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看着生气?是因为你没有用“多样化审美”去欣赏书法

为何看着生气?是因为你没有用“多样化审美”去欣赏书法。

是不是有时候看一幅书法作品,越看越生气?特别是看到自己极为不喜欢的不认可的书法作品,这种感觉特别深刻,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跟自己的审美思路不一致,结果导致看着不舒服,或者说看了生气。

但是,人家写书法作品,也不能事先总是问问你啊,问问你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啊,对不对,尽管你坚决不认可,可就是阻挡不了别人创作书法作品的思路和过程。

都知道,世界上生物是多样性的,不可能也不允许只有一种生物生活在世界上,那样是不是太孤单太单调了。

其实,这个道理,有时候用在艺术上是蛮合理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理也应该可以用多样性来诠释。这里讲的书法,不是单单的写字,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那么,汉字就不单单是汉字本身的含义,而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既然内容广泛,那么审美,也就随之广泛。

但是,我们平时很容易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犯下一个审美错误,那就是用自己单一的审美倾向,去界定眼前的书法作品,总是习惯用符合自己“眼光”的审美去看待书法作品,或者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看着顺眼的就认为是好的,不顺眼的就是不好的。这样下去,势必造成非黑即白的逻辑推理,这样以来,书法也就成为了被自我狭隘的意识倾向所束缚,所压制,所扼杀。

艺术,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有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那么,当你站在一种艺术认知的范围里面,就必然形成坐井观天的视野,或者说自我主义的圈圈里面,这个时候,你会用一种极端的限制主义的思维,去评判眼前的书法作品,从而给出一种只是符合这种认知思路的结论。举个例子,当你形成了“只有方方正正”的字体才算是书法的话,那么,你必然就用这一种框框条条,去判定眼前的书法作品,是不是好的,如果眼前的字体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歪歪扭扭的,你肯定判定为写得不好看,甚至不是书法的结论,你会找出一千个理由来批判,甚至批判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的原因,你不喜欢嘛。

为何看着生气?是因为你没有用“多样化审美”去欣赏书法

再比如,当你形成了“变化”的审美思维之后,你当然就只对富有变化的字体才敏感,怎么变都行,只要变就行,不变就不是书法。这个时候,如果送到你眼前的是一幅写得很板正很规整的书法作品,想必你的第一眼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或者说毫无生机,简单的说,你就会评判这样的作品只是一篇字而已,跟艺术不沾边。为什么呢,还不是你的审美思维所导致的,换言之,你不喜欢嘛。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当形成了某一种审美倾向之后,特别是久而久之之后,就会深深刻印在脑子里,再改恐怕难以修改了,除非来一场大的变革,一改过去的审美思维,试想,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绝大多数人还不是依照自己的旧的审美倾向和习惯走下去,可是,越走越是改不了。

从这一方面而言,就不难理解那些丑书书法家了,他们已经把他们认定的书法审美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书法审美了,这样以来,难免看不惯那些写得板正的美观的整齐的字体了,能看惯了才怪。因为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富有变化的、强调用笔的、讲究写意的”书法审美上,徜徉在变化之中,感受书法线条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诚然,这种乐趣,是在那些写得板正美观的书法家那里是体会不到的。

其实,都是书法,不管是板正的,还是美观的,还是变化的,甚至是丑的字体,都是书法,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审美,隔行如隔山,板正的看不到变化的里面的艺术内涵,而变化的同样也看不到板正的里面的艺术魅力,为何看不到?原因很简单,都彼此没有研究透彻,就必然相互攻击,互相谩骂,如果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理解一下对方的艺术内涵,也不至于造成势不两立,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

书法,因为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汉字字体,经过了不知多少人的努力,经历了不知多少社会变革,承载了不知多少中华文化的底蕴,你说,能是一种审美的表露么,能是一种意识的表达么,能是一种字体的展现么。书法,在古代,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在现代,仍然具有这种双重艺术特点,只不过电脑等科技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手写,但是,并非没有手写了,而是手写、电脑字体并存的,还有,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岂能是电脑所能替代的,电脑字体再有变化,也还是缺少人的灵性的,那么,手写,就永远要存在下去的。

书法的多样性,造就了手写的多样性,可以写得板正,也可以写得不板正,可以写得秀气,也可以写得古拙,还可以写得险、奇,可以中规中矩,也可以跌宕起伏。

不过,艺术可是美的,如果偏离了美的本质,那也势必走向非艺术的路上去,那样写出来的字,谈何书法,如果离开了汉字,写的不是字,那就不能叫书法,只能叫别的,比如抽象画啊、意象线啊、平面构成啊什么的,反正不能叫书法,除非写的是字。

只有不离谱,只要好好写,那就可以叫书法。

谈了以上这些之后,再去欣赏书法,就不生气了,当看到你不喜欢的书法作品,先别生气,先要仔细看看,有啥特点,在笔画、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有什么变化,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而不是单单从结构上来评判,也不要过分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评测,要着重站在作者的心里,来揣摩作者到底是想要写出一种什么风格、什么思想,这样欣赏,或许就能理解作者的书法思路了。

不要认为写得板正了写得整齐了,就没有变化,变化在字里面,一笔一划之间,方寸之间,蕴含着很多的道理和哲理,你看不出来,那时因为你的审美有问题,只有纠正自己的审美倾向,才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也不要认为写得不板正了写得不整齐了,就不是书法,难道书法就只有实用么,还有艺术价值所在的,你可以暂时抛弃实用价值,本着纯艺术的情绪来看书法作品,欣赏书法线条的变化,欣赏用笔的变化,欣赏章法的变化,因为太过于板正的字体,是不易于书写思想情感的,要想融入作者的情感,就势必打破字体的限制和束缚,以求思想的体现,只要把握好分寸,不胡涂乱抹就行,再怎么写也得是写字,如果写的根本不是字,那也就谈不上书法艺术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皮,哪还有毛发而言啊,对不对,没有了字,哪还有书法而言啊,一样的道理。

本着汉字的本质规律,去创作,去表现,那样的书法多样性,才真正是艺术的多样性。

多看看不同的书法艺术形式,多思考不同的字体样式,多理解不同的思想感情,就能感受到多样性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书法视野,开拓自己的眼界,陶冶性情,愉悦情感,修身养性。

不知然否。

欢迎大家评论哦。

继续阅读