代表疫苗产生的免疫也可能以类似方式被突破。

第三剂疫苗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因为第三剂疫苗对奥密克戎变体的中和效率(100倍)明显高于第二剂疫苗;然而,即使使用三剂疫苗,对奥密克戎变体的中和作用,也比对德尔塔变体的中和作用低(4倍)。

健康界:对于疫情防控措施,您有哪些建议?

卢洪洲:首先建议建立更多免疫力,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其次建议建议把「开放性黏膜消毒」列入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推广,为抗疫打下群众基础,确保新冠病毒动态清零。

采用鼻腔冲洗,可减少鼻黏膜病毒粘附可加速病毒核酸转阴,用鼻腔聚维碘酮,海盐水、生理盐水、矿泉水、自来水均可冲洗;雾化给药作用鼻腔、咽喉、支气管灭活病毒,促进新冠肺炎治愈。

来源|健康界

撰文|杨瑞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